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评价 >> 科学家的惊人发现善恶有报是真的存在
有科学家曾研究了善恶的“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关系。
他们对近人进行了9年的追踪,分别从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关系方面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宅心仁厚、乐善好施的人,在身心健康、社会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心胸狭隘、损人利己的人。
这也正应了我们常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世间万物,因果轮回,我们每天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最终都会回报到我们自己身上,对我们的健康、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所谓天道好轮回,善恶终有报,是真实存在的。
01行善的人,终有福
《警世通言》里说:“吃一分亏,受无量福。”
帮助他人,会耗费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看起来是吃了亏,实际上是结了善缘,得到了更多福报。
春秋时期的权臣赵盾就是如此。
一天,他路遇经一处,看到枯树下有个人,奄奄一息,快要饿死。
赵盾便停下车来,赠他干粮。那人吃了后,渐渐有了精神。
一番询问之下,得知那人曾路遇打劫,吃的被抢走了,因羞于向人乞讨,又不愿偷拿别人东西,才饿得半死。
赵盾赠他一些干肉,那人十分感激,但却留着不吃,说是要留给家中老母。
赵盾便又拿出两束干肉和一些钱财给他,方才离开。
两年后,赵盾被晋文公派兵追杀,有一个士兵跑得飞快,眼看就要追上他,赵盾心想“这回完了”。
没想到,士兵却说:“我来保护你。”
赵盾非常意外,士兵连忙解释:“我就是当年您在枯树下救的,快要饿死的人。”
最后,那人以死相护,赵盾幸免于难。
有位禅师曾说:“福来者福往,爱出者爱返。”
赵盾赠予食物,救人性命,兜兜转转,那人又把他救了,正是两年前种的善因,得了善果。
古往今来,善有善报的例子不胜枚举。范蠡乐善好施,世人称颂为“陶朱公”;曾国藩真诚待友,仕途多坦荡;乔致庸诚信待人、心有家国,为后代带来富贵平安。
《管子》说:“常善人者,人必善之。”
人与人相处,都是相互的。
你帮助了困境中的他人,当你遇困时,又会得到他人援助;你成就了他人事业,他人又会用事业的发展来回馈你;你心中有家国,做出了贡献,世人会称颂,更会善待你的子女。
而当一个善行出现,就会有新的善行孕育而生,如此循环往复,善行生出善行,善行生出善果,人世间便越来越美好。
流年慢步于细。改变自己:从小事做起,从细
古人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人这一辈子,想要成长的更好,首先要经历诸多磨难。做人,可以不成功,但是需努力;可以不优秀,但是需自律。越努力,越幸运,越自律,越出众。
01
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在于自律。
《增广贤文》中说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每个人的人生就像是逆水行驶的小船,若是不努力向前,终将会被别人超越。决定人与人之间差距的,不是金钱,不是地位,而是源于内心的自律。在明代,有一位名叫徐溥的大学士,此人天资聪颖,学习十分刻苦。在私塾读书时,时常不苟言笑,行为也是十分老成,一日,徐溥从口袋中拿出一小本读物观看。塾师以为是小孩子的玩物,走进一看,却发现本子上面摘抄着密密麻麻的儒家经典语录,不禁对他刮目相看。除此之外,徐溥还有一个习惯,他在桌子上两个瓶子,一个装黄豆,一个装黑豆,两个分别代表进取与退步。做好事,完成任务便会投入一颗黄豆,拖延,有过失,便会投入一颗黑豆。在他的不断自省与严格自律中,黑豆逐渐变少,黄豆越来越多。直到后来,他成为众人仰慕的大官,还一直保存着这个习惯。正所谓:“君子责己,小人责人。”一个真正的君子善于反思自己,严于律己,而小人却总是满腹牢骚,怨天尤人。自律,正是通往成功路上的敲门砖,想要有所成就,首先从约束自己开始。荀子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正是从一点一滴,一朝一夕中逐渐拉开的。
02
自律,决定一个人的一生。
常言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越磨越是锋利,梅花越寒越是芬芳,做人,亦是如此,越是自律,越是优秀。鲁迅在成为一代文学家之前,童年生活可谓是十分悲惨,祖父被逮入狱,父亲也是长期卧病在床。一次,父亲病重,鲁迅大早起来便去药店买药照顾父亲,去了学校后,老师看见迟到的他,愤怒的说道“多大了还睡懒觉,下次迟到就不用来了!”鲁迅并未为自己辩解,只是默默回到课桌上,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从此以后,无论肩上有多少重担,他都坚持第一个来到学校。直到成年后,课桌上的“早”字,依旧在激励着他在人生路上不断前进。迄今为止,他以成为众人皆知的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而当时鲁迅上学的三味书屋和那张课桌,现在被放在鲁迅纪念馆中,以便众人观赏。正所谓:“山中贼易,克心中贼难,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自律的人,往往有着极大的自控力,而能控制自我的人,方能控制人生。当你全力以赴时,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当你真正自律时,终会赢得想要的生活。优秀是一种习惯,自律让优秀的人变得更加优秀。曾国藩曾说:“早晨不起,误一天的事;幼时不学,误一生的事。”人生路上,从无捷径,做一个自律的人,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自律的人生藏着无数种可能,自律的程度,方能决定着你人生的高度。
节开始来自洞见00::39?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素年锦时朗读音频
天下大事,必作荀子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难以成江河。”千里之行正是始于一步一步的足下,大江大河正是来源于一点点细小的流水。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任何事物都是从细枝末节一点一滴逐渐形成。细节,不仅能决定成败,更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
01
细节,最能见人品。
常言道:“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世上最难分辨的是人心,最难看清的是人品,人心,藏在身体中难以看透,人品,渗透在皮囊中,无法看清。人心需要时间来验证,人品则需要小事来考量。唐代小说《玉泉子》中曾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唐代大臣吕元膺留守洛阳时,经常fff与一位门客一同下棋。一次,两人正在对弈时,突来公文,吕元膺只好先审阅公文,而门客却趁吕元膺不注意时,偷偷换了一枚棋子。吕元膺回来后,发现了棋局的变化,未曾吱声,到了第二日,便请这位门客另择高枝。常言道:“窥一斑而知豹,落一叶而知秋。”看似毫不起眼的细节,却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人品。细节宛如一面镜子,能够清晰的照出一个人的模样,因此,任何小事都值得我们注意和重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生正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真正优秀的人,往往都懂得注重细节。
02
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命运。
一颗松动的螺丝,能让飞机从高空中坠毁;随意扔掉的烟头,可以使万顷森林顿时化为乌有。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不注意细节,再微小的事都会酿成大祸,做事,忽略了细节,事必难成。从古至今,但凡是有所作为的人,都懂得重视细节的力量。在美国一家石油公司,有一位名叫阿基勃特的小职员,无论是在任何地方签自己名字,他都会写下“每桶四美元。”时间一长,众人不记得他的真名,只叫他“每桶四美元”,并且经常取笑他。董事长洛克菲勒得知这件事后,甚是感动,竟有人如此宣传公司,于是对其委以重任,后来洛克菲勒卸任后,他成为了第二任董事长。简单的一件小事,人人都知道,但唯有他坚持了下来,并且乐此不疲。《道德经》中讲道:“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想要成就大事业,要从不起眼,细微之处入手,将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将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难事着易,大事做细便是成功的基石。
03
你对细节的态度,决定你的人生高度。
古语有云:“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泰山之所以有如此高度,正是因不拒任何渺小的土壤,江河之所以有如此深度,正是因不拒任何细微的溪流。人这一生,能决定最终高度的,往往不是努力和运气,而是那些毫不起眼的小细节。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是人类史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其实在确定人选的前一个礼拜,航天飞船的设计师罗廖夫很是头疼,因为送来的航天员都很优秀,让他难以抉择。但一个细小举动罗廖夫便确定了人选是加加林,因为在进入飞船时,只有加加林轻轻的脱下了鞋子,只穿着袜子进入了座舱。这个不起眼的细节打动了罗廖夫,让他从这个年轻人身上看到了追求完美的态度,以及对航天事业的尊重。就这样,人类首次太空飞行的神圣使命就落在了加加林的身上。一位哲人曾说:“细节的成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那些愿意在细节上花费功夫,将细微琐事做到极致的人,才是最容易成功的人。细节虽没有高度,但无数的细节可以改变人生高度甚至决定人生的高度。你对细节什么态度,便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西方有个经典故事《铁钉与国家》:“丢掉了一只铁钉,失去一个蹄铁;失去蹄铁,坏了一个马蹄。坏了马蹄,失掉一匹战马;失掉战马,毁了一个将军;毁了一个将军,输掉一场战争;输掉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国家”。细微小事的发生足以影响整个世界,甚至整个时代。一滴水便可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滴沙便可看出整个世界,一件小事便能看出一个人的内心。因此,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人生。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人生匆匆如旅,相逢即是缘。
有的人对你好,是因为你对他好。有的人对你好,是因为懂得你好。但无论哪种善意,都值得我们用心去铭记。珍惜对你好的人,就是在心底装下阳光。
01
相遇不易,愿你珍惜。
人生如四季,总会遇寒冬。锦上添花的事,谁都愿意做。雪中送炭的情,却并非人人都拿的出手。下雨了,才知道谁会给你送伞,谁只有口头的寒暄。遇事了,才知道谁是真心的贵人,谁只是热闹的观众。友不在多,贵在风雨同行。情不论久,重在有求必应。人生就是这样,在不停的遇见中选择真心的陪伴。相逢已属不易,相守更是难得。不管遇见谁,都是生命中最美的意外。记住那些对我们好的人,是人生路上最真的情,是心灵深处最暖的伴。似清风,同朗月,拂我衣上风尘,如我前路明灯。作家张嘉佳曾说:真心对你好的人不会很多,一个也别弄丢了。毕竟如果弄丢了,可能就再也找不回来了。不如就趁着时光正好,岁月未老,感恩所有善意,珍惜所有给予。
02
世事无常,莫怨他人。
生命本是一场厚赐,一花一草,一人一事,皆是最好的安排。但大多数人往往别人的好记不住,别人的不好却悉数在心。看过知乎上有个问题:人和人和关系,能有多脆弱?底下有个高赞回答:与人相处,最寒心的莫过于帮人百次,从没被念过恩。一次没帮,就被怀恨在心。人是健忘的动物,因为一次不愉快,就忘记了之前所有的爱。《菜根谭》有言: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是人都有自私的一面,人生在世,谁能保证不行差踏错半步?揪着别人的不好,只会换来无尽的纠结怨怼,对自己造成严重的内耗。做人,多记人恩,少记人过。记住别人最好的一面,就是对缘分的不辜负。《论语》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世界很大,人与人之间之所以出现误解,多半是因为做不到感同身受。凡事把对方摆在和你一样的位置,只会让彼此的心灵越来越远。何不多一些宽容,让一些琐碎和怨恨远离我们,让我们的心胸更加开阔。相遇不易,记住那些对你好的人,别让怨气占用了相知的时间。
03
心有多少恩,命有多少福。
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对你好的人,于他们而言,不是义务,而是在乎。与其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惜取眼前人。懂得回馈,是对良人的一种珍惜。知恩图报,是对真情的一种尊重。古语云: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生命是一种回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用爱才能交换爱,用信任才能交换信任。佛家有言:种善因,得善果。当你想要收获别人的好感,首先你要在别人的心中播下善良的种子。人情需有来有往,才能感受到爱的流淌。每个人都是你生命中的一面镜子,你对它横眉冷对,镜子反射回来的也不会是好脸色。但如果你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生活也会像镜子一样反射给你更多的阳光。常言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朋友之间,多想想对方的帮助,友谊才会坚固。亲人之间,多念念对方的付出,家庭才会和睦。爱人之间,多记记对方的可爱,感情才会长久。生活纵有疾风起,仍愿你常怀感恩之心,福往福来,被岁月温柔以待。
走
02作恶的人,终有祸
《法句经》说:“行恶得恶,如种苦种,恶自受罪,善自受福。”
作恶之人,总是自食其果。
春秋时期,有一个叫州吁的臣子,把卫桓公给杀了,之后卫国大乱,民不聊生。
鲁国鲁隐公问大臣众仲,“州吁到底能在位多久?”
众仲答:“州吁好战不得民心,众叛亲离,必将玩火自焚。”
果不其然,州吁在位还不到一年,就因不得民心而被杀害,不正是“恶有恶报”的真实写照。
历史上有太多“恶有恶报”的事,尤其是每一次的朝代更迭:夏桀作恶商汤讨伐,商纣暴虐周武伐之,玄武门之变等,都是当权者枉顾百姓利益,最终得了报应。
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
作恶之人,侵害他人利益,谋夺他人钱财、位置,甚至性命,虽逞了一时威风,但不得人心,必被人心所灭。
作恶之人,以为可以瞒天过海,一旦真相水落石出,自得报应。
一个人枉顾道德、不讲诚信,看似钻了空子,但失了德行,被旁人知晓,便不会再来往,没了好的人际关系,在诚信社会中,难以生存。
所以,千万别作恶,作恶有恶报。
03善恶有报,行善作恶皆有回音
你有没有看过一部动画片《回声》?
一天,小兔淘淘到山谷里采蘑菇,淘淘不高兴,大喊:“你是大坏蛋!”
山谷便回应:“你是大坏蛋,你是大坏蛋......”
淘淘很委屈,回家告诉妈妈,有坏人骂她。
第二天,妈妈带着淘淘又去了山谷。
淘淘大喊:“昨天是我不好!”山谷也喊“是我不好......”。
淘淘又说“我们做个好朋友吧!”,山谷跟着说“做个好朋友吧......”
淘淘跟妈妈说:“他们没有骂我!”
妈妈告诉淘淘:“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一个人时时保持一颗善心,便能倾听到善的回音。
世人对善恶有报常有误解:有的人作恶多端,日子过得富裕;有的人很善良,却受尽痛苦;还有“老实人吃亏”,“老太太扶不扶”,都让我们对因果报应起了怀疑。
其实,是世人把“报应”理解得狭隘了。
报应不只是物质上的苦乐祸福,一个人最大的报应,就像你对山谷喊话,山谷给你回答,是每个人说话做事时内心的精神收获。
有人说:“善行本身就是善报,恶行本身就是恶报。”
存好念、说好话、做好事,带给别人温暖和帮助的同时,带给自己喜悦与踏实,这便是善报。人生在世,还有什么比一颗安宁的心,更好的呢?
你做了好事,却被别人诬陷、误解,看起来是好心没好报,但没做亏心事,对得起天地良心,又怎会坐卧不安?
一个人的心安了,身体就能正常运转,自然健康常在。
而作恶之人,坑蒙拐骗,担心被发现,惶恐不安;强取豪夺,自知理亏,内心难踏实,长此以往,还没有等到世俗的报应,精神上就已经跨了台。
古语云:“人生一善念,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
是说一个人心存善念,哪怕善心还未付诸实践,就已有吉神保佑。
名利、地位这等身外之物,心存善念,便能淡然处之;心有恶念,自会成为枷锁。
因此,种下善种恶种,总会结出今生的福果苦果。
《金刚经》里说:“不生法相,善护念,无所住。”
其实,每个人都会产生善念、恶念,但我们要懂得“善护念”。
也就是要好好观照我们的心念。
每一次起心动念,都要想想“善恶有报”的人间真理,这样才能守住良善,远离邪恶。
人生是一场修行,愿你我皆能善有善报!
喜欢就转发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