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新闻 >> 张冠梓历史的中国与现实的中国之间的逻
受访者
包弼德,美国近年来极为活跃的中国学家,著名中国历史研究专家,哈佛大学CharlesH.Carswell讲座教授,—年担任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主任及东亚国家资源中心主任,现任哈佛大学分管教学创新的副教务长、地理分析中心主任,国际中国历史地理系统管理委员会主任、国际历史人物数据库项目主任。其著作包括《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年),并与人合编WayswithWords:WritingAboutReadingTextsfromEarlyChina(年)以及《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年)等书。多年来专注于理学的历史角色和地方文化史的研究。他于年出版了《历史上的新儒家》(Neo-confncianisminHistory)。
采访者
张冠梓,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研究员。
采访札记
包弼德教授是美国近年来颇为活跃的中国学家。他的代表作《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以及他所提出的“唐宋转型”的新的阐释,在世界中国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在我刚到哈佛,向他提出访谈请求的时候,他要求我首先听他与柯伟林教授的“中国的传统及其转型”的课程。此次访谈是听了他的一学期课程后,于年12月9日进行的。时任西安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郝瑜教授参加了访谈。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博士候选人罗祎楠参与准备了采访素材。时为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研究生石培培、孟庆沛、赵云梅、王斌参加了录音整理。
0
1
张冠梓:
包弼德教授您好。年8月来哈佛大学的时候,不少人向我推荐选修您讲的课。现在,这个学期快结束了,听了您和柯伟林教授讲授的“中国的传统及其转型”,感到收获很大,同时也有一些需要向您进一步请教的问题。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第一堂课,您播放了年8月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片段,那场面和气势确实让人震撼。我个人觉得,奥运会开幕式的演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体现了当代中国人对世界和对自己的历史文化的理解。您作为中国史研究专家,怎样看待中国人通过这次奥运会展示出来的对自己的文化和历史的诠释?
包弼德:像其他历届奥运会一样,年北京奥运会不只是体育盛事,而且是人类文化交流的重大事件,自然引起了全世界的好奇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xw/164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