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简介 >> 爱智读书会荀子第六场回顾
爱智读书会——《荀子》
第六场回顾
时间:12月15日(周五)晚8点-10点
地点:主楼theMainBuildingB
指导人:吴宝红(北京师范大学级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12月15日晚八点,参加爱智者读书会《荀子》专题第六场的同学已在B室坐好,本次读书会是《荀子》专题读书会的倒数第二场,讨论的主要内容是《荀子·礼论》篇。
在《礼论》的内容正式开始之前,欧昊翔同学与指导人吴宝红师姐进行了针对第五次读书会《性恶》篇的内容的回顾与讨论。上一次的读书会中同学们发现《性恶》篇中末尾的“人知性质美也”在文本的表达上与前文的“性恶”有明显的不同。欧昊翔同学在查阅资料后认为,同一篇文章中前后表述不同意味着“性”这一概念本身不同的方面,其中“性”的生物本能和功能的部分是“无善无恶”的,而“性”的欲望的一部分由于其扩张的属性会对个人生活与社会秩序产生破坏,因此要加以节制。在此基础上,欧昊翔同学考察并接受了“心性对治”的人性论解读。
本次《礼论》篇内容由刘健时同学进行文本梳理。在“礼有三本”一段时,同学们对以天地为本的理解开始了讨论。起先同学们提出观点,认为以天地为本是由于对超越性的以礼为手段的追求。但在对《天论》篇和《正名》篇进行了回顾和重新考察之后,确定了荀子的天为自然天而非道德与德性意义上的天。由此来解释以天地为本则能得出荀子是以天地为根据而非以天地为目标的结论。在“贵本而亲用”一段时,同学们针对贵本为文,亲用为理的理解展开了讨论,主要在于贵本与亲用如何统于“文”的,并对荀子是“人类中心主义”这一观点进行反驳,结合“以归大一,夫是之为大隆”文本,又一次说明了“文”、“礼”、“三本”、“隆礼重法”、“君师”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在“天地以合,日月以明”一段,同学们以“化性起伪”为抓手,试图阐释了天地时序、人伦君法的关系,并回归“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的讨论,认为荀子对自然的态度并非居高临下的征服,而是有理性的互动。
由于时间的关系,本次并没有完全结束《礼论》篇的阅读。下周五(12月22日)晚八点,B,荀子读书会继续进行。
供稿|欧昊翔
供图|何涟
编辑|何涟
与智慧为友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爱智者协会
since
赞赏
长按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最好2018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哪里能买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j/14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