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中国哲学史上的巨匠郭齐勇学习张岱年先生的

发布时间:2023/3/22 17:10:18   点击数:
北京白癜风的有效治疗方法 http://pf.39.net/bdfyy/tslf/

张岱年先生生于年5月23日,卒于年4月25日,终年95岁。张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五年了,然而他仍然活在我的心中,我十分怀念他。张先生德高望重,一流的人品与学问,永远是我们晚辈的楷模。

张岱年先生与郭齐勇先生

从两张表格看张先生的为人

张先生关爱与提携后进,不遗余力。我曾于年写过一篇怀念张先生的文章,记录了我向张先生问学讨教的若干细节,收入陈来教授主编的《不息集——回忆张岱年先生》和我自己的随笔集《守先待后》中。那篇小文中所说的,不再赘述了。

近来无意中发现家中一个书柜保存的两包材料,一包是《熊十力师友弟子记调查表》,一包是《纪念熊十力先生学术讨论会登记表》,两表都是我于年制定,由打印社油印的。前一表寄发给熊先生的门生故旧,张先生十分认真地填写了,寄回时,他专门写了一信:

齐勇同志:

2月10日来信收到。编辑纪念熊先生的书,我完全赞同,当尽力支持。

计划出一本熊先生纪念论文集,甚好,非常必要,我当著文一篇。调查表寄上。

顺颂

春祺

张岱年

85,2,15

在调查表中,张先生填了自己的主要经历、学术著述等。在是否保留有熊先生著作栏,他填写道:

“保留有《新唯识论》《破破新唯识论》《体用论》《乾坤衍》等”。

在与熊先生的交往及思想与学术联系及分歧一栏,张先生写了一段文字:

一九三一年起曾访问熊先生。熊先生和我的关系是在师友之间,写信称他为子真先生前辈,自称后学。和他谈论主要是讨论中国哲学的特点及朱子、阳明、船山的要义。曾钦佩他关于体用不二的思想。但是我主要推崇古代的唯物论哲学,熊先生则始终不赞同唯物论,故在思想上有一定分歧。

在关于熊先论著编辑及推荐熊先生师友名单栏,张先生说:

“完全赞同编辑《论著集》等。熊先生朋友在世者已不多,有梁漱溟、张申府、贺麟等。已故的有林志钧、张颐、汤用彤等。熊先生的学生有牟宗三(香港)、张德钧(已故)等。河北省肃宁县有王葆元(字大涵),曾问学于熊先生。民族所王森(字森田)、民族学院韩镜清都是熊先生的学生。”

在张先生的提示与帮助下,我尽可能访问了一些健在的学者,并与王葆元先生有了通信联系。

后一张表,张先生认真填写于年6月22日,他当时说能参加年底黄冈熊十力会,拟提交字论文《忆熊子真先生》,拟写“年至年和熊十力先生晤谈的基本情况,略述对于熊先生哲学思想的感想。”张先生虽然因气候与身体原因未能出席黄冈会议,但请北大哲学系打印好份论文,提交给会议。张先生的大文,我们编入了会议论文集《玄圃论学集——熊十力生平与学术》,年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张先生这一论文的手稿共六页,陈来先生于年寄我保存。

张岱年先生是学界的泰斗,知名大学者,且年时已有76岁的高龄,而我当时只是刚留校的青年助教,懵懵懂懂,做事鲁莽。他如此认真地对待外地一位青年的普通信件,仔细填写并寄来这两个表格,令我十分感动。于细微处见精神,由此可知张先生的为人。

年初,我写信给张先生,汇报了熊先生讨论会的情况。2月16日,张先生给我回信:

齐勇同志:

来信收到。熊先生讨论会开得成功,十分欣慰!俱赖各位同志的努力!

大作《熊十力及其哲学》写得很好,是难得的佳作,可喜可贺!

您想对中国现代思想史,特别是三、四十年代的哲学界做出平议,极好!我非常赞同!我尝说,三、四十年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中国后开花结果的年代,也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哲学逐渐成熟的年代,众花齐放,落英缤纷,不宜简单化。民族资产阶级哲学不能说是反动思想,宜加以重视,加以整理。这应是当代哲学界的一项任务。

匆匆,言不尽意,顺颂

春祺

张岱年

86,2,16

从这封信中可见他对青年后学的鼎力支持,循循善诱,又可见他对我国现代思想史的宏观把握,高瞻远瞩,拨乱反正,具有理论与方法的指导意义。

张先生重视价值观与思维方式的创造转化

张先生对中国文化与哲学的全部,有极深的研究。如果要用今天常说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来看,张先生是最早最具有文化自觉与自信的大家。当年在文化热中,张先生关于国民性和民族精神的演讲与文章,对我触动很大。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学界曾两度讨论国民性问题,受西方、日本影响,国内学界很多人竟认为中国人的国民性只是“劣根性”,没有“良根性”,实际上是把人类所有的丑恶都集中在中国人身上。面对文化虚无主义与自戕主义的思潮,张岱年先生多次发表文章与演讲,指出:人们总是说国民性中有劣根性,诚然如此,是否也有良根性呢?

“假如中华民族只有劣根性,那中华民族就没有在世界上存在的资格了,这就等于否定自己民族存在的价值……一个延续了五千余年的大民族,必定有一个在历史上起主导作用的基本精神,这个基本精神就是这个民族延续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

张先生认为,中国文化有“良根性”,即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习惯,“中华民族在亚洲东方能延续几千年,一定有它的精神支柱,沒有这些,中华民族早就灭亡了。”这个精神支柱,就是民族精神。张先生指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已经五千多年,过去的中国文明曾经对西方近代启蒙运动起过一定的积极影响,难道几千年的文化创造都是要不得的东西吗?是祖先低能,还是子孙不肖呢?

张先生特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的创造性解读,而这两方面都与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息息相关,给予我们启发良多。

年10月28日,就“纪念熊十力先生学术讨论会”参会事宜,张岱年先生来函,并说“陈来同志论文已写出,他决定前往。如我亦参加,可由他陪同”。张先生认为:

“中国哲学中,与文化发展关系最密切的是关于价值的思想学说。古代虽没有价值观的名称,却有关于价值的学说。”

他肯定儒家强调道德价值的重要性。孔子讲“君子义以为上”(《论语阳货》),“好仁者无以尚之”(《论语里仁》),就是认为道德是至高无上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即表明人们为了实现道德理想可以牺牲生命。孟子更明确肯定人人都具有自己的价值,“人人有贵于己者”(《孟子告子上》),这固有的价值即“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是天赋的,别人不能剝夺的。荀子虽不承认道德是天赋的,但也肯定人的价值在于“有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王制》)儒家确实是主张道德价值至上的。墨家肯定“天下之大利”、“国家百姓人民之利”,认为公共利益是最高的价值。墨家认为道德最高的准则是天下之大利,可以说是公利至上论。道家强调价值的相对性,可称为相对价值论。法家则完全否认道德的价值,可称为道德无用论。这是张先生对诸家价值观的基本定位。

年2月16日,张岱年先生来函,说“熊先生讨论会开得成功”,并鼓励说拙著“《熊十力及其哲学》写的很好”。张先生进一步指出:

“儒家‘义以为上’,把道德看作是最有价值的,同时又肯定人的价值,宣称‘天地之性人为贵’。墨家比较重视功用,把道德与功用结合起来。道家否认一切人为的价值,以自然而然为最高价值。法家专讲富国强兵,完全否定道德文化的价值。”

张先生区别了哲学的价值观与世俗的价值观。他认为,价值观的争论集中在两个问题上:

一为义与利的问题;二为力与德的问题。对义利问题,张先生指出其复杂的多层次含义,如公利与私利、道德理想与物质利益、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问题,他主张仔细分析,如他分别了儒墨具体文本所言“利”之中公利与私利的区别,又指出儒家并不反对追求公共利益。张先生详细分析了儒墨诸家的理论分歧,肯定张载、颜元等兼重义利的义利统一观,以及墨家、王充的德力并重的看法。

张先生在《中国古典哲学的价值观》的长文中,对价值观作了详细讨论。他首先把价值观的主要问题分析为二:

一为价值的类型与层次的问题,二为价值的意义与标准的问题。就类型而言,真为认识的价值,善为行为的价值,美为艺术的价值。他又指出,人本身也有价值。人生的价值何在?如何生活才有价值?这是每一个自觉的人不能不回答的问题,而人生价值问题也包含关于真善美的价值。

年2月2日,张岱年先生又来函鼓励我,说拙文“《熊十力传略》写得很好”。

他系统研究了春秋时代的三不朽说、孔子“义以为上”“仁者安仁”的道德至上论、墨子崇尚公利的功用价值论、孟子宣扬“天爵”“良贵”的人生价值论、道家“物无贵贱”的相对价值论、《易传》与荀子关于价值标准的学说、法家的道德无用论、董仲舒“莫重于义”的价值观、王充提倡“德力具足”的价值观、宋明理学的价值观、王夫之“珍生务义”的价值论等的见弊得失,最后对古代价值观做出总的评价。

他认为,两汉以后,儒家的价值观占据统治地位,成为中国文化的主导思想。儒家肯定人的价值,强调道德的重要,对于传统社会的精神文明发展起过巨大的作用,但在义利关系、德力关系上,儒家尤其是宋明理学,出现了严重的偏向,不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j/16806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