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人性和兽性

发布时间:2017/9/14 13:58:13   点击数:

作者|封紫寒主播|赏新晴

各位书友晚上好,本周我们共读杨绛的《走到人生边上》,建议今日晚读读完第二章:有关人的问题。

我从没有刻意去想人和其他万物究竟有何不同,以前的教材上只是告诉我们人类因为会生产工具,于是改变了与其他动物一样的命运——也就是从此开始了主宰自己命运的开端。

我不知道各位书友有没有思考过关于“人的问题”,也许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思考得从来都不够深入,杨绛提出三点,人是有灵魂的,是有个性的,是有本性的。

在谈及本性的问题上,杨绛说:人是灵魂与肉体的结合,灵与肉各有各的本性。“食色性也”是人的本性,灵性良心也是人的本性。这两重本性是矛盾的,不相容的。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看到这两种不相容的本性。有凶恶的婴儿吗?只有爱哭爱闹爱惹人烦心的娃娃。那是因为身体不舒服。婴儿没有凶恶。但婴儿期很短,赤子之心很快就会消失的。于是杨绛提到了荀子“性恶论”。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善者伪也。据荀子《性恶》:”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第一句说明“性”不是学来的,而是天生的。这话正可解释婴儿有灵性良心是婴儿的本性,是天生的。第二句说明:人能学,也能学好;这就是伪。“伪”指人为,不是虚伪。荀子认为人性本恶,要努力学好,才能成为好人。这确也是实情,但是人之初,性本善;人的劣根性是婴儿失去赤子之心以后,身体里的劣根性渐渐发展出来的。他说人性本恶,是忽略了人的婴儿阶段。忽略了人最初的婴儿阶段,就否定了人的本性,也否定了他自己肯定的“不可学,不可事而在忍着,谓之性”。“本性难移”是我们已经肯定的。如果本性恶,就改不好。人原先本性是好的,劣根性发展后变坏了,经过努力,还能改好。如本性是恶的,就改不好了。

不和谐的两方,必然引起矛盾。有矛盾必有斗争,有斗争必有胜负。胜者或是消灭对方,或是制服对方,又形成统一。斗争可以不断,但矛盾必求统一。统一之后的“我”,又成了什么面貌呢?

周国平曾给《走到人生边上》写的书评里说:人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由自然的眼光看,人是动物,人的身体来源于进化、遗传、繁殖,受本能支配,如同别的动物身体一样是欲望之物。由诗和宗教的眼光看,人是万物之灵,人的灵魂有神圣的来源,超越于一切自然法则,闪放精神的光华。在人身上,神性和兽性彼此纠结、混合、战斗、消长,好像发生了化学反应一样,这样产生的结果,我们称之为人性。所以,人性是神性和兽性互相作用的产物。

关于“人性”和“兽性”这个问题,其实在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里有精彩的表现,人性受精神控制,兽性受人类欲望控制,人性的精神世界可以满足,兽性的精神世界无法满足,人性有更美好善良的追求,兽性只是在填充欲望。

贬低人的动物性也许是文化的偏见,动物状态也许是人所能达到的最单纯的状态。

关于“人性”和“兽性”,各位书友,睡前可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温馨提示:

1.







































鐧界櫆椋庢不鐤楄垂鐢ㄩ珮鍚?
鍝噷鑳芥不鐤楃櫧鐧滈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g/1345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