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课读经典,做一个有根的现代人,这里是尔雅书苑。今天我们开始《荀子日课》第讲《大略篇》的学习。欢迎留言交流。君子立志如穷,虽天子三公问正,以是非对。君子树立志向也有困穷之时,即使如此,天子、三公询问政事,也根据是非来回答,是就说是,非就说非。王先谦注曰:君子不以穷达易心,故立志常如穷时,故立志常如穷时,虽君相问,必以正对。做人不要太死板,要懂得变通。但有些事确实是不能变通的,该讲原则的时候就要坚持自己的原则。毕竟难关总会过去,而原则一旦有了裂痕,就难以修复,而且可能越来越大,终至于崩塌。《论语·卫灵公》中: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隘穷而不失,劳倦而不苟,临患难而不忘细席之言。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无日不在是。君子为贫穷所困而不失志气,劳累疲倦而不苟且偷安,面临祸患而不背弃平时的话。细席,即“茵席”,褥垫。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人陷入困境之时,往往呼天抢地,或直接躺平,或悔不当初,或昂然立志,然而一旦度过困境,当初的志向早就忘得一干二净。时节不寒冷,就无从知道松柏;事情危难,才知道君子没有一天不在坚持他认为正确的东西。正所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君子颠沛必于是,造次必于是也。雨小,汉故潜。夫尽小者大,积微者著。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而声问远。小人不诚于内而求之于外。雨水虽小,可是积少成多,却能使汉水深。潜,深也。尽量收罗小的就能变成大的,不断积累细微的就会变得显著。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品德高尚的人态度一定和蔼,行动完备周全的人声望就传得远。小人不充实自己的内心而追求外在的声誉。我们已经逐字逐句学习完《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道德经》《聪训斋语》《澄怀园语》《曾国藩教子书》《声律启蒙》。《荀子日课》《朱子读书法》正式开讲。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g/167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