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简介 >> 国关青年说贾东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l
作者系湘潭大学历史系级硕士研究生,主修政治学国际关系,热衷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年6月毕业并获得法学硕士学位
内容提要
不对称战略是当代国际关系领域一个常用的概念,尤其是在国际军事关系领域。中国学者通常认为,不对称战略思想主要源于美国军事战略界,其实这一思想早在战国时期就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军事中。由此可见,传统文化中优秀政治思想对今天致力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中国来说足堪大用,应得到学界足够重视。
1当今国际关系中的“不对称”战略
不对称战略,当今国际关系领域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通常认为,该战略最初源于美国学者的“不对称战争”提法,是用以表述发生在常规军事实力相差悬殊的行为体之间的一种战争。这种思想在20世纪90年代初又演变出“不对称作战”理论,同样也是美国军事界的一种作战思想,它不仅是出于对敌方进行“联合攻击”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联合防御“不对称威胁”。年,美国发布的《四年防务报告》明确指出,“美国在常规武器上的优势将促使对手使用诸如不对称的方式来攻击美国的军事力量、海外利益和美国本土。”
中国学者使用“不对称”一词则是在此之后,年10月,袁鹏在其所写的《评美国未来的安全战略》一文中,初次引用了美国所谓的可能遭受“不对称”攻击威胁的观点,以及对应的“不对称”战略构想。此后,张召忠在有关美国和科索沃战争的评述中首次从胜利者的视角定义了“不对称”战略——从军事作战贵了和特点来看,以高技术武器为主体的空袭作战和“外科手术”式攻击已经成为现代战争的重要模式,远距离精确打击、非线性、非接触性、不对称攻击作战已经成为军事强国对军事弱国诉诸武力的基本样式。
以上有关“不对称”思想的提法,可以看做是当代国际关系界有关“不对称”战略思想的基本发展脉络,也是当今大多数国际关系学者认为“不对称”战略思想发端于美国的主要依据。其实不然,关于“不对称”战略思想的智慧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战国时代的著作中就有记载,甚至还被一些军事战略家广泛用于各种比赛之中。
2荀子“王霸”思想中的“不对称”战略
中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荀子在论述王霸之争及其战略组合时说:王夺之,人;霸夺之,与;强夺之,地。也就是说,王权国的战略目标是赢得天下的民心;霸权国的战略目标是扩大自己的盟友;强权国的战略目标是兼并天下的土地。由此可见,不同类型的主导权的战略目标是不一样的,而为了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就必然要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战略组合方式。
针对这三种类型主导权的国家所选择的战略组合方式,荀子将之总结为: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也是说,王权国施行的是“以道义为主,以信誉为辅”的战略;霸权国施行的是“以信誉为主,以道义为辅”的战略;强权国“既无道义、又无信誉,靠玩弄权术、耍阴谋手段”(如表1所示)。
表1:主导权类型、性质、战略组合方式与结局
主导权类型
王权
霸权
强权
主导权性质
天下之主
盟友之主
地区之主
战略目标
赢得民心
争取盟友
掠夺土地
战略组合
以义为主
以信为辅
以信为主
以义为辅
既无道义也无信誉
玩弄阴谋手段
最后结局
称王天下
称霸一方
逞强一时
由此可见,王权、霸权和强权分别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战略组合方式,这种战略组合方式在今天看来就是典型的“不对称”战略。虽然这三种战略组合方式最后的结局各不相同,但这并不表示另外两种战略组合方式就是失败的,因为实施什么样的战略,不仅取决于政治领导者的意志,更取决于每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因此,只有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战略组合方式才能达到预期的战略目的,获取可以获得的最大利益。
3“田忌赛马”中的“不对称”战略
《史记》中记载: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膑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膑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膑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司马迁《史记》中的这段故事,是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也是成语“田忌赛马”的来源。这个故事所阐明的竞赛技巧和竞技智慧一直为中国人所津津乐道——以下等马对上等马,以上等马对中等马,以中等马对下等马,从而达到“一负两胜”的效果,最终赢得比赛(见表2)。这是中国传统文献中记载的又一个“不对称”战略的经典案例。
表2:“田忌赛马”战略组合方式
齐国公子
上等马
中等马
下等马
孙膑/田忌
下等马
上等马
中等马
战略效果
负
胜
胜
孙斌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谋略家,他的军事谋略在他为田忌与齐国公子们的赛马比赛中的出谋划策可见一斑。这可谓是中国古人对“不对称”战略最经典、最成功的一次运用,足见“不对称”战略的智慧中国古人早已有之,并且能够手到擒来、运用自如。
以上两个案例足以说明“不对称”战略并非舶来品,而是中国古人早已有之的政治智慧,对此,今天的中国学术界,应该具有足够的理论自信。
总结: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优秀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政治智慧、军事思想能够为今天致力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中国提供足够的营养,这一点从中国两千多年前的传统文化中的“不对称”军事战略思想中可以得到验证。因此,发掘更多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来为今天的中国梦服务应该成为中国学术界努力的方向。
征稿启事点击以下链接
年专栏下半年征稿启事
贾东锐:道义现实主义批判
小编:lt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国关国政外交学人平台观点
文章来源:专栏稿件;国关国政外交学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j/161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