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价格 >> 理解道德经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五章
我恒①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②,二曰俭③,三曰“德道而不敢”④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⑤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⑥之,如以慈垣⑦之。
译文
本道有三大法宝,遵循而保之:其一是慈,其二是俭,其三是“德道而循理循法”为天下先。慈母爱子而奋不顾身,慈所以能勇;俭以养德,所以能广德;知常循法循理循道而为天下先,所以能够为元首。假若暴虐亡道而暴戾恣睢、穷兵黩武,淫逸奢靡而妄想广有积蓄,欺公罔法不顾百姓而妄想领导人民,死路矣!道者,循道循理循法顺民,以战则胜,以守则固,以攻则取。天子将建极绥猷(天子承担上对大道、下对庶民的双重神圣使命,既要承大道而立法,又要抚民而顺应大道;君临天下,建立雄伟强大的国家,安抚海内的藩属,创永世之功业),如以道护之。
注释
①恒:道;法则;辩证统一法则,对立统一法则。法则:道;规律;法律,法度,制度;准则,规则;榜样,表率;效法。
②慈:(1)(形声。从心,兹声。本义:慈爱)
(2)同本义。
慈,爱也。——《说文》
慈和遍服曰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服注:“上爱下曰慈。”
又如:慈幼(慈爱幼儿);慈亲(慈爱双亲)。
(3)对父母孝敬奉养。如:慈孝(孝敬);慈命(对尊上命令的敬称)。
(4)道教用语,道者爱护众生,给予欢乐称为慈。
如:大慈(道慈,大爱,带给众生快乐,是道者对一切众生广大的慈善心)。
(5)和善,和气,善良。如:慈母(谓父严母慈,故称母为慈母);慈父(慈祥的父亲);慈容(慈祥和蔼的容颜);慈颜(慈祥和蔼的容颜);慈明(犹慈光);慈景(犹慈颜);慈眉善目(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
(6)慈母的省称,指母亲。如:家慈(家母,对人称自己的母亲);慈旨(慈母的教诲);慈教(慈母的教诲)。
(7)道,大道;为道者,惟道者,是道者;奉道,奉事大道,从事于道。道者,天下母,万物母,万物之奥主。大道是万物依归的奥主,贵德守法知道者的保护者,逆德离法失道者的所有者。道是派生宇宙万物的本元(本原、本源、始基),是世界万物的来源和存在的根据。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吾未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冀知其子,附知其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得其子,复守其母,是谓玄德。塞其兑,闭其户,知常,终身不堇;开其兑,济其事,妄作,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毋遗身殃,是谓袭常。
自然界存在产生宇宙万物的始基,作为派生宇宙万物的本元(本源、本原)。我未知其名,勉强为之取字“道”,勉强为之取名“大”。冀求知物,依附于知道(大、大宗、大本、本元、始基、无、夷希微、场);已经知道(大、大宗、大本、本元、始基、无、夷希微、场),得以知物;已经知物,复守道(复命复朴返本归元循道顺道),是为玄德(知道知理知法理物,由道由理由法理物,惟道惟理惟法理物,是道是理是法理物,以道以理以法理物,因道循理缘法理物,依道依理依法理物,奉道奉理奉法理物,守道守理守法理物,遵道遵理遵法理物,循道循理循法理物,顺道顺理顺法理物,从道从理从法理物,适道适理适法理物,合道合理合法理物)。杜绝脱离了大道而违背自然法则的意识行为,结束门户之见、逾越感性认识、通过抽象而趋向惟(有;为,是;随从,听从,遵从,顺从)道,遵循法则居善地,终身消灾免祸避凶趋吉得福祉;启用脱离了大道的、违背了自然法则的意识行为,惹事生祸,妄作非为处凶境,终身得不到救治救助。见微知著是知常明事理,遵纪守法循律依理是因附大道的襁褓(纽带)。用其沾光得益,复命返本归元循道循理循法。身心健康消灾免祸不招殃咎,是因为循道循理遵循法则。
③俭:(1)(形声。从人,从佥,佥亦声。“佥”意为“两边”、“两面”。“人”与“佥”联合起来表示“在人前人后都言行一致、厉行节约的人”。本义:生活上自我约束,从不放纵的人。引申义:节省、节约。说明:当着众人的面节约财物,背着众人却铺张浪费,这就不叫“俭”。所谓“俭”,一定是人前人后都能做到节约的人)
(2)节俭,节省,不浪费;与“奢”相对。俭于财用,节于衣食。——《韩非子·难二》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3)约束,不放纵。
④德道而不敢:德道而不妄,德道而德法,德道而守法;得道而不妄,得道而得法,得道而守法。
“德”与“得”皆为端钮职部字,德、得通假。“德道”即“得道”。德道:得道,得法。德法:得道之法;得法。德:通“得”,取得,获得;道德,品行;恩惠,恩德;慈爱,善,善行;福。得:(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找到;知,得知;捕获;成功,完成;适,合,适合;具备;能,能够;同“德”,恩惠,感恩;收获,心得;德,道德,有德之人。“道”,就是万物母,就是天下始,就是始有,就是始基,就是本源,就是大法(母法),就是法则,就是万法之源(包括自然法则,也包括人文法则)。
不敢:知常,守法;不妄,不妄作,不妄为,不妄作胡为,不胡作非为。敢:妄。妄:罪;不知常,不奉道,不循理,不守法,违法,违背法则,违背规律。妄作胡为:不顾法纪或舆论,毫无顾忌的做坏事。胡作非为:不顾法纪,不讲道理,毫无顾忌的做坏事。非为:干坏事。
⑤俭:(1)(形声。从人,佥(qiān)声。本义:自我约束,不放纵)
(2)同本义。
俭,约也。——《说文》
君子以俭德避难。——《易·否象传》
又如:俭貌(态度谦逊);俭退(俭约谦让);俭然(自谦的样子)。
(3)节俭,节省。
俭于财用,节于衣食。——《韩非子·难二》
今先君俭而君侈,令德替矣。——《国语·鲁语上》
又如:俭克(勤俭而能克制);俭礼(俭约的礼仪);俭德(俭约的品德)。
⑥建:建极。建极:典出《尚书·周书·洪范》“皇建其有极”。建:建立。极:原义为屋脊之栋,引申为中正的治国最高准则。
1)建:建立、创设。
极:(形声。从木,亟声。本义:房屋的正梁);最高的地位;特指君位;最高准则、标准。建用皇极。——《书·洪范》
绥:(会意。从糸(mì),从妥,“糸”与丝织品、绳索有关。“妥”表妥当、平安。合起来表示有了这绳索,人就稳妥了。本义:借以登车的绳索);安抚人心以保持平静;制止,止;舒,安之舒也;平安,安好,安泰。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诗·大雅·民劳》又如:绥民(安定人民);绥安(安定);绥定(安定);绥纳(安抚接纳);绥驭(安抚控制);绥养(安定抚养);绥御(安抚统治);绥服(安定顺服);绥集(安辑,安抚和合);绥宁(安定)。
猷:计划,谋划;道,法则;功业,功绩。
建极绥猷的含义:君临天下,建立雄伟强大的国家,安抚海内的藩属,创永世之功业。
2)说法二:建:建立、创设。
极:原义为屋脊之栋,引申为中正的治国最高准则。
绥:原义为挽手上车的绳索,引申为安抚、顺应之意。
猷:道,法则;功业,功绩,计划,谋划。秩秩大猷,圣人莫之。——《诗·小雅》又如:鸿猷(宏伟的计划);猷裕(指道,治国之本);猷绩(功绩)。
建极绥猷含义为:天子承担上对天道、下对庶民的双重神圣使命,既要承天道而建立法则,又要抚民而顺应大道。
天道:天理;自然法则,自然的法则,自然规律。
天:代指道。道:大,场,大宗,大本,本体,本元,本原,本源,始基,自然,大自然;恆,法,道法,大法,母法,大制,始制,自然法,自然法则;道理,原理,真理,事理,物理,法则,规律。道,万物之奥主也,谷神也,象帝也,场也,元炁也,本元(本原、本源)也,始有也,天下(万物)母也,宇宙万物之大宗也,大也,无(数学上,可以用“○”表示无)也,夷希微也,一也,自然也,始基也,恆也,无名之朴也,本体也。“道”是“導(导)”的本字,“導(导)”乃道的分化字。道是宇宙万物的本体及其规律,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法则。遵守执行自然法则(世界万物之法则),以御人、御物、御世,以御世界万物,以御现实事物。能知世界始基的,是为道纪(自然法则)。法则役使实物,大道拥有自然选择,我因此懂得循道循理循法为人、用事、为政、理物之所以有益。循道循理循法之道教,循道循理循法为人、用事、为政、理物之济世安人、利益众生的利益功德,天下无能及之。大道为法,大道可统治万物,大道可佐助万物,大道可佑助万物,大道可保佐万物,大道可保佑万物!大道是万物宗仰依附的奥主,是贵德守法知道者的保护者,是逆德离法失道者的所有者。大道无亲,恆与善人,佑助守法遵循规律者,佑助知道积德行善的人。
法则,指法度、制度、规范、规则、准则、规定、效法、法术、规律、定理、定律、方法、办法、榜样、表率等。《荀子·王制》:“本正教,正法则。”
⑦垣:(1)形声字,土为形,亘(yuán)为声。垣本意为墙,引申为城(取保护之意)。
(2)筑墻围绕;卫护。
卫护:捍卫保护;维护。维护:维持保护;维以护之,免受外害;保全、保护,使免于遭到破坏。
卫:保护。护:(形声。从言,蒦(huó)声。本义:保卫;保护);维护,爱护;袒护;包庇;监视,监督;救助;总领。
墙:会意兼形声;从土或爿,啬声;“啬”有节俭收藏的意思;垒土为墙,意在收藏;本义:房屋或园场周围的障壁。墙,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由“啬”“爿”构成,意思是筑墙把谷物保存起来。“爿”也表音。本义指用土石或木板筑成的屏障。
(3)垣,此字始见于战国金文。垣本义为墙,古时的城池或官署都会有院墙,故引申为城池,或某些官署的代称。墻用于划分一定的范围,因此“垣”在传统的天文学术语中,又指所划定的星座范围,专称中宫的太微、紫微、天市为三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