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作者 >> 武建谋校长访谈学校文化建设重视每一个
“十四年的时光里,在这所学校遇见太多美好的人和事。挥一挥衣袖,带走满心欢喜。”今年7月10日,在卸任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校长职务那天,武建谋校长写下这样一段话。
十四年前,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还不是很出名。学校离长沙市中心近二十公里,也不是优质学生的向往之地,师资队伍也不太稳定。但是,这所学校如今以优良的办学质量与社会美誉度,成为湖湘大地很多学子求学的向往之地。
出任校长之前,武校长是一名物理特级教师,因连续三届指导学生获得国际物理奥赛金牌而被称为“金牌教练”。他的教育生涯是从一所偏远的乡村中学开始,再到普通的城市初中、百年名校长沙市一中,然后是民办初中。现在,他担任一所民办完全中学湘一立信实验学校的校长。这些教育经历,让他对不同性质、不同层次、不同条件的学校有了客观而多维的认知。但他说,真正开始全面而深刻地思考教育、思考学校、思考文化,始于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如今的湘一立信实验学校也是一所新建学校。虽然创办时间只有五年,但我们可以看到这所学校欣欣向荣的姿态。
为什么学校是一个让人念念不忘的地方?是什么引领着学校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校文化。我们的访谈围绕“学校文化”展开,希望通过此次访谈,能让更多人了解学校文化,也期待有更多人参与学校文化建设,让学校成为每一个学生的“理想国”,安放梦想,自在成长。
01
学校是传承文化、选择
文化、创造文化的地方
Q武校长,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学校文化建设是近年来中小学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议题。有句话是说“无文化,不学校”。您认为,文化和学校之间是什么关系?学校文化具体是指什么?
武建谋:什么是文化?学者们给出了很多定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对文化的理解更多的是从人的角度出发,我比较认同余秋雨先生的概括:“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一个团体的文化最终是以一种集体人格的方式呈现,所以,文化对一个单位的发展和建设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事实上,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文化,不同的社会场所有其特定的文化意涵,比如乡村有乡土文化,家庭有家庭文化,企业有企业文化。学校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阵地。我们经常说,文化,是学校的根与魂。世界上不存在无文化的学校,关键是这种文化代表的是自由还是禁锢,是文明还是落后,是生命力还是陈腐气,是真善美还是假恶丑。所以,学校是传承文化、选择文化、创造文化的地方,同时学校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的存在。
对于今天的学校而言,其核心任务是要培养面向未来的一代新人,是能够顺应未来、改造未来的人,学校在达成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不同的学校,因其发展历程、基础条件、现实问题等不同,文化也具有差异性。但我认为,它要具备两个属性:
一个是时代性。文化是因时、因地、因人的变化而变化的。时代性是指文化要随着时代的变迁,体现时代特色,呼应时代需求。每个时代追求的价值观不一样。比如,封建统治时期人们尊崇君臣文化。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社会认为人人平等,讲求独立、自由、民主。所以,我们的教育要尊重人的成长规律,使人能够自由生长。而且,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学校的一些理念和设计也要随之改变。这就意味着,学校文化应该由原来的一种几乎统一和固化的模式,走向比较自由、包容而有个性的多元发展模式。
另一个是稳定性。湘一立信实验学校建校时间不长,要形成一种怎样的学校文化,我们也一直在摸索。老师们提出了很多想法,包括各种校风、教风、学风等口号。但我跟他们说,不要太散,也不要变来变去。我们学校是长沙市一中集团校,就可以沿袭一中的校训“公、勇、勤、朴”,学校的育人理念是“把每一个学生放在心上”。学校文化有它的时代性,但也应该有一些比较稳定的特性。比如,“放在心上”,是因为爱。爱,放在哪一个时代都是对的。孔子提倡“有教无类”,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论是置于中国,还是世界的历史长河中,这些都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亘古不变的东西。学校文化不能一味地赶时髦,而丢掉其稳定性。
02
学校不仅要培养未来精
英,更要培养高素养的平凡人
Q文化是人们长期沉淀和创造形成的产物,包括您刚提到的家庭文化、企业文化等。我们注意到,人们经常将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进行比较,两者都是一种组织文化。您认为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有什么不同?
武建谋: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是以人为中心,具有培养人、塑造人、引导人的功能。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认为,“管理的本质是激发和释放每个人的善意与潜能”。我觉得,这是他们的共通之处。不过,两者还是有很多不同。学校文化重视过程,企业文化重视结果,目标是追求效益最大化。比如,很多企业崇尚狼性文化,强调竞争、利己。虽然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我们不能全盘否定它,但学校当下需要培养的是学生的狼性,还是一种开放包容、团结协作的能力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求知”作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其中,学会合作从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比获取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我记得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世界各国走向开放、走向融合的大趋势没有改变。无论前途是晴是雨,携手合作、互利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这既是经济规律使然,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虽然竞争也是现代社会发展无法避免的一个趋势,但它应该是一种善意的、良性的、人性化的竞争。我们学校的校训“公、勇、勤、朴”里有一个“勇”字,其中也有一种竞争的意味,但“勇”字具有人格的意涵,更利于学生接受它。如果学校也像企业,过于强调竞争,就容易触犯人性的一些底线,这样的引导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
Q其实,人始终是文化建设的主体,学校文化建设的最高目的也应该是培养人、成全人。您认为今天的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武建谋:记得有一次,我参加一个班级的班会,班主任请一位家长给学生们讲如何成长为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人,然后将马斯克和一位清洁工的照片放在一起做比较,说你们要有远大的志向,要向马斯克学习。言下之意我想每位听者都清楚。我听完之后,在总结发言时就提到这个细节,我说大多数父母都希望把孩子培养得能够像比尔·盖茨、马斯克、袁隆平等一样,能够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但是,我们不能够将其与一位清洁工去比较,为什么?可能你会觉得清洁工贡献不如马斯克大,但我们的社会不能缺少这样一个平凡的岗位。学校的校长、教师,其实也都是一个平凡的岗位,虽然我们的贡献看起来不如马斯克显赫,但如果能够尽力去做好,平凡的岗位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清洁工如果每天都能把地扫得干干净净,这就是一种成功。
回到学校教育。对于一所基础教育的学校来说,目标不应该聚焦在培养精英,而是要培养一个个高素养的平凡人。这也是学校文化建设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就是要尊重每一个人,遵循人的成长规律,传递一种人性的善意。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开篇就是:“求知乃人类的本性。”每个人都有求知的权利,所以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在这里上学的孩子,不论他们的品行、成绩如何。教育应该有这样一种坚守,要体谅和考虑到各种不同潜质的人以后如何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如果强者可以更强,弱者也可以得到他人的保护和包容,整个社会就会共同进步。
Q武校长,您刚谈的这一点特别好,学校不仅要培养未来精英,更要培养一个个高素养的平凡人。
武建谋:其实一个人的成就需要很多的机缘巧合。但如果一个人基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夯实了,他就拥有了好的土壤,以后只要碰到适宜的水分和温度,就可以生长得很好。我读书的学校也是很一般的学校,但是我在学校和家庭中逐渐形成的三观或者说是一种文化观,深深地影响着我。所以,学校文化的关键,在于我们的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精神文化的建设者和指引者,成为他们生命中的“燃灯者”。
03
学校文化不是讨论出来
的,而是来源于真实的教育日常
Q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能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那你就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工作者”。教育,应该尊重每一个人。我们知道,您在学校提出“把每一个学生放在心上”。您能具体谈谈,这一理念是从何而来?在学校文化中是如何体现的吗?
武建谋:事实上,现在很多学校的文化建设者奉行“拿来主义”,学校的理念是通过复制、移植或模仿而来。而且,一些学校的理念就是几位管理者坐在一起开会讨论出来的。我觉得,这样的学校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学校文化应该来源于真实的教育日常。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校长作为领航者,要带领全体师生从中找到适合学校特质的文化。
我在学校提出“把每一个学生放在心上”这一育人理念,是因为学校发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在很多场合讲过。学校一位九年级的女生拿了同学的手机,被发现后从校园出走,我们历经七天六晚才找到她。我经历整个寻找过程,由一种疲惫,到愤怒,再到同情、理解,最终面对她的时候,回归到了教育的本质。找到她的时候,我不让任何人呵斥与指责她,更没有提出让她转学。第二天,她回到教室正常上课。这件事情成为我思考教育为何、学校为何的重要节点与契机。这个孩子于学校而言,只是千分之一;但对她的家庭来说,却是百分之百。如果只是简单地指责她,或者立马劝其退学或转学,那除了证明学校的无能,还能说明什么呢?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它有改变人的力量。所以,我在一次全校教师大会上表达了我的想法,当我说出“把每一个学生放在心上”这句话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于是,这句话成为我们学校的育人理念。后来,我发现这句话可以做出教育学解读,三个关键词正好传递出我们想要构建什么样的学校文化。
第一个是“心上”。“心上”代表了一种关心、关怀文化,更多的是一种情感层面的导向。人性本善,人和人之间本应该彼此珍惜和彼此在乎。但在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培养出了一批钱理群先生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所以,我们才更要在学校倡导老师关心学生、老师互相关心、学生互相关心。学校还提出了“日常管理严谨,身心关怀人文”这一原则,也是希望老师能更关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zz/166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