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殷商之源文化沙龙古宋七子29墨翟的故

发布时间:2025/5/2 11:36:56   点击数:
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www.bdfyy999.com/m/
<编者按

在所有记载墨子为宋人或宋国人的史籍里,都没有言及他具体是宋国什么地方人。在后来宋国所辖地区的方志里,也未见有具体记载。对此,我们可从其姓氏源流中探溯。历史上,墨姓作为古老的姓氏有姜姓和子姓两支:姜姓墨姓以商代孤竹君为始祖,据《通志·氏族略》载:“本墨台氏,后改为墨氏。”子姓墨姓以西周宋国的目夷(子鱼)为始祖。公子目夷(子鱼),宋襄公之庶兄,也就是《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所记载的著名的子鱼论战故事(宋楚泓水之战)的主人公。墨子是子姓墨氏后裔,即目夷之后,目夷是宋国国君微子的第十七代孙,所以说墨子是殷商的后裔。历史学家顾颉刚《占史辨·禅让传说起于墨家考》说:“近人以墨姓多不见,对墨子的姓氏、祖籍起了很多猜测。我们以为,墨确实是他的真姓氏,而且从这个姓上,可知他是公子目夷之后,原是宋国的宗族。”历史学家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中说:“墨子实为目夷子的后裔,以墨夷为氏,省为墨也。”本系列前章已述多鱼邑为目夷(子鱼)的封邑,作为目夷的后裔,墨子当在空桐泽畔多鱼邑出生并成长,也即其故里。多鱼邑在今商丘市梁园区东北方向,这又与墨姓望族居梁郡(今商丘市),堂号为梁郡堂(又称梁国堂、睢阳堂)的记载相一致。

作为宋人的墨子,由于受到政治方面的排挤或迫害,长期寓居在鲁国、鲁阳,但他对故里宋国依然是一往情深。那么,他与故乡又有哪些故事和情缘呢?本期与读者一起探析两千多年前的墨子故里情结。

生于宋国:学于儒家创立墨家

商丘博物馆

行走在商丘博物馆内,浏览着先秦诸子时代的雕塑及壁画,笔者眼前仿佛浮现起我国历史上思想最为活跃、学术上最为辉煌璀璨、从而奠定华夏传统文化基本框架而后影响中国文明两千多年发展的百家争鸣画面,那是一个彰显东方智慧的异彩纷呈的时代。伫立在孔子、墨子雕像之前,笔者想起“孔席不暖,墨突不黔”(班固《答宾戏》)这句话,是说孔子与墨子两人为救世而汲汲奔走于天下的忙碌与艰辛。一个连席子还没坐暖,一个连烟囱才生起火就要匆匆到别处游说拯救世人了,此中足见圣人的风范。

墨子和孔子渊源颇深。墨子生于宋国,孔子祖籍宋国。墨子生活的时代,“”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史记·荀卿列传》)。墨子学于儒家,而后创立墨家,与儒家“分庭抗礼”。因为在先秦时期涌现出的诸多思想学派中,儒家、墨家是影响最大的两个。《韩非子·显学》篇记载:“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从两者关系来看,墨子是孔子的徒弟,后“背叛”师门,自立门户,创立墨家。可以说,墨家学说乃是墨子对儒家学说进行反思和批判的产物。孔子重周礼崇尚礼乐文化,墨子重实用反对繁文缛节,《淮南子·要略训》上说:“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其烦扰而不悦,厚葬糜财而贫民,(久)服伤身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墨子提出“兼爱”来针对孔子的“仁爱”,主张“天下人兼相爱,爱人若爱自身”(《墨子·兼爱上》)。孔子重义轻利,墨子义利合一。但他们都重视人才,孔子“举贤才”,墨子“尚贤”。,墨子晚年和身后,墨家学说大有凌驾儒家其上之势,以至于孟子哀叹:“墨翟之言盈天下”,荀子更是说:“礼乐灭息,圣人隐伏,墨术行。”只是后来,墨子以后墨家没有出现集大成者进一步完善发展其思想,加之儒家成为正一统后墨家遭到封杀,而使墨家沦为杂家逐渐衰落式微。

墨子的先祖是殷商王室,他作为宋国公子目夷(子鱼)的后代,出生于宋国的多鱼邑。清康熙四十四年《商丘县志》载:“墨翟,宋人,为宋大夫。”墨子,姓墨名翟,早年在宋国生活,少年时代做过牧童学过木工,青年时期师于儒家学习儒学,后来做了宋国大夫。墨子在宋任大夫的具体时间,《史记》《汉书》都没有言及。鲍彪在《战国策·宋策》注谓当宋景公、宋昭公时。汪中在《墨子序》中亦谓:“墨子实与楚惠王同时。其仕宋,当景公、昭公之世。”孙诒让则认为墨子仕宋是昭公之世。后来,宋国听信子罕之言而“囚墨翟”(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导致墨子离开宋国而长期寓居鲁国,晚年定居鲁阳。其间,墨子穿着草鞋步行天下在各地游学,传播墨家思想,以激烈的言辞抨击儒家和各诸侯国的暴政,大批的手工业者和下层人士开始追随墨子,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墨家学派。在当时的百家争鸣中,有“非儒即墨”之称,可见墨学影响力之大。在墨子82岁时,“入周狄山学道。至汉武帝时,不知所终。”(清康熙《商丘县志·墨翟传》引葛洪《神仙传》)周狄山,故宋国地,在今商丘市芒砀山北。

墨翟救宋:止楚攻宋墨守成规

“墨守成规”是大众熟知的一个成语,意思是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然而,其最初的本意并非如此,战国时墨子善于守城不被攻破,世人谓牢守为“墨守”;墨子守城不破的方法形成了通行的规则,世人谓之“成规”。只是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成了贬义词,成语中的“守”也已不再指守城,而是指守旧。其实,这个成语最初形成的背后,还蕴含着一个墨子对家国一往情深的故事,那就是“止楚攻宋”。

公元前年前后,楚国准备攻打宋国,请工匠公输盘制造攻城的云梯等器械。那时墨子寓居鲁国,得到楚国对故乡宋国不利的消息非常着急,一面安排大弟子禽滑厘带领三百名精壮弟子帮助宋国守城,一面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赶赴楚国劝阻楚王。墨子昼夜兼程十天十夜,鞋破脚烂,毫不在意,到达楚的国都郢。到郢都后,墨子先以道理说服楚王不要攻宋,又与公输盘进行模拟攻、防演习,尽数挫败公输盘的各种器械。公输盘攻城的器械已经使尽,而墨子守城计策还绰绰有余。公输盘何许人也?就是被后人奉为制造鼻祖的鲁班。公输盘认输后故意说:“我知道怎么赢你,可我不说。”墨子答道:“我知道你如何赢我,我也不说。”楚王莫名其妙,问:“你们说的是什么?”墨子义正辞严他说:“他以为杀了我,宋国就守不住,但是,我早已布置好,我的大弟子禽滑厘能代替我用墨家制造的器械指挥守城,同宋国军民一起严阵以待!即使杀了我,你也无法取胜!”这番话,彻底打消了楚王攻宋的念头,楚王知道取胜无望,被迫放弃了攻打宋国的计划。墨子就这样化解了一场战争危机,实施了一次维和行动。

墨子救宋的故事,记载在《墨子·公输》《吕氏春秋·审为》《战国策·宋策》《列子·杨朱》等史籍中,与此形成的成语还有“输攻墨守”“摩顶放踵”“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墨子止楚攻宋、宋君用墨家弟子守城之事,都是与墨子曾是宋国大夫分不开的,在彰显他的故乡情结的同时,也显示了他践行“兼爱”“非攻”思想“行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情怀。墨子的“非攻”思想是影响古今的和平主义,是平民主义的战争观。年8月,鲁迅创作了一篇关于墨子救宋的小说《非攻》,描述了墨子的仗义勇敢机智的性格和忘我的精神,在鲁迅笔下墨子是为大众利益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人,是“中国的脊梁”的形象化。

作者简介

马学庆,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宁陵县商务局局长,宁陵县史志办主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范仲淹研究会理事、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研究员、河南省范仲淹研究会理事兼副秘书长、商丘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商丘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商丘市散文学会副会长、商丘市优秀中青年科技专家。其专著有《范仲淹与商丘》《古宋七子》《寻踪梁园》《大明名贤吕坤》《宁陵通史》《厚重宁陵》《古葛探源》《己吾考略》《老坚决》等

总策划:刘少杰

统筹:江涛

原标题:《殷商之源文化沙龙|《古宋七子》29墨翟的故里情结》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g/16996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