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蓟门书院书评吴松营计划市场老路

发布时间:2017/9/18 10:22:26   点击数:

这是一本好书

本文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朱崇山

由于历史的原因,计划与市场这对矛盾使人类社会经历了无数的痛楚与曲折,尤其整整一个世纪冷战的情变折磨,形成了两个意识形态阵营的世仇和敌对。

这是一本好书,一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史的书,一部具备当代思想史和经济史价值的大作。作者工作、生活在深圳经济特区,一直活跃在改革开放前沿,是市场经济的实践者。书中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述,既是理论,也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具有鲜明的深刻性和实践性,接地气,弥漫着浓厚的泥土味和草根味,难能可贵。这是本书的价值所在。

两年前,吴松营给我《计划市场——老路、邪路与正道》一书的初稿。打开书页,我眼前一亮,感到振奋,感动而又惊讶。这是一本厚重的书,历史的厚重,理论的厚重,时代的厚重。我又感到困惑,因何书的第一章是“市场经济不是西方的专利”?细读之后,原来是回答了当代中国没有市场经济的质疑,回击了西方的霸气。在中国,市场经济古已有之,《荀子》、《史记·货殖列传》等众多文献古籍,足以佐证。这一出彩,为中国市场经济正名,为历史正名,填补了中国经济史的空白。至此,我才恍悟市场经济问题的复杂,超经济原因的复杂。时至今日,在WTO里还有人不承认我国市场经济的地位。因此,书中说“在当今世界里,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翻滚,不但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且要了解东方中国经济发展的情况,知道中国延绵不断的市场经济脉络。”

道路是方向,走什么道路是个根本问题。《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中国向何处去?答案是走新民主主义道路。这在经济制度方面其实就是多种经济成分,计划与市场相互兼蓄包容。这无疑是正确的。可惜得很,我们一边倒,倒向苏联计划经济封闭僵化的死胡同里,自掘坟墓。历史出现重复,又提出了中国向处去的问题。邓小平响亮地说:改革开放,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也就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政府+市场,中国崛起之路。

这是我们经历了的老路转上正道的轨迹。准确点说,是正道——老路——正道的回转。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这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书中对此进行了深刻的探讨,指出:“从以计划经济为主转变为以市场经济为主,再促进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密切结合的过程,就是勇敢而又艰苦地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以此而对经济模式的转型,对计划与市场这对矛盾进行科学梳理,从源头的萌发、长成、丰满、发展,至兴衰起伏进行了分析过滤,恢复经济学原先并不复杂的面目。这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历史的原因,计划与市场这对矛盾使人类社会经历了无数的痛楚与曲折,尤其整整一个世纪冷战的情变折磨,形成了两个意识形态阵营的世仇和敌对。然而,最终的结果依然是谁也灭不了谁。我们割资本主义的尾巴割了几十年,也没有割完;西方对我们封锁、制裁,堵截了整个世纪,中国依然崛起,计划与市场依然并肩存在。为什么?因为计划与市场是“天生的难分难解的一对”,是孪生兄弟。正如萨缪森、诺德豪斯两位经济学家所说的“所有的社会都是既带有市场经济的成分,也带有指令经济的成分的混合经济。”从结构学审视,计划与市场、政府+市场是经济模式架构的一对栋梁,相互支撑,两者之间既是力点又是支点,是一种天然的结合。这不仅适用于经济结构,而且适用于生产结构、社会结构。后来,世界出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经历了一场无边的带血泪的冷战,计划与市场两种经济制度也被视为是水火不相容的了。因此,计划与市场的结合,说有多艰难就多艰难。

这就是计划与市场从天生配对到人为敌对的血腥情杀经过。

其实,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两者是能够而且必然能够互相包涵、兼容的。邓小平从老路的酸苦中反思,看透了这段历史。他说:“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划分不在于市场还是计划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计划和市场都得要。”一句话就化解了对计划与市场的妖化,还原其本来面目,让计划与市场结合,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并推之于实践。这就是邓小平理论的重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

诚然,中国能有今天的经济成就,市场经济确实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我们也不能低估市场经济在改革开放过程的副作用、反作用。正如不能迷信计划经济一样,也不能迷信市场经济。要警惕市场经济拜物教。书中提出要深刻认识“理想——道德——法制”这个社会稳定、文明、发展的“金三角”,努力构建和依靠这个“金三角”。这是我们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金色的总结。

我欣赏《建设海洋强国是时代的使命》这一章节。它观点鲜明,论述清晰,情真意切,读之令人感奋。也许有人认为这是游离于本书的闲章,非也。这是中国要补上的头一块短板。

由于国际风云变幻,由于种种超经济的原因,近年计划经济提得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少提了。因此,有人认为计划经济消失了,不存在了,也就没有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了,无视现实,无视发展,为市场经济的特立欢呼。这是政治经济学幼稚病。

感谢作者,感谢编辑同志给我们一本难得的好书。读着这本书,我感觉到一种享受,理论的享受,开放的明快感。我了解它是作者毕生从事理论文化思想探索研究的总结。他忠诚坦率,勤奋好学,海洋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刻苦钻研业务,由外行转为内行,把《深圳特区报》办成全国知名的大报。令人尊敬的是退休之后,勤奋依然,一年出版一本书,这是第四本书了,鞠躬尽瘁,锲而不舍,感人至深。为了写好这本书,他参阅了二百多本有关的著作,比较、节选、过滤,力求反映出历史的真实,理论的真实。书中内容丰满多彩,行文流畅活泼,处处呈现出青春的跳动,弥散着感人的新鲜感。理论的枯燥化成阅读的享受。

书中提出邓小平理论的重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经济建设为中心,核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本书的全部价值。









































鍖椾含涓尰鐧界櫆椋庡尰瀛︾爺绌堕櫌鎬庝箞鏍?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庢渶濂界殑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g/1348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