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荀子,你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发布时间:2017/10/10 15:44:13   点击数:
荀子简介姓名:荀况家乡: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生活年代:约前—前战国末期别名:荀子、荀卿地位:后圣

主要成就:儒家代表人物,辞赋之祖

后世评价:荀况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还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政治家。此外,荀子还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孔子、孟子、荀子啥关系?

首先他们三位同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前—前)是众所周知的至圣先师,继承周公的“德”,发现了“仁”与“礼”。他把人的价值性(明显不同于巫、鬼的一面)比如说仁义礼智信,高扬了起来。可是,据说孔子死后就“儒分为八”了,孟子(前年-前年)、荀子(约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大概就是其中两家的继承者。

☆荀子游学路线

据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荀子除读书很杂,一生主要活动是游学

先游学于齐国,在齐襄王执政时,荀子因学识渊博,“最为老师”,“三为祭酒”,地位很高。

他还去过秦国,与秦国相国范睢讨论过秦国的国情与政策。他对秦国的政治加予肯定,但又对秦国重视刑法吏治而轻视仁德君子的方略不以为然。

荀子还面见赵孝成王,与赵国临武君讨论过兵法。

★成就在兰陵,成就了兰陵

研究荀子就必然要了解兰陵,兰陵可以说是荀子梦成的地方,他的思想学说、政治主张在兰陵才得以施展。没有兰陵,便没有荀子的用武之地;反之,没有荀子,更没有兰陵这个千年古镇,他给兰陵带来的文化底蕴是不可估量的。

第一次入兰陵30岁左右公元前年,齐湣王落败,几乎到了亡国的地步,荀子在齐国待不下去了,第一次到楚国,。可以说这次入楚几乎跟兰陵没有关系,只是投奔楚国的大家族黄歇门下,做了黄歇的家臣。在此,他考察了楚国的政治、军士、风土人情等,同时有机会结识了楚国的达官贵人,通过黄歇的帮助,提高了在楚国的影响,为后来在兰陵做兰陵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次入兰陵60岁左右荀子第二次入楚是公元前年,即楚考烈王八年,楚国兼并了鲁国,为了巩固北部边防,设兰陵为县治,这时候,荀子的老朋友黄歇被拜为楚相,史称春申君。这一年,荀子应在60岁左右,走马上任做了兰陵令。他来到兰陵后,便把两次入齐一次入秦游说于人的政治主张全都用在兰陵的治理上,积极推行他的“明分使群”、“隆礼尊贤”、“平政爱民”等主张,真正实行“力术止、义术行”,用“王道”治国,启用儒生,韩非、李斯等人此时都慕名来到兰陵。两三年的时间,他就把兰陵治理得井然有序,赢得了楚王和春申君的信任。正在荀子把自己的主张进一步付诸实施,准备更好地治理兰陵时,却遭到谗言,说荀子管理着百里大的地盘,又跟齐国接壤,他在齐国多年,又非常有才能,是非常危险的。其实春申君也担心,便听信谗言,辞了荀子。荀子无奈,带着李斯回到了阔别30多年的故乡。第三次入兰陵60多岁公元前年即楚考烈王十二年,春申君再一次力邀荀子,荀子是不想来的,因为他蒙受了不白之冤,有些心灰意冷,但他又不甘心自己的远大抱负、治国之术白白葬送,况且他在故乡赵国赵孝成王也不赞成他用“礼义教化”管理军队的方法,赵孝成王也不用他,他跟春申君又是多年的交情,便才到任。这一次,可以说荀子理想基本实现,他的哲学思想、治国之术得到充分的施展,长达十几年的治理,把兰陵治理得空前繁荣,一片歌舞升平。在兰陵的政绩

在兰陵,他继续推行他的政治主张,首先采用“平政爱民”的政治策略,他提出“强本而节用”,“轻徭薄赋”等主张,荀子说:“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大兴商业,兴修水利,鼓励农民大搞养殖业,合理利用资源。

其次,他制定了廉洁自律制度,要求大小官吏勤政廉洁,守法自律,要求民众更要守法,商人不欺不诈,做工的不偷工减料,农民尽力耕作。对官严对民松,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努力建造一个平等的社会。

再次,在用人上,荀子注重用“贤”,认为只有“贤德”的人才可用,才能使用他的“能”,他非常注重对下属的管理,重用一批“贤能”之人,成为荀子的得力助手。

公元前年,即楚考烈王二十五年,楚国内乱,春申君遭难,荀子被罢官,这时荀子也近80岁了。

文学家的荀子荀子是第一个以赋命篇的人,《赋篇》是他最早的以“赋”命名的著作。辞赋创始人。荀子在内容、形式、句式和手法上创制了赋作的范式。或“他是体物赋的创始者”。他在弹唱文学方面有重大创新,创作了极有弹弦节奏特点的韵文作品《成相篇》教育家的荀子一、教育作用荀子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就是通过教育和学习来改变自己的本性,使人具有适应社会生活的道德智能。二、教育目标:培养大儒三、教育内容:儒经四、学习过程与方法:见闻知行结合五、论教师:在先秦诸子中,荀子是最强调尊师的。荀子的尊师有两个方面含义。一是从强调教育的作用出发强调尊师。二是从维护学术思想统一性的角度强调尊师。★荀子的传世名言

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天论》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劝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详也。人有三必穷:为上则不能爱下,为下则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穷也;乡则不若,偝则谩之,是人之二必穷也;知行浅薄,曲直有相县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穷也。人有此三数行者,以为上则必危,为下则必灭。——《非相》

君子无爵而贵,无禄而富,不言而信,不怒而威,穷处而荣,独居而乐。——《儒效》

孝子所不从命有三:从命则亲危,不从命则亲安,孝子不从命乃衷;从命则亲辱,不从命则亲荣,孝子不从命乃义;从命则禽兽,不从命则修饰,孝子不从命乃敬。--《子道》

文图来源网络

赞赏

长按







































治愈白癜风费用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pj/1365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