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剧透大秦赋之李斯从基层奋斗到宰相的草

发布时间:2022/11/21 12:30:00   点击数:
商务BD求职招聘交流QQ群 http://www.jpm.cn/article-124913-1.h

本文写了近字,全部取材于真实史料,可能会耽误您一段时间。

《大秦赋》的热播,网络上又掀起了一波秦汉历史热,而剧中的李斯,善于谋划算计,辅助秦王嬴政将从吕不韦、嫪毐手中夺回大权,显然是一幅老谋深算又显得有些阴险的形象,那么历史上李斯到底是什么样,他最后到底是什么结局呢?

先说结论吧,史书中记载的李斯也是一个才华横溢之人,他草根出身,最后位极人臣,从楚国县城的仓库管理员混成了大秦帝国宰相,完全是激励人奋进的草根奋斗史。他参与了秦始皇的所有重大抉择,从灭六国统一天下,到郡县制、到焚书坑儒、再到帝国最高权力的传承,到秦帝国的灭亡,他全部都参与,可以说他也是改变中国历史之人。

成就上,李斯是最为成功的“漂”

成就上,李斯是最为成功的“北漂”

但是他也是一个普通人,有着和普通人共同的人性弱点,最后也因此收获了最为悲惨的人生结局——一家惨死。

01“再不能这样活”基层年轻公务员李斯的顿悟

李斯是战国后期的楚国人,老家在楚国的上蔡,也就是现在河南省驻马店市的上蔡县,他的起点还不错,他是上蔡县粮库管理员,在那个列国征战兵荒马乱的时代,这个工作相当的不错,起码他从没有普通老百姓的所日日顾虑的温饱问题。

这时候的李斯,每天看着仓库的粮食,抚摸着饱饱的肚子,生活也很惬意,可是总有种莫名危机困扰着他,可是他却无法说出个所以然。而一个偶然,终于让他顿悟。

这个偶然就是从一次如厕开始,在这次如厕时,李斯看见茅厕中的老鼠对着人类的排泄物大快朵颐(不要怪豆包写的恶心,史书记载如此),联想到他在他的粮库看到的老鼠,在粮食堆里大口享受的情景,他发出了强烈的对比:

“为何粮库的老鼠和茅厕的老鼠待遇差别如此巨大?难道是老鼠有所不同,当然不是,老鼠还是那种老鼠,只不过是平台不同罢了,粮库的老鼠就能够品尝第一手的五谷杂粮,而茅厕的老鼠却只能是二手的五谷杂粮!”

李斯曾经是一个快乐的库管

这样的反差对李斯的刺激很大,于是他发出了“再不能这样活”的感悟,就此辞掉了衣食无忧的管理员工作,转而去投奔当时著名的大儒荀子去学习帝王之道。

也就是说李斯去“考研”了。

看到这里的朋友,如果对你的人生还充满疑惑,还下不了决心,我建议你到厕所看看,特别是旱厕o(* ̄︶ ̄*)o,也许你会有所感悟!

02发展就去“北上广”,李斯的“西漂”初体验

荀子是战国时代的儒家大师,而他的弟子李斯和韩非子则成为法家代表人物。

从荀子那里毕业后,李斯又开始面临毕业后的择业,不过李斯的选择倒是很简单,当时天下诸国以秦国为最强,既然学习了帝王之术,那就要到当时的“北上广”之地秦国发展,于是李斯直接到了关中秦国,开始自己的“西漂”之路。

李斯到秦国的时候,嬴政的老爹嬴子楚,也就是秦庄襄王刚刚去世,吕不韦作为相邦掌握大权,于是李斯直接投奔到李斯门下,并且凭借自己的才华成为了李斯的舍人,由于表现不错,又被吕不韦推荐给了嬴政,成为了秦王的客卿。

吕不韦算得上李斯的伯乐

当时的嬴政只有13岁,而李斯的帝王之术很快赢得了嬴政的信任。而且这种信任一直持续到嬴政生命的结束。

不过史书中并没有像《大秦赋》电视剧中描述那样,记载李斯如何狡诈,协助秦王穿梭于赵太后、嫪毐和吕不韦势力之间。

而事实上嫪毐的覆灭与吕不韦的倒台,也完全是嫪毐自作自受以及吕不韦却是多年专权引起公愤造成,李斯在其中的作用并不大,而李斯真正的作用则是后来吕不韦倒台后。

03驳斥“逐客令”保住官位,李斯见证和创造了历史

嫪毐的覆灭和吕不韦的倒台,在秦国贵族中引起着一阵暗流涌动,而著名水利专家郑国间谍身份的曝光,最终让秦国爆发了一场严重排外运。

郑国是韩国人,当年由韩王推荐给秦国修建河渠,而郑国本来干的也确实不错,但是后来查实郑国居然是韩国间谍。而事情的真相是秦国的强大已经无可遏制,而韩国作为秦国东出首当其冲的位置,是秦国扩张的最直接受害者。

所以就像现在那个同样叫韩国的国家命运一样,秦国有事没事就打韩国,有的时候就是打着玩。韩国的地盘越来越小,眼见亡国在即,于是韩国人心生一计,向秦国推荐水利专家郑国帮助秦国修筑水渠,但这名义上是讨好秦国之举,实际上韩国是想依靠修筑郑国渠巨大的水利工程,让秦国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借以来“疲秦”,以此来拖延秦国东出扩张的脚步,也给自己更多的时间从头再来。

但是秦国的反间谍机构也是很厉害,最后郑国间谍案被破获,结果引起了轩然大波。也掀起了秦国贵族积压多年的,对大权长期掌握东方六国国籍的大臣手中所引发的不满,他们认为秦国的一切的事情都是外国人搞起来的,他们不可能对秦国忠心,因此要求驱逐所有的外国人,于是秦王嬴政不得不下发了《逐客令》,要驱逐一切外国官员,而来自楚国的李斯也在驱逐之列。

李斯的《谏逐客书》原文得以流传至今

眼见自己奋斗多年的事业要玩完,于是李斯给嬴政写了一封奏折,列举了不能驱逐他们这些外国籍官员的论点和论据,李斯说,大王你不能驱逐我们外国人,你们秦国一切都是我们外国人打下来的。秦穆公依靠外国的百里奚、蹇叔等人得以称霸西戎;秦孝公依靠外国人商鞅能够富国强兵,秦惠文王依靠外国人张仪破除六国合纵,夺得大量土地,秦昭襄王依靠外国人范雎摆脱了华阳太后,成就秦国大业,现在你们秦国没我们也不行。

嬴政看到了李斯的奏折,表示“你说得对着咧”,于是废除逐客令,李斯得以保住官位,而那条引起争论的郑国渠建好后,关中平原大面积得到灌溉,粮食产量倍增,也彻底奠定了秦国一统天下的经济基础。

而此后李斯又升官为廷尉,成为九卿之一,他向嬴政建议继续当年范雎提出的“远交近攻”的策略,对韩、赵、魏不断蚕食进攻,而对于齐、楚等国则是维持良好的关系,同时他鼓励秦国拿出大笔钱财收买各国那些亲秦国大臣,而对于敌视秦国的大臣则派出刺客直接干掉,可以说李斯主导的政治进攻这条战线,同样是秦国攻灭一统天下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李斯也与嬴政一起创造历史,他们一起见证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的诞生,而嬴政也由秦王变成秦始皇帝。

04位极人臣后李斯,统一了文字、也玩起了焚书

秦国一统天下之后,统一的大帝国形成。

李斯也成为了秦帝国的丞相,而他修改自大篆而成的小篆,也成为这个新兴大一统帝国的通用文字,这个幅员辽阔的帝国开始通行同一种文字,那些赵字、楚字、齐字则彻底成为了历史。这就是著名的书同文,文字的统一对于中国大一统历史的形成与稳固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后大一统基因将驻于华夏文明。

李斯小篆文真迹

而统一的秦帝国该如何管理幅员辽阔的版图,在当时出现了争议,当时的儒生们都建议仿效周朝,分封嬴政子孙,建立类似于周朝的分封制度。而嬴政一时间也难以抉择,于是问计于李斯。

作为法家的践行者,李斯坚决反对分封制,他指出虽然周朝算得上国祚绵长,可是皇帝您刚刚的乱世,正是当年分封的周王室后世子孙造成的,他说分封几百年后,各封国之间早就不会有什么血缘亲情,有的是利益和仇杀,所以分封并不靠谱,因此他坚持实行在秦国的郡县制,秦始皇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秦朝没有分封,而郡县制遍布秦王朝。

随后李斯又指出,儒生们建议分封所依据的不过是几百年前的已经过时了的所谓的“经典”,他们借古讽今,依仗的是已经不再符合实际的老书、旧书,因此他建议秦始皇将民间古书除了占卜、医学、农学以外的书籍全部收缴后集中烧毁,以防动摇秦国法家的权威,秦始皇全部采纳,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的前半部分“焚书”。

焚书是为了维护法家统治地位

不过秦始皇和李斯也并不是盲目的一刀切焚书,只是不允许民间私藏书籍,而是将周朝以来流行的百家观点书籍的都分类整理,收藏于咸阳皇宫之内,后来秦被刘邦所灭,刘邦手下的萧何进入咸阳的第一件事,就是收集这些古书,当然更多的一部分是被后来进入咸阳的项羽付之一炬。

05一直惦记平安着陆的李斯,最后却因为一念之差落得个身死族灭悲剧

作为“西漂”,李斯无疑是成功的,他不仅辅助秦始皇建立不朽的帝业,而自己也由布衣出身最后成为帝国的二号人物。当然这也侧面反映出为了平灭六国是秦国而不是其他各国,对于外臣,对于平民,谁能够让这些人才得到最好的平台?只有秦国。

功成名就的李斯与成就帝业的秦始皇依然保持着紧密的关系。

他们是君臣,李斯是秦始皇信任的丞相。

他们是亲戚,李斯与秦始皇是儿女亲家,他们的子女彼此联姻

李斯帮助秦始皇完成大业,秦始皇让李斯荣华富贵,当时不仅李斯为丞相,而且他的长子李由作为三川郡的郡守,三川郡在哪里?在洛阳,在当时是仅次于咸阳的第二大城市,是曾经的周朝都城,可见秦始皇对于李斯的信任。

当时常年来拜访李斯的宾客马车每天填满街道,也足以看出李斯当时的尊贵。

然而李斯却有巨大的担忧,他时常想起恩师荀子对他说过的话“物禁太盛”,他已经达到人生的顶点,他一直在考虑如何平稳着陆。

然而历史上没有野心又贪恋的权臣们的结局都会是悲惨的结局。李斯不会是第一个,他的后面还有霍光、还有张居正..

为了管理庞大的帝国,秦始皇经常性的巡游各地,而李斯经常性陪同在左右,然后公元前年巡游到沙丘,也就是如今的河北邢台,在这里80年前赵国最伟大的王,赵武灵王赵雍被活活饿死,而如今秦始皇这里也开始一病不起。最终撒手人寰,年仅50岁。

秦始皇死前留下遗诏,由蒙恬的弟弟蒙毅传诏,要求在北方监军的长子扶苏继位,然而蒙毅刚走,赵高却找到李斯,要求篡改诏书,立跟随秦始皇出行的胡亥为二世皇帝。

秦二世胡亥最终成为了笑柄

李斯想念起秦始皇的恩情,开始是拒绝的,然而赵高的一番高论,最终让李斯屈服。

赵高说:秦国的宰相没有善终的,你难道也想步他们的后尘吗?如果扶苏继位,你自然你和扶苏的关系亲近,还是蒙恬与扶苏的关系亲近?在扶苏的眼里是率军驱逐匈奴,修筑长城的蒙恬功劳大,还是你的功劳大?答案是一定的,如果扶苏继位,蒙恬必然会是新的丞相,而你的结局一定好不了。

李斯被说服了,他太贪恋富贵,太迷恋他奋斗得来的一切。

于是赵高、李斯、胡亥开始狼狈为奸,他们先是追回传诏的蒙毅,然后隐瞒秦始皇死讯,假传秦始皇的旨意赐死扶苏和蒙恬,接到假诏书后,扶苏当即自杀,而蒙恬虽然没死,但是也是束手就擒,而后与弟弟蒙毅一起被杀,而后胡亥称帝成为了二世皇帝,李斯保住了丞相的位置,可是并不稳固。

因为他根本见不到新皇帝秦二世胡亥,此后胡亥成为了赵高的私有产品,所以朝见胡亥的人都必须经过赵高允许,而赵高自然不会允许李斯轻易见到胡亥。

为了稳固皇位,赵高建议胡亥将秦始皇的子嗣全部杀戮,胡亥全部应允,而李斯想要觐见,却不见到皇帝。也就在秦二世继位这年,陈胜吴广发动起义,并迅速组织了西征军由周文率领讨伐秦国,起义军一路向西进攻,三川郡的郡守李斯的长子李由无法阻拦,结果西征军打破函谷关攻入关中,最终秦国将领章邯组织秦军才打败西征军,破灭陈胜吴广。

然而李由身为三川郡郡守,却坐视起义军入关,这是很大的罪行,为了怕受到秦二世的追究,李斯违心的向秦二世写奏折,吹嘘他严苛峻法的正确性,还说什么“慈母多败儿、严家无格虏”,让秦二世深信自己英明神武。

然而东方的战火并没有扑灭,陈胜吴广虽死,但是赵、燕、齐、楚都已经复国,而且起义的烽火已经逐渐烈火燎原。后来项羽和刘邦更是攻破三川郡,砍杀了李斯的长子李由。

临死前的李斯,只说了一句家常嗑

李斯坐不住了,他不能眼见秦帝国的灭亡,于是他开始向李斯觐见,赵高最初不允许,后来在秦二世与美女XXOO的时候,让李斯觐见,结果让意犹未尽的秦二世十分不满“丞相真是会挑时候”,对李斯的意见不仅不听,而且疏离感越来越强,赵高趁机污蔑李斯谋反,于是李斯被下狱受审,尽管李斯自信能够凭借雄辩的口才,证明自己的无辜,但是他却忘记了他已经成为赵高攀登最高权力的绊脚石。

最终李斯谋反罪名成立,被杀死三族。

临死前的李斯对着他的次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其可得乎(我想要与你们像当年一样,牵着黄狗出家乡上蔡东门之外去追逐兔子,还能实现吗)”

功名利禄最终一场空,也许这一刻,李斯想到的是上蔡的无忧无虑的库管生活,也许再让他做一次选择,他会选择那样楚国平民生活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zz/16759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