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荀子劝学导读

发布时间:2017/10/9 17:57:59   点击数:

“劝学”是荀子留给后人的珍宝,字字可以显现出荀卿子对后世子孙的无限慈悲之心。此篇详细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学成后的效果,对我们的修学大有裨益。

一、学习的重要性

《礼记.学记》中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诸葛亮《诫子书》云:“非学无以广才。”明儒郑晓曾教诫子弟曰:“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三字经》更是毫不留情的指出:“人不学,不如物。”这些都是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在“劝学”这篇文章中,荀子是怎样阐述学之重要?荀子告诉我们“学不可以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比喻修身需要藉助于学习;“神莫大于化道”,神奇之事莫过于因学道、受道之教化而彻悟于道。既然学习如此重要,我们当然要有重视学习、勤于学习的自觉。

二、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

为使学习具有成效,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荀子在文章中告诉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选择善缘

普通人定力和智慧不够,在学成之前,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荀子告诉我们:“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又云:“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这是在告诫我们要选择良善的环境,与品德高尚之人交友,从而亲近正直之士,免受品行不端者的影响。

(二)要慎修己德

童蒙教材《小儿语》中有“德行立身之本”的训示,孔门以德行为四科之首,圣贤人是在告诫我们修学的本末。荀子说“荣辱之来,必象其德”;“怠慢忘身,祸灾乃作”;“邪秽在身,怨之所构”。这是在告诉我们个人的荣辱祸福都是因果使然、自我感召。既然“言有招祸,行有招辱”,我们必须“慎其所立”,时刻谨言敬行,抓紧自己德行的修养。

(三)要用心专一

谚云:“世上无难事,只怕心不专。”《佛遗教经》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可见用心专一的成效。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又举了正反两个例子证明:“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这是在教诲我们,要想获取显著的成就,必须有坚如盘石的意志,必须“一门深入,长时熏修”。

(四)要明白始终

《大学》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论及学习,我们应从何处开始,学到哪里结束?荀子告诉我们,就学习的内容而言,读诵经典应从《诗经》、《尚书》开始,到《礼经》结束;就学习的意义而言,应从做个有道德的读书人开始,到成为圣贤人结束。荀子进一步劝勉我们:真诚的积累善行,长时间力行圣贤教诲,便可深入其中而获得法益;学到尽此身命方可停止;学习的课程虽有尽头,但切不可须臾偏离所学教义,只有这样方可称之为人。

(五)要为己而学

《小儿语》中曾讲到:“读圣贤书,字字体验,口耳之学,梦中吃饭。”就是告诉我们口耳之学不能滋润身心,于己于人毫无真实用处。也就是荀子所说的“小人之学”。荀子告诫我们,为学要做到“君子之学”。不图外在名利,为了成就自己的德行和智慧而学习,能将圣贤教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正己化人,言谈举止皆能垂范世人,这就是荀子所讲的君子之学,是为己之学。

(六)要亲近良师

学习有没有快捷方式可走?答案是肯定的。荀子告诉我们“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益友更便捷的途径了。若能通过亲近良师益友来学习圣贤学问,然后在日常待人处事接物中去体悟、落实所学到的圣贤教诲,则德行和智能就会不断提升,利己利人。

(七)要尊师崇礼

“孝”是中华文化根,“敬”是中华文化本。尊师崇礼是学人必须具备的首要态度,是求学成败的关键所在。所以,荀子告诉我们,若论求学之道,没有比尊师更要紧的了,其次是尊崇礼法。如果上不能尊师,下不能尊崇礼法,仅仅死记经文而不解其意,充其量只是一个学识浅陋、缺乏修养的书生而已。若能尊崇礼法,对圣贤学问即使不能透彻明了,也不失为有道德修养的君子。假如不尊崇礼法,即使明察善辩,只是一个无真实修养的学人罢了。这些都是在强调尊师崇礼的重要性。

(八)要观机待人

学人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各色人等,也不可避免的会与他们打交道。如何进退应对,这需要智慧。荀子告诉我们,遵从仁义之道的人,方可与之交往;不遵从仁义之道的人,要回避他。因此,对于恭敬有礼的人,才可与其谈论道的方向;对于言辞安定的人,才可与其谈论道的理念;对于态度诚恳、乐意接受的人,才可与其谈论道的精深义蕴。总之,要观机待人,不能浮躁,不能吝法,不能盲目。

(九)要力求善学

荀子劝勉我们要做到善学。何谓善学?有两个标准。从事理上讲,要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此才叫善学。从心上讲,荀子说“仁义不一”,则“不足谓善学”。也就是说善学之人要时时保有仁义之心。要像孔子讲的那样“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就是说无论外缘如何变化,在善恶境界中都要能始终坚守仁义之心而不被境转。达到这两个标准,就是善学之人了。

三、学成后的效果

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又能做到以上若干要点,能收到什么效果?荀子告诉我们,“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活着遵从礼义,至死依然遵从礼义,这是有真实德行而又能操持。其结果是“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成人”者,成就之人也。内心智慧开显而能够响应外物,如此便已入圣贤之流。古德曰:“岂有天生弥勒,自然释迦。”可见圣贤都是学出来的。此“劝学”一篇,就清楚的告诉我们如何通过学习而成就圣贤,所以我辈当不负古圣先贤的良苦用心,勉力于圣贤之教,今生一定志在圣贤!

作者:因缘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五色土网站:







































南宁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白癜风什么症状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pj/1364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