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游学孔庙体悟论语精髓

发布时间:2021/8/7 10:40:09   点击数:
初期白癜风能治愈吗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213.html

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周年纪念日,在钱婉约老师的倡议下,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论语》读书会部分成员一行9人,一早,来到北京孔庙国子监,度过了相聚拜览、游学参悟的大半日,以学习讨论的方式庆祝国庆。

早晨九点,在成贤街孔庙门口,钱老师已经等候于此。孔庙大门——先师门下,早晨的阳光柔和温煦地射下,使古朴安静的周遭镀上了金辉。孔庙的大门口悬挂了五星国旗,给悠久的历史建筑增添了国庆的节日气氛。体型硕大的大门斗拱上烟尘堆积略嫌黯淡,似乎在诉说曾经的过往,历史的担当,沉稳又淡定。穿过大门,走下台阶,在阶下的广场上,大家驻足,听钱老师介绍:北京孔庙建于元代,是皇家祭孔之地。孔庙自然是以曲阜的为最古最大,其次才是北京孔庙、南京夫子庙……,而中国各地,大大小小、年代不一的孔庙有上千座之多,可见孔子的文化影响力。钱老师特别介绍了她家乡苏州的文庙,以及今年元旦她刚去过的“海滨邹鲁”——泉州孔庙,还有当代孔庙——贵阳“孔学堂”。大家边走边看,院子里三三两两的散客被两侧的两棵古树所吸引,近看古树上缀着类似小豆角的果实,一棵攀附在另一棵上,众人猜测攀附的那棵可能是紫藤萝。

老师又告诉我们说,孔庙的建筑布局遵循“左庙右学”,往往是孔庙在东,学府比邻西侧。如苏州中学的旁边就是苏州文庙,南京的夫子庙由孔庙、学宫、贡院组成。再往里走,就是大成门。从先师门到大成门之间左右两侧都是碑亭,刻着明清进士的姓名。走进大成门,就能看到孔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大成殿为重檐歇山顶,顶铺黄色琉璃瓦,恢弘庄严。殿门外左侧有一棵名为“触奸柏”的古树,据称这是元代国子监祭酒(校长)许衡所植,明代严嵩代皇帝祭孔时经过此树下,瞬间狂风骤起,吹动树枝掀掉了他的乌纱帽,后人认为此树有灵,可辨忠奸,于是称为“触奸柏”“辨奸柏”。树干粗大,需三四人合抱,相比之下,大门右侧对称的树,就显得年轻弱小一些。看了树前的标识牌,确实是明代补栽的。

进到大成殿,禁不住抬头看悬挂的匾额——“万世师表”(康熙御笔)、“生民未有”(雍正御笔)、“与天地参”(乾隆御笔)、“圣集大成”“圣协时中”(道光御笔)、“德齐帱载”(咸丰御笔)。而最正中间的一块匾额,规格形制与其它略显不同,有同学问老师:“这个匾额是不是后来加的?”钱老师回答说:“对,这是民国初年黎元洪题的。民初有关于定孔教为国教入宪的讨论,还有将孔子的诞辰日定为法定节日的讨论。应该是这情况的反应”。殿内左右两侧是历代先儒配享从祀,大家一一辨认着四配享、十二贤哲,让人一时疑惑三个“冉子”的牌位,然后,师生们一起细数,这三位“冉子”应该就是孔门十哲中的一门三兄弟——冉耕、冉求、冉雍。近十点钟,孔子的后人们手持黄白的菊花,列队走进大成殿,目测之下约有数十人、近百人之多吧?我们悄悄退了出来,走到大成殿之后,恰好赶上十点钟开始的“大成礼乐”乐舞表演。乐舞共十五分钟,分五幕:有朋、学而、福兮、关雎、大同,呈现周朝礼乐的庄严、肃穆、典雅之美。到最后一幕时,观众们自动起立,跟随演员向孔子行三鞠躬礼,旁边的外国游客也有模有样的跟着行礼。

穿过孔庙左侧的长廊,就是“乾隆十三经”石碑陈列馆,我们一行人从石经中穿过,不时辨认出一些字迹,走出石经厅,就是国子监。映入眼前的是一个红黄绿配色的琉璃牌楼,在这里显得极为庄严、和谐、大气,散发出皇家气息。再往里走就是国子监的主体建筑——辟雍。辟雍为方形巨型亭榭建筑,周围流水环绕。在辟雍大殿里还原出当年清朝皇帝讲学的场景。之后,我们参观了辟雍旁边的“国子监复原陈列展”和“中国古代科举展”,概览中国古代学校教育与官僚选举制度。中午时分,我们从集贤门出来,合影留念。

回程途中,大家意犹未尽的分享着此次游览的所见所感。科举考试时考生们住的考舍,有点狭窄,而且考生们要在里面呆三天,起居作息全在里面,有的同学觉得特别不人道,也有的同学说这是当年物质条件的客观反映,而且这可能也是防止考试作弊的一种办法。一些同学分享了自己看到的准考证,上面详细的记录考生的外貌情况,也是为了防止作弊吧?老师听了大家的分享,说,大家看问题要有历史的观念,从发展看,从全局看,不能盯着一点,拿着放大镜看,漫说其优点或缺点。比如科举制,它首先是中国古代考试、选举制度的一项创举,让平民能够通过考试,进入仕途,为国家社会服务。如《儒林外史》中所写的种种弊端与腐败,是科举制后期的衰相。而在展览中,我看到康熙时的一个新名目——翻译科,可见即使在清朝,它也在不断随着时代调整、发展。大家不能一说到科举制,就只知道“范进中举”,这样万万不全面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兴趣的同学,应该读一读。

离开孔庙国子监,走在街上,不时飘来“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离……”的乐曲,到处洋溢着庆祝国庆70周年的气氛。在街道的一处标志性地方,小伙伴们欣然拍照,钱老师为大家拍合影照。她意味深长的说,国庆70周年,孔诞周年,今天我们是双节合一,一起庆祝,意义非凡。祖国七十华诞,令人欢欣鼓舞,我们更有悠久的传统,有孔子等先贤留给我们的优秀文化结晶、文明成果。游学结束后,大家回望一起读过的《论语》,或许我们还不能说完全领悟了《论语》的思想,但这次孔庙之行,让我们对《论语》读书会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同学们纷纷表示会把《论语》的学习当成终身学业,继续读下去。

附当日同学《论语》感悟选:

王旭红——空间与时间,感伤与进取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穿过国子监第二道门,就能看见水里自在游动的金鱼,走过水面上的桥,就不免想起孔子这句“不舍昼夜”。这人工造的湖,当然不比奔流不息的河水了。用空间上的位移隐喻时间的形态早已有之,尤其是运动不息的物体,日月、流水皆是此类,伤逝是如今多数人对这句话的认知。但再多看多想,孔子面对奔流的河水,也有一种“俱往矣”的奋勇姿态,也是一种对未知的积极追求。这甚至还可以联系孔子个人的一种自省、进取、向上的灵性,也启示现代人面对事物观察之、思辨之、进取之。这是一条时间的河流,更是思想的河流,所以才有“不舍昼夜”的永恒。

徐维——独立思考,审慎判断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论语×卫灵公》

此则告诫我们不应以众人之是非标准决定自己的是非判断,而要经过独立思考,审慎判断。即使这个人是众矢之的,也有可能是为大义而冒天下之大不韪;相反地,受到大家交口称赞的人,也可能是为了沽名钓誉而违背本心、巧言令色。如果我们轻率附和他人的判断,可能会被蒙蔽。

孔子这一箴言,对当今自媒体乱象也很有警示意义。每当热点事件发生时,总有“意见领袖”企图引导舆论,但他们却未必掌握事实真相。若要在信息纷繁的社会保持理智清醒的判断,切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而应进行批判性的思考。

周琴莉——言传而身教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在北京孔庙的墙壁上,子贡像栩栩如生,我看着图像,不由得就想起了这句话。

孔子一生致力恢复周礼,并一生都在做这件事,是一位教育者,更是一位践行者。子贡等学生经常问孔子各种问题,孔子也做出他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他给出的答案是包括语言和行动两方面的。语言,我们能清楚的读到——“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在《论语》文本上,我们也可以多处看到孔子的某些特定行为态度,也正是合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的,充满人情温暖的“恕道”。总之,孔子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言传身教的“师者”典范。

张文科——宽恕体谅之心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文化的精华之处,体现了儒家之“仁”,也是每次提到《论语》,最先浮现于我脑海的一句话!

它揭晓了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即善于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不要强加于别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心情为参照来对待他人。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培养自己的宽广胸怀,宽恕待人。这句话也成为当前我的为人处世原则。

这次参拜活动中,孔庙的肃穆,更让我深刻理解这句话。也许道理很多人都懂,但就目前来看,并非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希望大家以真心换取真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王冰——持之以恒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此章讲的是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道理。进或止,皆由“我”。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说:“学者当自强不息,则积久而终成。其进其止,皆在我,不在人。”《论语·雍也》中也有:“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进与止,全在于自己之坚持与否,所以,首先要坚定自我。就如《荀子》中讲:“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蚊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将成而止,功亏一篑;始即为进,坚持终有成功。我们要想学有所成,有所作为,就应不懈地学习。

张弘智——《论语》的超时代意义

经过一年《论语》读书会的学习,对《论语》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在读书会,老师和同学互相沟通交流,从考据、义理、辞章来多角度、多维度理解文义。让我懂得,对某一则《论语》的解释,角度可以有很多种,意义也可以是多元的。比如关于“忠恕”的解释,孔子所说的“忠恕之道”,“忠”不是“忠君”,朱熹注解“忠是‘尽己’”的意思。还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涉及我们读书、做人、做学问的方方面面。从这个角度看《论语》,是超越时代,具有普遍意义的。

苏子葳——阅读《论语》,变化气质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论语×卫灵公》

孔子提倡群居时能够彼此以道义相互切磋。能够聚集在一起参与道义讨论的人,才是真正志同道合的君子,而整日在一起为蝇营狗苟小惠小利耍小聪明,彼此吹嘘的人,“难为人,亦难为群”。

适值孔子诞辰和《论语》读书会的师友一起去孔庙参拜,小众别样的“游学”,玩儿得尽兴,学得开心,此一乐也;志同道合者,各抒己见,和而不同,此又一乐。忽而想起孔子曾警戒弟子“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哉矣。”告诫我们要净化自身环境,“言中有义”。此次游玩,老师言传身教,学生躬身聆听,努力身体力行,自己仿佛置身于孔子及其弟子寓教于乐的场景中。

不觉间《论语》的思想,已经浸润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这是《论语》带给我最大的收获。

作者

王萌萌

编辑

董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g/16524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