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陈来荀学与大陆儒学的复兴

发布时间:2021/8/12 16:03:50   点击数:
点击上方中华读书报可以订阅

年在北大上研究生的第一天,我到张岱年先生家,请教读书法,张先生说,先看《荀子》。为什么呢?因为《荀子》在难易之间,一开始太难的不容易看,太简单的,比如看《论语》达不到训练的目的。要培养、训练自己,最好是从《荀子》入手。那时候《荀子新注》还没有出来,我就去琉璃厂,十块钱买了王先谦的《荀子集解》,线装书,已经没有函套了。买回来后,按照张先生的建议,拿红蓝铅笔一边圈点一边看,同时参看郝懿行的《荀子补注》。第一学期除了上课,我就看《荀子》,细细地看了一遍。

我当时没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只是一个读书的训练。刚才梁涛说我的新书《从思想世界到历史世界》里面有几篇关于荀子的文章,其实那是年我在哈佛访问时写的。当时国内好几位搞中国哲学的,陈静、梁涛、干春松等都在哈佛,杜维明先生就跟我商量:“这么多搞中国哲学的学者,机会难得,是不是大家凑在一起读读书?不要散了。”于是我们就在杜先生家搞一个seminar。我们上半年读《五行》,下半年读《中庸》。读《中庸》是因为杜先生一直很关心《中庸》,读《五行》则是因为有了新的出土的文本。我当时去得早,5月份就去了,梁涛他们可能是到9月份才去的。当时学校放假,没有什么人,我就到图书馆借了一堆书,写了四篇《五行》的论文。等到开学以后开始读书了,我就接着写了几篇荀子的论文。所以我在哈佛那一年写的几篇论文都是与先秦有关的。回国后,我关于荀子的文章没有发表在正式的刊物上,当时邓正来在办《中国社会科学辑刊》,急着问我要文章,我就给了他,也在复旦作了演讲,后来发表在邓正来那个刊物上了。《辑刊》不是正式刊物,属于以书代刊,进不了检索系统,“中国知网”上查不到,也不属于CSSCI,所以我写的那几篇文章很多人都没看到。其实这几篇文章在年就发表了,所以今年我出新书就把这几篇收入其中了。

荀子(中华再造善本唐宋编子部2函10册)

关于荀子的研究,比较起来,我觉得近些年来,在海外,荀子研究是一个重点。大家知道,海外新儒学重视的是孟学的传统,比如杜维明先生对孟子情有独钟,但在美国其实属于少数,呼应杜先生的人并不多,相反研究荀学或接近这一系统的声音反而比较大。比如说比较早的时候,有一位分析哲学家芬格莱特。一般美国研究中国哲学的学者都不算是有名的哲学家,但芬格莱特是一个有名的哲学家,他出版了一本书《孔子——即凡而圣》,这本书主要是讲孔子,但书的封面印了一个大大的字——“礼”。他强调应该用礼去理解孔子,虽然我们一般不接受他的看法,但反映了他对孔子的一种理解,这种理解在美国学界影响很大,所以芬格莱特开启了美国汉学家和哲学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pj/16531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