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宥辰读荀子之儒效

发布时间:2020/9/13 5:35:10   点击数:

.02.23

闭门读书的第二十三日

今天早上老伴炖了燕窝,中午包胡萝卜馅儿饺子,

疫情之后她包饺子开始自己和面擀皮,味道自然又升一层。

今天读《荀子儒效》

荀子在稷下学宫曾经“三为祭酒”,

不过他好像没跟齐襄王聊过,

这跟孟子比起来可是差太远了。

虽然没机会跟自己的领导“汇报工作”,

他倒是跑到秦国跟秦昭王“对话”了一回。

“儒无益于人之国。”

秦昭王上来就给了个下马威。

作为回应,

荀子使出浑身解数,

多角度,多层次,摆事实,讲道理,

拼了老命向秦昭王解释儒者的用处,

真的是卑微到泥土里。

当年孟子给齐宣王下了个套,

问他

“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只得“顾左右而言他”。

一个简单的比较,

感觉荀子有点像现在的“社畜”。

荀子后来的故事更low,

他被春申君“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但还是兴致勃勃地去当那个“兰陵令”。

后来春申君的脑袋被从宫墙里扔出来,

他自然也丢了官,

但由于实在无处可去,

只能继续穷忍着,

最终“废死兰陵”。

于是

他终于用行动践行了他所说的

“不用,则退编百姓而悫;必为顺下矣。”

儒效

先秦荀况

秦昭王问孙卿子曰:“儒无益于人之国。”

孙卿子曰:“儒者法先王,隆礼义,谨乎臣子而致贵其上者也。人主用之,则埶在本朝而宜;不用,则退编百姓而悫;必为顺下矣。虽穷困冻餧,必不以邪道为贪。无置锥之地,而明于持社稷之大义。嘄呼而莫之能应,然而通乎财万物,养百姓之经纪。埶在人上,则王公之材也;在人下,则社稷之臣,国君之宝也;虽隐于穷阎漏屋,人莫不贵之,道诚存也。

“仲尼将为司寇,沈犹氏不敢朝饮其羊,公慎氏出其妻,慎溃氏踰境而徙,鲁之粥牛马者不豫贾,修正以待之也。居于阙党,阙党之子弟罔不分,有亲者取多,孝弟以化之也。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儒之为人下如是矣。”

王曰:“然则其为人上何如?”

孙卿曰:“其为人上也,广大矣!志意定乎内,礼节修乎朝,法则度量正乎官,忠信爱利形乎下。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不为也。此若义信乎人矣,通于四海,则天下应之如讙。是何也?则贵名白而天下治也。故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诗曰:‘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夫其为人下也如彼,其为人上也如此,何谓其无益于人之国也!”

昭王曰:“善!”

——《荀子儒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xw/16167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