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名言 >> 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军事思想
荀卿,名况,赵国人,早年游历齐国,担任稷下学宫祭酒,晚年到楚国,春申君任用荀卿担任兰陵县令。春申君黄歇死后,荀卿被免职,不过最后,荀子还是终老于兰陵。一直以来,荀子被归类于偏法的儒家代表人物,当然,不管是偏法还是不偏法,荀子的第一标签都是政治思想家,但是《资治通鉴》在介绍荀子时,用了《荀子.议兵篇》的内容,充分而系统地展示了荀子的军事思想,这样做的目的何在呢?本文认为,这是想告诉众人:儒家人物并只是会讲道德、谈理想、努力建设和谐社会的文人形象,在两军阵前,在刀光剑影之中,也是当仁不让,绝不含糊!这是让人们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儒家人物。
该篇文章是以孝成王和临武君与荀子之间的对话形式书写的,本文将此段记载重新梳理,总结如下:
第一、对兵家要旨的看法。
临武君观点:及时准确了解战局,行动迅速,注重保密、诡变、出人意料。
荀卿的看法:战争的根本是统一百姓思想。
其实,两人的观点都没有错,区别在于:临武君的观点是从战争战术角度出发,而荀卿的观点是从战争战略角度论述。由此看,荀子的军事思想是以系统的阐述战争战略为主,以叙述战争战术为辅,这是他与其他诸如孙子、吴起等兵家代表人物的区别。荀子对此作了非常详细的解释,有举例说明,有逻辑论证。概括就是:统一百姓就是统一思想,统一思想就是上下一心,上下一心才会战无不胜、攻无不取。四个字:民心向背!
无数的历史经验证明,民心向背的确是决定战争最终胜负的核心元素。我们就以秦国与六国之间的对抗为例,人人皆称秦国为暴秦,似乎看不出秦国人的民心向背。实际上,秦国的暴只是针对六国,虽然秦政府对本国人的管理也非常严苛,但是秦法的严厉有两个优点:第一,相对公平,王侯与平民适用同一套法律,名义上,人人平等,从商鞅时期开始,秦法对王公贵族的特权限制很多。当然,在实际运行中可能会有出入,但相比原来的贵族特权制度,这已经进步很多。第二,资源分配相对合理,战功爵位制、奖励农耕制给底层人们带来希望,下层百姓通过努力就有机会分配较多的社会资源,这在贵族世袭制中是不可想象的。所以,秦的体制虽然不够完美,但相比较东方六国,它进化的更完善、更彻底,普通大众更加喜欢,相对而言,秦国的民心也就比六国更加向背一些吧。
第二、对用兵原则的看法。
荀子认为:第一,领导贤明;第二,尊重仁义,推崇礼教;第三,法纪严明。
领导人素质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但人们难免会问:衡量素质高低的标准是什么?又要用什么方式选出符合这样标准的领导者呢?荀子眼中贤明的标准就是尊重仁义、推崇礼教。那如何得到这样的人才呢?答案是:全凭个人判断。这样看,荀子似乎有些主观和武断。
其实,这两个问题,概括来说就是政治思想和选举制度。古往今来,很多政治思想家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也有过许多不同的尝试,但谁也不敢说自己的思想理念毫无瑕疵,选举制度完全公正合理。
因此,在这里,也不能对荀子要求苛刻。仁义礼教算是继承孔子一脉,但又强调了法纪、秩序,可以这样说:在荀子的政治思想中,仁义礼教为本,同时借鉴法家一些主张,荀子的思想体系是在适应时代的变化。
第三、对将领守则的认识。
荀子观点包括:
●六术:果断、号令严明赏罚公平、注重防守、行动谨慎而迅速、重视情报、不要盲目作战。
●五权: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胜不骄;注重提升队伍的声望;见利思义;思虑周详,赏赐慷慨。
●三至:指可以不接受君主命令的三种情况,即命令率军进入绝境,可以不接受;命令率军攻打无法战胜的敌人,可以不接受;命令率军欺凌百姓,可以不接受。
●大吉:统帅三军做到秩序井然,喜怒不受外界干扰,深思熟虑,谨慎细致。
●五无旷:严肃制订谋略;严肃处理事务;严肃对待下属;严肃对待兵众;严肃对待敌人。
这部分是荀子关于具体战争战术方面的阐述,荀子将其分成五大类、二十条。本文观点是,这种划分方式有点主次不分、逻辑不明的感觉,下面,本文根据主次和逻辑关系,进行重组:
(一)将“三至”和“五权”中的“提升队伍的声望和见利思义”合并重组,称为“战争高度”,内容如下:
①将领指挥作战首先要站在道义的高度
②将领要珍惜自己军队的声望和荣誉
③将领不能率领军队欺凌普通百姓
④将领不能明知是绝境而带领士兵前去送死。
对于前三点,提出异议的人不多,但对于第四点,可能很多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战争本来就有牺牲,况且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明知是死路也要有人去闯,而且,很多这样的案例被当做英雄事迹去宣扬。
那么,荀子的观点是否是懦弱的表现呢?当然不是,牺牲和送死是截然不同的,比如:信陵君为了救赵,独自带领几百门客赶赴邯郸前线,就是送死;而秦、赵长平大战,双方将本国全部青壮发往前线,虽然两家都是损失惨重,但这是必要的牺牲,没有办法。即使赵国最终战败,也不能说前面的牺牲是毫无意义的,战争总有胜负,而决定胜负的根本原因有时并不在军队。这是荀子关于“将领不能明知是绝境而带领士兵前去送死”的正确理解。
(二)将“大吉”、“六术”中的号令严明、赏罚公平、重视情报以及“五无旷”合并重组,称为“战争准备”,内容如下:
①严明军纪、赏罚公平②专注、谨慎、严肃认真③尊重对手④事前做好收集情报工作⑤注重谋略。
上述条目的逻辑关系是:严明军纪、赏罚公平,才能令行禁止;专注认真,才能较少犯错;尊重对手,才能有良好心态;情报准确完整,才能更好制订作战计划;运筹帷幄之中,才能决胜千里之外。
(三)将“六术”中的果断、注重防守、行动谨慎而迅速、不要盲目作战合并重组,称为“战争实施”。内容如下:
①立足防守②不盲目作战③果断④行动谨慎、迅速。
做好战争准备之后,首先要争取立于不败之地,就是做好防守;其次不能盲目求战,要寻找对手的漏洞和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作战;作战就要果断,千万不可犹豫不决;作战行动一定要迅速,正所谓兵贵神速。
(四)将“五权”中的胜不骄和赏赐慷慨合并重组,称为“战争善后”,内容如下:
①胜不骄②赏赐慷慨。
在战争过程中,大家的神经都是紧绷的,取得胜利之后,都会不自觉的松懈,如果这个时候又有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将前面三点抛之脑后,那将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做为将领一定要始终保持一颗谦卑谨慎之心。
奖赏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战争是以命相博,如果军队统帅轻率对待将士的付出,那将士自然也会轻视你。奖赏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公平,奖赏包括物资奖励和精神奖励,其实精神奖励非常重要,尤其是那些抱有理想而又军纪严明的军队,荣誉和政治参与权甚至比钱财更有吸引力。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