有时候喜欢一首歌是因为旋律
或是因为触动你歌词
但爱上一首歌,却是因为这首歌里
有你我的故事——我的故事我的歌
??????
故事来源:王维中讲述者:曼妮
倾听我的故事,唱向心里的歌,各位好,感谢您的持续锁定收听,这里是我的故事我的歌,我是曼妮。
这是一片长满了故事的土地,这是一座等了你三千年的城。如果说,邯郸三千年的历史铸就的文化身躯如大鹏之脊,那么成语之都和太极之乡则如双翼垂天,抟风九万。这就是,邯郸。
今天的故事,先和大家分享一篇文章《一座等了你三千年的城》
一座等了你三千年的城
作者/王维中
这是一片长满了故事的土地,这是一座等了你三千年的城。
太行山劲烈的风,华北平原酣畅的雨,烈酒浇透的汉子和踮着脚尖飞旋的舞娘是故事里幻化不完的背景。
赵瑟鸣时,英雄去也;云烟深处,城阙杳然。
那是少年秦始皇乘车别去时最后回眸的朱家巷;是貉裘胡服的武灵王登高北望的古丛台;是蔺相如回车的城内中街;是李牧祭旗出征的赵王城阙。照眉池边,落红似雨;插箭岭上,晓月如霜。
风,在暮鼓晨钟里吹散了英雄的背影,却在断纸余墨里惊起满天星华。
这里是荀子故里。毛公也在此注传《诗经》。公孙龙客相府论“白马非马”;卓文君徙川蜀作《白头吟》。太白登楼而题句,乐天潜夜而思家。漳河照晚,文姬弹笳抱愤;铜雀春深,孟德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让多少后人在慷慨悲歌里梦回建安。
梦回时耿耿不忘的,还有西汉“富冠海内”的都市繁华,还有被洪水深埋于地下的北宋陪都——东方的庞贝古城,以及卢生在城角旅店里的一枕黄粱。
故事是岁月的刻度。这城,一锹下去,就可能挖出一段淹没千年的故事,或温润,或悲凉。风过,雨过,把故事抟成字,在烈日下晒成一片片成语,随着滏阳河流向远方,流进千年后你的血液,化作你唇间的壮烈和笔底的闲愁。
往事越千年。悠悠古城,也曾潜光埋剑,也曾猿鹤虫沙……
直到女娲炼石补天的莽莽太行进驻了师的八千将士,直到开国领袖毛泽东亲临视察,指引了复兴之路,才使这蔓草荒烟的古城浴火重生。
斗转星移间,一个现代化的钢都、中国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横空出世,完成了三千年后的华丽转身,再造了一个活力四射的现代都市。
历史轮回,重现的不只是繁华。比繁华更珍贵的是文脉承承的自信;比自信更珍贵的是阅尽兴衰的从容;比从容更珍贵的是周公吐哺的襟怀。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文化是精神的血脉。所有华夏子孙到此都是溯流寻本。别说学步,只是甄心,寻找灵魂深处的那个你。
蒹葭苍苍,彼黍离离。三千年,不过一壶老酒的距离。你若来,很近。不来,很长。
为了等你,她三千年名字不改。沧海桑田,她是怕你找不到回家的路,是为了你回来还能轻唤她的名字:邯郸。
生动的文字,充沛的情感,表达了我们对于邯郸的热爱,这就是属于我们的邯郸情怀。很荣幸本期《我的故事我的歌》邀请到了这篇文章的作者也是我是著名诗人、编剧、企业家王维中。
王老师,也是邯郸生,邯郸长,地地道道的邯郸人。同我们一样都有着一份邯郸情怀!
这篇文章让我们听过之后觉得作为邯郸人分外的骄傲和自豪,问到这篇文章的创作初衷,王老师说实际上这是一篇类似于命题作文,有一天和宣传部的潘部长还有报社的李晓玲在一起闲聊,说起邯郸要做一个对外宣传的大型画册,需要写一个序,当时潘部长就让王维中推荐邯郸市比较知名的作家,他就推荐了李春雷、李晓玲。后来潘部长说你是不是也算一个,王维中就说自己可以试一试,就这样拿到这样一个命题作文,回家开始创作。
命题有了,可是邯郸是一座拥着三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都,有太多的历史,太多的故事,仅仅一千字要表达出来,创作难度应该非常大,这是创作之初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因为拿到这样一个主题以后,这个主题过于浩大,三千年的历史跨度,同时又是邯郸这样一个在历史出现了无数的名人、无数大事件的这样一个城市,如何能够在一千多字的文章里把他的轮廓表现出来,同时还有激愤人心的作用,这确实是一个需要反复思考的问题。当然因为是邯郸人,在过去的创作当中,对邯郸历史也有所了解,那么选取一些主要的人物,主要的事件,这事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表现。因为字数所限,又要让文章具有一定的张力,字数有限,而他的意境无限,我觉得在他的色彩上、调性上,应该是诗意的,应该是虚实相当的,有实有虚,这样的话,就可以在有限的文字里容纳更多的内容。
这篇文章创作大概耗时一周的时间,期间几易其稿,后来交给潘部长的时候,潘部长还是非常满意的,说实话,这篇文章经过了一年的时间,现在回头来读、来看的话,虽然因为水平所限,肯定还有继续完善的空间,但是我认为它是可以流传下去的,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它的文学性上,也都算是我个人比较满意的一篇文章。
一座等了你三千年的城,等你到邯郸来,这篇文章也让更多的人了解邯郸,走进邯郸,爱上邯郸,作为邯郸人看过文章后感触颇多,作为这篇文章的作者,问到王维中,他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时,他说:“我觉得首先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歌颂的城市,有着那么辉煌的历史,第二呢,作为一个业余文化工作者,能用自己的笔记录这个城市的发展,让更多的人从历史到现实中,感受这个城市的变化,我觉得特别自豪,再一个,这篇文章虽然他读起来是散文,实际我是像写诗一样来严格要求,这篇文章我是细致到每一个字的,每一个字的发音,尾音的长短,是平声还是仄声,文字的形象感,句式的长、短,是讲究到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问世以来,朗诵者很多,这跟我们在创作当中让文章本身具有可朗读性有关。”
邯郸,一座三千年没有更改过名字的古都,始于殷商,盛于战国。因胡服骑射而兴,以雄才辈出而名。一任世事变幻,我自不改初名。邯郸,是荀子眉宇间的博大,是曹操短歌里的慷慨,是将相和中的家国大义,是二度梅上的幽婉深沉。也正是这苍茫的山水和历史积淀的雄沉,才会有历经沧海桑田之后,有了刘邓师“九千将士进涉县,三十万大军出太行”的当代壮歌,才会让一代伟大毛泽东对这座古城序予厚望。今天,当我们融入这座灯火璀璨、日新月异的现代都市时,依然能触摸到来自历史深处的雄浑之气,分明正奔跑在红色基因指引我们的伟大征程中。我们没有辜负三千年的漫长等待,站在浩茫的历史与富强、文明、美丽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交汇怍,我们可以大声并自豪地高喊:“你好,邯郸!”
倾听我的故事,唱起心里的歌,今天的故事为你讲述了这座拥有着三千年文化的邯郸的故事,如果关于邯郸你也有想说的话,欢迎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zz/165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