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弘扬传统文化感受国学魅力国学经典研究

发布时间:2021/7/7 12:29:54   点击数:

传统文化

与人生幸福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国学经典,更好的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年5月23日,由济南市国学经典研究会主办、济南市槐荫区振兴街街道办事处协办的《传统文化与人生幸福》主题公开课成功举办。山东社会科学院儒学所副所长、研究员,山东孔子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山东省领导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孙聚友所长担任本次活动主讲人、振兴街办事处宋敬怡书记担任本次活动主持,与大家一起诵读经典、由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中学习传统文化与人生幸福的精髓,受益良多!

人最为天下贵

孔子说:“天地之性,惟人为贵。”(《孝经·圣治》)

荀子言:“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荀子·王制》)

董仲舒亦说,人之所以超然万物之上而最为天下贵,在于“人有父子兄弟之亲,出有君臣上下之谊,会聚相遇,则有耆老长幼之施,粲然有文以相接,欢然有恩以相爱,此人之所以贵也。”(《汉书·董仲舒传》)

传统文化与人生幸福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人的认识,奠定了中华民族所推重和倡导的人生目的。这一传统的人生目的,就是儒家思想所提出的“内圣外王”之道。内圣就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以修养完善自身的道德品行,外王就是由修养道德出发去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事业。因此,内圣外王思想,成为传统文化所推崇的人生目的,成为中华民族矢志追求的传统人生价值。

崇德广业经世致用

三事:正德、利用、厚生。

“三者,人事之所当为,故曰事。”

“正德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听,所以正民之德也。利用者,工作什器、商通货物之类,所以利民之用也;厚生者,衣帛食肉、不饥不寒之类,所以厚民之生也。”(蔡沈:《书经集传·大禹谟》)

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

春秋时期叔孙豹曾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立德实现人的存在的道德价值,立言实现人的存在的精神价值,立功则是实现人生的物质价值。

传统文化与人生幸福

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贫富苦乐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荣辱福祸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义利理欲观阐述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生方式的认识;

从寸金难买寸光阴的珍爱生命、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人际关系、存顺殁宁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中提取传统文化对于人生意义的认识。

传统文化与人生幸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国学经典魅力无穷。通过聆听、学习和弘扬国学经典,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然后喜欢、走进、践行,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济南市国学经典

研究会

联系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j/16486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