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名言 >> 名人养生荀子治气养心,修身自强
家报
荀子:治气养心,修身自强
荀子认为,在人的生命运动过程中,“神”和“气”起着关键作用,故曰:“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所以,荀子的修身特别强调治气养心,他把“治气养心”和治学处世结合起来,称为“扁善之度”。他说:“以治气养身,则身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名配尧禹。”
“治气”,主要是指通过对“血气”的导引使“血气”在体内不断循环流动,来保养生命获得健康。而在《修身》篇中,荀子又提出:“治气、养心之术: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
调和性情,培养一个人好思想的方法就是:若性格刚烈,就用心平气和的方法来调和他;若思想深沉不明,就用坦诚忠直来纠正它;若凶暴乖张,就用训导的方法来开导他;若心胸狭小,就用宽宏的思想来引导他。
荀子很重视心的作用,他认为:“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在这里,荀子所描述的是人生来就有的本“心”,它是人的生理器官之一,与眼、耳、口、鼻等一样,但是心的地位却高于其他一切器官,它是一切的主宰。荀子主张“人性本恶”,故而要“化性起伪”,就是经过后天的学习和雕饰达到一种人为之力所养成的人格。因为人的意志与血气紧密相连、相互影响,所以当人心的认知、意志、血气结合在一起形成统一时,人的心也就会转化为道德的功用,表现出一颗极具价值的引导之心,从而可以引导人心向善。
荀子认为治气养心首要的是要以“礼”为养,礼在修身养性上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礼仪不仅适合显达之人立身处世,亦有利于穷困之民立身处世。因为人在动用感情、意志、思虑时,如果遵守礼仪就会平和顺通,反之则会颠倒错乱;人在衣、食、住、行时,遵循礼则会和谐有节,反之则会犯忌得病;人在容貌、态度及在进退、行走时,遵守礼则会温柔儒雅,反之则会粗野浅陋。可见,礼仪对于人的身心修养的重要性。
荀子还认为要以“人”为养。在荀子看来,老师就好像指路明灯,没有老师,人们就无法识别前方的一切。他非常重视学习,故而《荀子》一书,开篇就讲劝学。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养心只向内要求还不够,还要有向外的要求,那就是“由礼”、“得师”、“一好”。
荀子还在《不苟》篇中说道:“君子养心莫善于诚”,也就是君子养心最好的方法就是努力做到真诚,拥有了真诚的赤子之心,就会自觉遵守仁义礼智信,守住仁德,从而奉行道义圆满自己的品德。
家庭健康报编发()欢迎青少年白癜风白癜风早期的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my/15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