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价格 >> 佐藤将之荀子的ldquo天下
本文载于《科学·经济·社会》年第39卷第2期第~页
作者简介:
佐藤将之,荷兰莱顿大学汉学博士,现为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东亚观念史、荀子等研究。
荀子的“天下”观与“后周鲁时代”的秦国
佐藤将之
摘要:本文旨在阐明《荀子》思想的特质和历史意义,而由此探讨其“天下”观和对当时秦国的看法。借此欲阐明《荀子》一书在战国时代周鲁两国已经不存在的政治情况下成形或出现于世的历史意义。本文先将荀子的“天下”观整理为如下三种特色:其一,荀子所构想的国家从头开始就是治理天下领域的国家。其二,在荀子“天下”观视野下的国家会经过其兴亡的动态。从正面的意义来看,原来只有“方百里”领土的小国理论上也能成长为治理天下的国家。其三,荀子在叙述周朝巩固治理天下的过程中赞扬周公的关键角色,并将他称为“大儒”。基于如上三点,荀子在观察秦国的现状之际,认为其威势和领土已经不必要再扩张,而极力鼓励秦廷聘用“大儒”或“聪明君子”来推行“义术”,即安抚天下诸侯和人民的政策。荀子一方面似乎认为实际上唯秦国具有在近未来能够治理天下的可能,但借由强调任何领土方圆“一百里”的诸侯只要聘用“大儒”也能够治理天下这一点,提醒秦君别错过聘用他的机会,否则聘用这样人才的其他国家会取代秦国的角色。
关键词:《荀子》;天下观;秦国;秦昭襄王;大儒
一、序论
本文欲阐明在战国时代最后时段周鲁两国已经不存在的政治情况下成形或出现于世的《荀子》和《吕氏春秋》两部著作的思想特质和历史意义,是其与秦国的关系之系列论考的第三篇。本篇的目标在于阐明《荀子》的“天下”观和荀子对当时秦国的看法。
为了展开此议题的讨论,笔者的第一篇论文《后周鲁时代的政治秩序:成为天子的秦王》探讨《荀》《吕》两书出现于世的历史背景,而在此探讨中笔者所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g/165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