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书摘荀子摘录26

发布时间:2020/7/30 10:44:05   点击数:
书摘之二荀子摘录(26)原文:书》曰:“维齐非齐。”(王制)白话:《尚书》中说:“齐整,一定不齐整。”杂言:完整的身体,一定手足协调;完美的成就,一定是共同协作的结果。因为不平等,才追求平等,也因为真正的平等是包含差异。常有人说,佛教是讲平等的,为什么尼众的戒律要比比丘的戒律多?为什么戒律中专为尼众制定八敬法?并以此证明佛教不平等。实际上这里对模糊了“平等”这个概念,说得振振有词,实则需要商榷。佛教的平等,是指众生自性平等,在本来自性中都具有圆满的福德和智慧,自性光明与佛无二无别。这并不是说,我们与佛的性格、长相都一样,动物与人就没有差别。《大爱道比丘尼经》中描述的84种女儿态,与男众有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以及男女的性别是自然生成的差异,与我们多生累劫以来的业习有关,与自性平等并不矛盾。也正因为这些差异,才使自性本来平等有了更深远的价值和意义。人的五官、四肢分工不同,各行其是,共同维护着人身的平衡、完整,也只有建立在人身这个基准点上,才有平等可言。如果离开自性,在现象上讲平等,不能正确地面对表相的差异,无疑因小失大、南辕北辙、适得其反。平等、齐整存在于差异之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pj/16127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