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送上门的大儒不要为何荀子主动入秦而不

发布时间:2024/1/15 19:11:29   点击数:
北京青少年白癜风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280922_lab.html

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学术大家,其中不少学者大家受到了诸侯国国君的重用,而且这些学术大家也都找到了自己发挥的余地;到了战国末年的秦国,为了达成兼并六国这一目标,秦国可以说是当时最开放的诸侯国,海纳百川,四处搜罗人才。大儒荀子,差不多就是这个时候来到了秦国,然而送上门的“大儒”却不受重用?这是为何呢?

赵国长大的儒家学霸,却在秦昭襄王这碰了一鼻子灰

荀子入秦时,正是范雎为相的那段时间,也是秦刚开始实行“远交近攻”战略的时期;与大多数外来人才一样,荀子也去拜见了范雎;范雎是魏国人,荀子是赵国人,两人都不是土生土长的秦国人,而都有着满肚子学问和想法。英雄者惺惺相惜也;虽无史料记载荀子是怎么和范雎搭上并熟络的,但范雎在举荐荀子面见秦昭襄王时是出了大力气的;因为荀子入秦没多久,就见到了秦昭襄王。

荀子文化园

荀子离开楚国后,为何要入秦?其根本原因在于秦在当时虽然非常强大,但秦国律法在商鞅变法后,极为严苛,以严法而闻名的秦,在别的诸侯国眼里自然就成了野蛮的象征;但就是这野蛮的秦国,却以国力而傲视群雄,对孔子极为推崇的荀子,自然不会放过向秦推行自己的思想和治世方略了。那么秦王会接受荀子的想法吗?

荀子见到秦昭襄王后,秦王第一句话就是:“你这儒家思想并不适合我们呀,并没有什么作用!”你看,这刚见面就碰一鼻子灰,荀子也不气馁,当即回答秦王道:“儒者的意思就是重视礼仪之人,他们忠于君王,对百姓仁义,如果君王启用这样的人为官,那么对秦有益,即使不启用,他们也不会怨恨,即使成为百姓,也是深明大义的百姓!”虽然荀子并没有直接反驳秦王的话,但还是委婉的告诉秦王,启用儒者的重要性。

秦王问荀子:“那如果儒者成了一国诸侯,会怎么样呢?”荀子回答:“要是儒者成了诸侯,是最好不过了,儒家的思想会传播得非常广泛,官场风气也能发生巨大的变化,最终对臣服四海也有很大帮助!”其实这些话对于秦王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为什么?因为当时的秦昭襄王正在谋求兼并六国的办法,同时也一直在准备着,比如“近攻远交”就是当时秦兼并六国的战略方针;而荀子最后说到的臣服四海,与秦王的兼并天下想法不谋而合;但为什么秦昭襄王还是没有重用荀子呢?

最好的工具,并不一定是最适合的!人才,也是如此

荀子的“重礼仪”虽然是个好东西,但对于秦昭襄王时期的秦国来说,还并不适合;主要原因是战国后期,各诸侯国的相互攻伐不断,其余六国蠢蠢欲动,小动作也不断,虽然秦国的军事实力很强,但并不具备发起一场直接面对六国的大决战;所以乱世当用重典,商鞅那一套在现在的秦来说,还是非常有市场的,秦昭襄王没有被荀子打动,自然也是有这方面的原因。

如果放在秦朝初创时期,也就是秦始皇那个年代;荀子的这些观点肯定会受到重视;荀子的思想是立足于全天下的百姓,而秦昭襄王作为一方诸侯,他的目光自然也只限于秦国以内了;得不到重用的荀子,最后离开了秦国;不过,荀子虽然离开了秦国,但他还是给秦留下了一颗种子,他的学生李斯,后来助秦始皇兼并六国;也算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文中秦王与荀子对话参考于《荀子.儒效》一文,有删节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pj/16870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