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简介 >> 题目存世ldquo蕉叶rdquo
点击蓝字,
古琴文化深受传统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在先秦时期以及开始影响古琴文化,魏晋之后佛家的思想也开始渗入到古琴文化之中。
一、古琴文化与儒家思想——“琴者,禁也”
“琴禁”思想是古琴文化中的重要命题,始见于汉代桓谭的《琴道》“琴之言禁也,君子守以自禁”,后来被逐渐引用发展,影响了其后近两千年的古琴文化发展。“‘琴者,禁也’突出代表了儒家音乐思想,因为儒家在中国古琴文化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也是古琴美学的主流思想。儒家提倡古琴的‘禁’主要基于它对音乐基本功能的认识。儒家认为音乐的首要功能是教化……强调古琴经世致用的功用”。[26]《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琴音调而天下治”,《琴道》“总会枢要,足以通万物而考治乱也”,朱长文《琴史》“君子之于琴也,非徒取其声音而已,达则于以观政焉,则于以守命焉”,范仲淹《听真上人琴歌》“将治四海先治琴”,《诚一堂琴谈?集论》“古之圣帝明王所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者,咸赖琴之正音是资焉”,《琴学正声?指法精义说》“琴之为器,贯众乐之长,统大雅之尊,系政教之盛衰,关人心之邪正”。儒家在琴乐审美方面强调“中和”“平和”,排斥郑声、悲乐和“烦手淫声”。
二、古琴文化与道家思想——“琴者,心也”
《老子》崇尚自然,以自然为美,排斥人为之乐,推崇“淡兮其无味”“大音希声”。庄子主张“法天贵真”,肯定琴乐的娱乐作用,提出“鼓琴足以自娱”。《老子》的“淡兮其无味”思想被嵇康、白居易、周敦颐等人吸收、发展形成了琴乐的“淡和”审美;《老子》的“大音希声”思想为陶渊明、白居易、薛易简等发展为琴乐的“希声”之境成;老、庄对自然之美的推崇为嵇康、陶渊明、李贽等人发展为琴乐对人和自然的统一的追求;庄子对琴乐娱乐作用的的认可被嵇康、李贽等人发展。李贽在庄子音乐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琴者,心也,琴者,吟也,所以吟其心也”,其在“以自然之为美”的基础上将琴乐视为抒发人们内心感情的艺术。[26]
三、古琴文化与佛家思想——“攻琴如参禅”
“佛教音乐对我国民间音乐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古琴领域也曾出现过许多知名琴僧,尤其是隋唐以后,琴僧的数量更有所增加,宋代还出现了僧人琴派”,佛家思想对古琴文化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禅宗的“顿悟说”。[26]“顿悟说”把“禅理与琴学联系在一起。认为参禅和学琴有同样的思维方式,都须“瞥然省悟”,即顿悟,才能超越自我、蔼超越尘世,达到至境”,认为琴乐“也是通过有声之乐去寻求超越物质、感悟心灵与自然合而为一的奇妙人生之精神境界”。[27]
尽管“儒、道、释三家从各自的教义出发,对音乐的功用、目的等有不同的看法,但在音乐的审美上其总体特征基本一致,即均以“平和”“淡和”为其审美准则,视淡、雅、和等音乐为美,排斥艳、媚、俗等音乐。”[27]
参考文献
[1](明)汪俊庆.乐仙琴谱//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编.琴曲集成第8册.北京:中华书局,.02.-.
[2](明)朱晞.古音正宗.//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琴曲集成第9册.北京:中华书局,.11.-.
[3](清)孔兴诱.琴苑心传全编//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琴曲集成第11册.北京:中华书局,.06,-.
[4](清)汪天荣.德音堂琴谱//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编.琴曲集成第12册.北京:中华书局,.10.-.
[5](清)周子安.五知斋琴谱.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
[6](清)唐铭彝.天闻阁琴谱//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编,琴曲集成第25册,北京:中华书局,.06,99-.
[7]郑珉中主编;故宫博物院编.故宫古琴.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8]顾永杰,裴建华.试析传统的琴乐思想[J].当代音乐,,(第23期).
[9]蔡仲德注释.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释第2版.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0](汉)桓谭著.新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06,63、64.
[11]蔡仲德注译,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增订版(第二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年03月第2版,-.
[12](清)严可均辑.全后汉文下.北京:商务印书馆,.10,.
[13]费振刚,仇仲谦,刘南平校注.全汉赋校注.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09,.
[14]蔡仲德主编.中国音乐美学史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5]杜兴梅,杜运通评注.中国古代音乐文学精品评注.北京:线装书局,.07,52-54.
[16]易存国编.乐神舞韵:华夏艺术美学精神研究文献篇.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09,.
[17]张春林编.白居易全集.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01,3、45、65、
[18](北宋)朱长文.琴史//王耀华,方宝川主编.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集成第2辑2.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0,89-.
[19]罗伟豪,萧徳明编著.范仲淹选集.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06.
[20]蔡仲德主编.中国音乐美学史上[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1]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编.中国古琴珍萃图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0
[22]黄翔鹏主编;马承源,王子初主编.中国音乐文物大系上海卷江苏卷.郑州:大象出版社,.12.
[23]台北市立国乐圑,财圑法人鸿禧艺术文教基金.古琴纪事图录:年台北古琴艺术节唐宋元明百琴展宝录..04.
[24]王子初主编.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湖北卷.郑州:大象出版社,.10.
[25]深圳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四川博物馆编著.松石间意巴蜀地区典藏古琴精品.北京:文物出版社,.03.
[26]苗建华.古琴美学中的儒道佛思想[J].音乐研究,,(第2期).
[27]汪宇飞.浅论儒道释思想对古琴文化的影响[J].大舞台,,(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