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学闻ldquo后圣rdquo

发布时间:2021/7/21 16:24:55   点击数:
白癜风医院为您一查到底 https://m-mip.39.net/woman/mipso_4698985.html

荀子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著名思想家。荀子学识渊博,继承了儒学并有所发展,还能吸收一些别家之长,故在儒学中自成一派。清末民初学者章太炎认为,周公、孔孟之后最能代表儒家发展创新的人物是荀子,推其为“后圣”。

1

利少而义多,为之。

译:利益少,但是道义多,这样的事要做。

—《荀子·修身》

在利与义之间要舍利而取义,强调的是一种修身原则。

2

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

译:赠人以有益之言,比赠人以金石珠玉更显珍贵

—《荀子·非相》

有益的建言对他人事业人生的助益作用。

3

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译:服从真理而不服从君主,服从道义而不服从父命。

—《荀子·子道》

在真理、道义与君令、父命相矛盾时要服从前者,意在强调唯“道”、“义”是从的理念。

4

礼以顺人心为本。

译:礼以顺应人心为根本。

—《荀子·子道》

制定礼仪制度的目的在于顺应人类希望社会井然有序、和谐稳定的心愿。

5

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

译:鸟被逼得走投无路之时就会用嘴啄人,兽到困窘之时就会用爪抓人,人到穷困潦倒之时就会设计骗人。

—《荀子·哀公》

以鸟兽困窘之时的行为为喻,说明人到穷困潦倒之时便会放弃道德操守的原因。

6

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

译:察看一个人的外貌,不如用心体察他的心理;体察他的心理,不如考察他做事的方法。

—《荀子·非相》

对人的考察应当重视其内心与做事的方法,而不应该停留在外表的体貌特征上。

7

贵贤,仁也;贱不肖,亦仁也。

译:尊重贤能的人,是“仁”的表现,鄙视道德不好的人,也是“仁”的表现。

—《荀子·非十二子》

说明“仁”正反两个方面的标准。

8

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译:定居一定要选择适当的邻里,交游一定要接近贤士。

—《荀子·劝学》

要加强道德修养,就应该注意周围环境。

9

生死俱善,人道毕矣。

译:生是人的开始,死是人的终结。开始与终结都做得好,那么他的为人之道就完善了。

—《荀子·劝学》

意在劝人行仁行善,要善始善终。

10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译:赠人以善良之言,好比冬天的衣服一样让人感到温暖;说伤害别人的话,比用矛戟刺人还厉害。

—《荀子·荣辱》

为人说话不可太刻薄。

11

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

译:一个人知道爱惜生命、安于快乐而抛弃礼义,那就好比想长寿而自刎其颈一样。

—《荀子·强国》

此以比喻来说明坚守礼仪对于“贵生乐安”的重要性,强调治国安邦不可缺失礼义的意义。

12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译:君子自己贤能而对他人的疲弱无能也能容忍,自己机智而对他人的愚蠢也可容忍,自己知识广博而对他人的浅薄也能予以宽容,自己道德纯粹而对他人的道德不高也能宽容。

—《荀子·非相》

说明君子要有容人的雅量,不可以自己的标准衡量一切人。

13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译:批评我而又批评得恰当的,他便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而又实事求是的,他便是我的朋友;讨好奉承我的,他便是我的仇人。

—《荀子·修身》

修身养性要有闻过则喜的雅量,要亲近正人君子而远离谄谀小人。这样才有利于自己道德的修炼进步。

14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译:不被荣誉所诱惑,不为诽谤中伤之言所吓倒。

—《荀子·非十二子》

不求虚荣、不做亏德之事,自然可以堂堂正正、问心无愧地做人。

15

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译:大凡是人,往往都有惑于枝节问题而看不清大局的毛病。

—《荀子·解蔽》

说明人性的弱点:看问题不全面,往往惑于表面现象,结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16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

译:说得到,也能做得到,这种人就是国家之宝。

—《荀子·大略》

言行一致、身体力行的人才是治国安邦的有益人才。

17

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

译:嘴巴说好话,行动做坏事,这是国家的妖孽。

—《荀子·大略》

对那些口是心非、伪善无耻之徒的斥责之语。

18

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

译:对于所知道的东西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样,对内是不欺骗自己的良心,对外是不欺骗他人。

—《荀子·儒效》

为人应当诚实。

19

不知其子,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左右。

译:不知儿子的为人,看看他的朋友就清楚了;不知国君是否贤明,看看他左右的大臣是什么德行就知道了。

—《荀子·性恶》

表示教育、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很大。

20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他事矣。

译:君子加强道德修养没有比“诚”更重要的,达到了“诚”的要求也就到了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了。

—《荀子·不苟》

君子必须陶冶和提高自己的思想情操,最好的方法就是诚心诚意地对待每一个人或事。

内容源自网络,仅供学习

声明:崇尚知识分享,专注文化传播。本文转载内容仅供大家学习,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即删。易道与国学鸣谢!

TheEnd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xw/16502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