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古代文学史一考点整理二

发布时间:2021/4/25 19:26:47   点击数:

点击蓝字·   它们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文辞富丽,是先秦说理文的高峰。

总起来看,这些散文作品的发展趋向:是由简而繁,由疏而密,理性和逻辑不断增强。

1、《论语》、《老子》、《墨子》简介

理解:

①《论语》概况

《论语》是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论集,通过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来展示孔子的思想。

②老子及《老子》概况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开山著作,基本保存了老子的思想。

③墨子及《墨子》概况

墨子名翟,是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子》是墨子弟子所著,包括了墨子以及墨家各派的思想。

应用:

①《论语》的文学价值

《论语》通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来展示孔子的思想。从文学表现来看,除那些照录孔子言谈的章节外,有的章节还能够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表现其的形象和性格。

②《老子》的文学特点

《老子》是道家学派开山的理论著作,篇幅简短,文学价值并不甚高,有两点可注意:

1)形象化的说理。《老子》往往通过可感知的有形事物,比譬说明抽象的道理。

2)语句上的韵散结合。《老子》的语句简短而比较整齐,有的整章用韵,有的韵散相间。

③《墨子》的文章特点

1)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

2)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

2、《孟子》雄辩文采

理解:孟子及《孟子》概况

孟子,名轲,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孟子主张行“王道”,施“仁政”,是对孔子思想正统的承袭和发展,后世往往以孟子为“亚圣”,“孔孟”并称。他们开拓的儒家思想传统,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应用:《孟子》文章主要特点

1)《孟子》文章给人的最深刻印象,首先是它的雄辩色彩。孟子的雄辩独具特点:

A.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引导对方投入到自己设置的机彀中来,使对方心悦诚服。

B.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机彀gòu,便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

2)其次,孟子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3、《庄子》:深邃思想和美妙艺术表现的融合

理解:庄子及《庄子》概况

庄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人。《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全是又是一个接一个的寓言组成,形成了它鲜明的基本特征:深邃的思想和美妙艺术表现的融合。

应用:

①简说《庄子》的文学特色即是其寓言特色

《庄子》的寓言,描述了众多形形色色、异彩纷呈的艺术形象,寄寓了振聋发聩的深刻的思想和沉重情感。以下几点最具文学色彩:

1)异彩纷呈的故事:《庄子》以寓言说理,讲述了众多的精彩故事;

2)奇幻谲诡的想象:《庄子》异彩纷呈的故事,是建立在奇幻谲诡的想象之上的;

3)空灵飘忽的文风:《庄子》的每一个故事都形象生动,想象奇幻飘逸,不受常情常理的拘限;

4)谐趣和讥刺横生:读《庄子》,常有会心契意之感;

5)精湛传神的文笔:《庄子》不以写人物为务,但凡涉及人物描写,往往用很少笔墨,就写出了人物鲜明的形神特征。

②综论《庄子》寓言的文学成就

同上

4、《荀子》和《韩非子》

理解:

①理解:荀子及《荀子》概况

荀子,名况,战国后期赵国人,是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荀子和孟子都是先秦儒学的代表人物,但他们的思想不太一致,孟子重仁政倡王道,荀子则隆礼重法。荀子对儒家学说的薪火相传贡献极大,许多儒家经典都是经他传下来的。《荀子》)今存32篇,多为荀子自著。

②理解:韩非子及《韩非子》概况

韩非,战国末韩国公子,喜刑名法术之学。《韩子》55篇,今存,大抵是韩非自著,也有后学或他人之作。

应用:

①《荀子》说理文的文学特征

散文发展到荀子,已经成熟。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

1)长于比喻,但少用寓言。《荀子》中比喻丰富多彩,层出不穷;

2)创作诗和赋:但是荀子的赋是说理的文赋,既不抒情,也无诗样的形体,文学价值不高;荀子的诗作,也是缺乏文采的议论和说理。

②《韩非子》寓言特点

韩非散文最具文学色彩的是他的寓言。韩非寓言的一贯特征是,往往采用历史故事的形式阐明思想。但是由于韩非寓言大多采用历史故事的形式,表现手法又比较单调,较之《庄子》寓言的想象富奇,显得沉闷而缺少姿彩。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xw/16373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