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简介 >>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
(教育部名栏)
历代周敦颐文集的版本源流与文献价值……粟品孝
摘要:周敦颐文集的编纂始于南宋,至明代形成别集、专志和全书三大系列,形式多样,版本繁复。已知宋代至少编刻有七种,元代一种,其中宋刻十二卷本内容丰富,至今仍存。明清两朝则不下三十种,分属以明朝弘治年间周木重辑《濂溪周元公全集》、明朝万历三年王俸、崔惟植编《宋濂溪周元公先生集》和万历二十一年胥从化、谢贶编《濂溪志》为核心的三大系统。各本繁简不一,多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或可对周子生平事迹有更准确的认识,或可梳理周子诗文的汇集过程并做必要的辨正,或可从中发掘大量新的甚至是独有的重要文献。
关键词:周敦颐;文集;版本源流;文献价值
宋代陈瓘及其作品考辨……杨高凡
摘要:陈瓘主要活跃在宋哲宗、徽宗朝,对当时的政治和学术影响深远,但因攻击王安石及其变法,屡遭曾布、蔡京等权臣打击,一生颠沛流离,官职不显,致使今日流传的陈瓘基本史料和作品多有讹误。以《四明尊尧集》《宋陈忠肃公言行录》等基本史料为基础,得出结论:陈瓘生于嘉祐二年(),卒于宣和四年(),是陈渊之叔父,而非叔祖父。另外,关于陈瓘作品还存在讹误:《吴江作》(又作《鲈乡亭》)《垂虹亭》《送侄刚胜柔诗》三首诗分别为林肇、王禹偁、邵雍所作;《代舅曹使君知筠州谢表》《代仓部知吉州谢表》《代仓部知池州谢表》《代叔父知南安军谢表》四篇表文乃吕祖谦所作;《代贺皇太后生辰表》《代贺明堂礼毕表》二文乃秦观作品。
关键词:宋代;陈瓘;《四明尊尧集》;《宋陈忠肃公言行录》
《四库全书》申遗刍想与研究前瞻……何宗美
摘要:《四库全书》是迄今为止人类书籍和书籍文化的巨大瑰宝,是文献性质的伟大文化遗产,堪称人类绝无仅有的“书籍长城”。作为文化遗产的《四库全书》在文物一项至少包括纂修文物和书籍文物两类。这两类又由数量庞大、内容丰富的书籍及相关文物构成,堪称多姿多彩。现存文渊阁等,作为清代皇家藏书楼即中国古代国家藏书楼的标志性建筑,具有重要的文化遗产价值。历尽沧桑而幸存下来的《四库全书》及其藏书楼,其重大意义不仅在于见证了一部伟大书籍的命运史,而且见证了一个伟大民族的命运史,同时还说明中华民族不仅是一个能够创造辉煌文化的伟大民族,而且是一个不惜一切代价保护文化遗产的伟大民族。把《四库全书》当作文物、当作文化遗产尝试对它的重新定位,则将带来《四库全书》及其研究的一个新时代。
关键词:《四库全书》;申遗;研究前瞻;“一带一路”;文化交流
新见顾随自注本《濡露词》研究……赵林涛,赵天艺
摘要:《濡露词》是顾随自印的第六种也是最后一种词集,代表了其词的最高水平。除了印本、稿本和部分初稿之外,尚存一部顾随弟子的抄稿,内有顾随亲笔批注、题识,极具版本和文献价值。以“自注本”为基础,系统考察了各本的来历、关联,进而全面评述了《濡露词》的创作背景、思想性和艺术性。《濡露词》二十二首是在北平沦陷的特殊时代背景下创作的,意象常取“秋景”和“旧观”,用语多用释家名词,承载了作者更多的情感与寄托。我们既要看到学禅对于顾随为文、治学、授业全面而深入的影响,亦不得因此忽略他身负国仇、家累、病苦多重重压所表现出的忍辱、精进、担荷的修行功夫。同时,顾随先生不蹈袭前人的开拓创新精神也在《濡露词》中得到充分体现。
关键词:顾随;《濡露词》;自注本;思想性;艺术性
论中国美学的“中和”智慧……袁济喜,刘睿
摘要:“中和”是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它是一种精神价值与审美智慧,是道器合一的精神范畴。中和智慧源于先秦时代的哲学,缘于对天地自然与社会人事的思考,并且形成了思想理念与处理问题的智慧和方法,萌生了中和为美的思想观念。“中和”不仅将“天和”视为“人和”的决定因素,而且将文的和谐与人际和谐联系起来,天、人、文三者互相作用,构建起一个循环往复的系统。在不同时期社会思潮与学术风气的影响下,“中和”的意蕴不断得到深化,从思辨的哲学推论逐渐与艺术实践融为一体。在艺术创作方法与技巧中,“中和”表现为变动相合、和而不同、以一总万、“大和”境界的观念体系,孕育了“中和”的审美智慧和人格精神,是我们今天尤其需要探讨与汲取的中国美学上的精萃。
关键词:中和;天人;智慧;人格;方法途径
为己之学的不二法门
——先秦儒家自省意识研究……董兴杰
摘要:儒家为己之学是修身之学,自天子以至庶人,皆以修身为本,自省又是修身之本,故自省可谓是儒家为己之学的不二法门。先秦儒家自省意识奠定了儒家自省学说的基础,孔子及孔门“七十子”、孟子、荀子都有具体的自省思想,孔子的“内自省”“自讼”,孟子的“自反”“反求诸己”,荀子的“参省乎己”是儒家自省思想的经典表达,在省过、为学、进德等重要方面初步建立了儒家自省学说体系,成为汉唐儒学、宋明理学自省意识的思想源泉和理论依据。先秦儒家自省意识虽然朴素,尚不系统,但在整体上呈现出主体性、自觉性、乐感性、人文性的理论特征。先秦儒家自省意识是划分君子与小人的一道分水岭,是处理人己关系的重要法则,它开启了儒家自省传统,为推进当下的公民道德建设、唤醒当代自省意识提供了思想资源和重要启示。
关键词:先秦;儒家;自省意识;私德
当前中国积极舆论环境建设面临的挑战与策略……杜成斌,张骥
摘要:积极舆论指的是能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合情合理的对策建议或持续的动力,从而有利于某些社会问题或事件朝着有益方向发展的健康舆论,与之相对的是消极舆论。舆论环境由舆论组成。如果一个社会的舆论以积极舆论为主,不同领域的积极舆论汇聚在一起,就会形成积极舆论环境。积极舆论环境建设有利于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有利于推进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有利于巩固壮大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国内外的一些消极舆论给当前中国的积极舆论环境建设带来了极大挑战,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要避免消极舆论的产生和影响,依法治舆,做好舆论治理和导向工作,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积极舆论环境的新格局,最终让积极舆论成为社会舆论的主导力量,营造积极的舆论环境,构建良好的舆论生态。
关键词:积极舆论;舆论环境;治理;主流意识形态;舆论导向
学派勃兴与学科崛起
——李比希学派对吉森大学化学学科兴起的历史贡献及现实省思
……何振海,王璇
摘要:19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德国吉森大学的化学学科实现了从寂寂无闻到跻身世界一流的历史转变,不但使吉森大学成为当时学界公认的“化学圣地”,同时还直接推动德国取代法国成为新的国际化学学术中心。在这一进程中,由著名化学家李比希依托吉森大学化学实验室创立的李比希学派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近代史上第一个依托大学形成的科学学派,李比希学派在近代大学史上开辟了全新的基于实验室的化学教学科研模式,奠定了吉森大学在近代化学领域特别是有机化学和应用化学领域的领军地位,并且以高水平和多渠道的学术交流极大提升了吉森大学化学学科的学术地位和国际影响。以李比希学派为参照,中国大学在建设世界一流学科进程中,应着力培育学术核心人物并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积极探索符合学科个性需求的特色化学术生长点,同时努力打造一支具有高度内聚性的学术团队。
关键词:尤斯图斯·冯·李比希;李比希学派;吉森大学;一流学科
英国古典大学一流本科教育的理念基石与实践保障
——基于牛津、剑桥两校本科教育的考察……杜智萍
摘要:以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为代表的英国古典大学素以卓越人才培养为大学的核心目标。其本科教育历经数百年的发展,不仅保持着一流的教学质量,而且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两校奉行博雅教育理念,强调发展学生广泛的学术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创造思维的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挑战学术权威,积极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j/161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