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学术荀子性朴论的提出及评议

发布时间:2017/10/11 12:02:48   点击数:

《荀子》“性朴”论的提出及评议

作者:林桂榛

来源:作者授权儒家网发布

原载于《邯郸学院学报》年第1期

孔子二五六七岁次丙申八月二十乙巳

耶稣年9月20日

摘要:系统提出《性恶》篇为后荀子者所作的,非今人周炽成乃年刘念亲。蔡元培年又谓“性恶”说非荀子所有及《性恶》为后荀子者所作,年更言高步瀛著书谓荀子以天生自然、本始材朴等言性恰证明“性恶之诬不攻自破”及“性恶论非荀子所作”,后梁启超等也认为荀子未必持性恶论,年代日本学者金谷治、豐島睦等认为《性恶》非荀子作品。林桂榛自年起撰文对《性恶》进行校勘研究,谓此“(性)恶”乃“(性)不善”之改夺,谓《性恶》、《礼论》言“朴性”正相同且《性恶》确为荀子作品。周炽成、林桂榛所揭彰的“性朴”论促进了荀子人性论的研究,路德斌正视《荀子》言“朴”的探讨与周炽成、林桂榛又有不同。以情欲恶或情欲结果有恶、常恶、多恶来证明“性恶”似是而非,余开亮、路德斌等以“未发—已发”的哲学解释来调和“性朴—性恶”亦非正确。

关键词:荀子;性朴;性恶;刘念亲;蔡元培;金谷治;豐島睦

表示“人性是恶的”的“性恶”这词在传世《荀子》中仅20见(不含篇名以计),且皆在《性恶》篇,其中11见在“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句式中(3见略异,亦计,下见标▲句)。这11见“性恶—善伪”对说句式,在《性恶》篇正文依次出现:

(1)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2)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3)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4)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

(5)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6)用此观之,人之欲为善者,为性恶也。▲

(7)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8)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9)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10)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i]

(11)故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荀子》一书除反复而明确的“性恶”断语外,《礼论》、《性恶》篇还分别存在“性朴”论:“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而天下治”;“……所谓性善者不离其朴而美之,不离其资而利之也。使夫资朴之于美,心意之于善……”。另外,《臣道》、《强国》、《王霸》篇亦用“朴”字曰“朴马—赤子”、“(秦)其百姓朴”、“朴力而寡能”等。

一、怀疑“性恶”论,提出“性朴”论

《荀子》一书在人性论、人性观上是有相当的矛盾或冲突的,故近百年来引起了学者对《性恶》篇之文本真伪的献疑。当今中国大陆学者在“性朴”论的视阈里质疑荀子“性恶”论的学者首推周炽成教授。周炽成年《荀子韩非子的社会历史哲学》一书及年《荀子:性朴论者,非性恶论者》一文都认为“《性恶》的作者不是荀子”,疑是“西汉中后期的荀子后学或与荀学有关的人所作”[1],“该篇作者很可能受到董仲舒批评孟子性善论的影响,并对之从另一个角度采取比董更猛烈的批评”[2]。周文《荀子:性朴论者,非性恶论者》全文含标点符号及题名、署名等一共仅字,其观点或论据主要采自或化自其《荀子韩非子的社会历史哲学》一书,但因发表在《光明日报》上且题目显眼,所以影响颇大,而其年原创见解所在的《荀子韩非子的社会历史哲学》一书反而不为人重视。

周文《荀子:性朴论者,非性恶论者》发表后,南开大学张峰屹就此与周展开了反复辩难,张、周相关文章见年学术批评网,后又收在周炽成年《荀子韩非子的社会历史哲学》改版的年《荀韩人性论与社会历史哲学》一书中[3]。周炽成年《荀子韩非子的社会历史哲学》一书提出“性恶”论非荀子所持用,但周炽成年论文《逆性与顺性——荀子人性论的内在紧张》依然说荀子持“性恶”论[4],年《荀子:性朴论者,非性恶论者》一文以后则一贯说荀子持“性朴”论,相关论文见:

①《性朴论:〈荀子〉与〈庄子〉之比较》,《商丘师范学院学报》年第8期;

②《再论儒家的性朴论——兼与日本学者和国内同行商榷》,《社会科学》年第8期;

③《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荀学研究略议——兼论荀子为性朴论者》,《宜宾学院学报》年第1期;

④《性朴论与儒家教化政治:以荀子与董仲舒为例》,《广西大学学报》年第1期;

⑤《儒家性朴论:以孔子、荀子、董仲舒为中心》,《社会科学》年第10期;

⑥《董仲舒对荀子性朴论的继承与拓展》,《哲学研究》年第9期;

⑦《荀子乃性朴论者,非性恶论者》,《邯郸学院学报》年第4期;

⑧《荀子非性恶论者辩》,《广东社会科学》年第2期;

⑨《荀子:性朴论者,非性恶论者》,《光明日报》年3月20日学术版。

然而于《性恶》是否为荀著的质疑,其实早在80余年前就被正式提出来了。年1月16、17、18日,北京《晨报副刊》连载了四川籍学者刘念亲(刘著存)《荀子人性的见解》一文,且年1月24、25、26、27、28长沙版《大公报》又同题连载了。刘文推定《荀子》孤零零说“性恶”的《性恶》当属他人所作,刘文明确说:“我看汉成帝以后是广出伪书时代(如纬书、伪尚书皆作于此时代),所以我疑心《性恶》也是这时代的出产品。”[5]但周炽成于《荀子》尤其是《荀子·性恶》发表“性朴—伪书”说时,他对刘念亲《荀子人性的见解》并不知情。他从年《荀子韩非子的社会历史哲学》一书至年《荀子:性朴论者,非性恶论者》一文都不提刘文,甚至不知江心力由年博士学位论文《二十世纪前期的荀学研究》转化而正式出版的年《20世纪前期的荀学研究》一书提及了年刘念亲《荀子人性的见解》一文并说《荀子·性恶》篇系伪书,说系荀子之后的人所作、所附[6],故周炽成年10月之前整理自《荀子韩非子的社会历史哲学》而年2月再印行的《荀韩人性论与社会历史哲学》也同样丝毫未提他的见解早已见年刘文。我想这不当是他在隐匿证据以体现其绝对的学术独创,而是他不知情刘文及他与刘文恰巧“英雄所见略同”而已。

笔者于《荀子》言“材—性”的关系及“性恶—材朴”的矛盾,于《荀子》严申“性—伪”之分、“善—恶”之别、“合—验”之则、严申“可—必”又屡屡妄下“性恶”短语亦是研究数年而百思不得其解,终在年5月13日依据《性恶》非议孟子“性善”、荀子另说“本始材朴”、“人之性恶明矣”前的论证文字并不能有效证明“性恶”、类比论证人需化治时屡称枸木之材本状“不直”这四点,突悟《性恶》篇“性恶”字眼当系“性不善”之讹。年9月,作为本人博士学位论文一章节的《揭开二千年之学术谜案——荀子〈性恶〉校正议》一文完成,年11月修订定稿,年12月23日约2.7万字的《揭开二千年之学术谜案——荀子〈性恶〉校正议》一文正发布于confucius.







































复方斑蝥胶囊
辽宁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j/1367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