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荀子解蔽篇第二十一摘录

发布时间:2017/9/20 17:21:19   点击数:

《荀子》共三十二篇,解蔽篇是第二十一篇。解蔽即化解去除蒙蔽之意。下面我们一起摘读《荀子·解蔽篇第二十一》原文和译文。

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故为蔽?欲为蔽,恶为蔽;始为蔽,终为蔽;远为蔽,近为蔽;博为蔽,浅为蔽;古为蔽,今为蔽。凡万物异则莫不相为蔽,此心术之公患也。圣人知心术之患,见蔽塞之祸,故无欲无恶,无始无终,无近无远,无博无浅,无古无今,兼陈万物而中县衡焉。是故众异不得相蔽以乱其伦也。

大凡人的毛病,是被事物的某一个局部所蒙蔽而不明白全局性的大道理。……什么会造成蒙蔽呢?欲望会造成蒙蔽,憎恶也会造成蒙蔽;只看到开始会造成蒙蔽,只看到终了也会造成蒙蔽;只看到远处会造成蒙蔽,只看到近处也会造成蒙蔽;知识广博会造成蒙蔽,知识浅陋也会造成蒙蔽;只了解古代会造成蒙蔽,只知道现在也会造成蒙蔽。大凡事物都有自身的特性,因此相互之间就会造成蒙蔽,这是人的心理或思想上一个普遍的缺陷。圣人知道思想方法上的毛病,看到被蒙蔽的祸患,所以既不任凭爱好、又不任凭憎恶,既不是只看到开始、又不是只看到终了,既不是只看到近处、又不是只看到远处,既不只务广博、又不安于浅陋,既不是只了解古代、又不是只知道现在,而是同时把各种事物排列在一起并在其中根据一定的标准来进行权衡,取舍主次。所以众多的差异与对立面就不能互相掩盖蒙蔽以致混乱了条理。

1

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心未尝不臧也,然而有所谓虚;心未尝不满也,然而有所谓一;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志也者,臧也;然而有所谓虚,不以所已臧害所将受谓之虚。心生而有知,知而有异;异也者,同时兼知之;同时兼知之,两也;然而有所谓一,不以夫一害此一谓之壹。心卧则梦,偷则自行,使之则谋,故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未得道而求道者,谓之虚壹而静,作之则。将须道者之虚则人,将事道者之壹则尽,将思道者之静则察。知道察,知道行,体道者也。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

人靠什么来了解道呢?回答说:靠心。心靠什么来了解道呢?回答说:靠虚心、专心和静心。心从来没有不储藏信息的时候,但却有所谓虚;心从来没有不同时装满着多种信息的时候,但却有所谓专;心从来没有不活动的时候,但却有所谓静。人生下来就有智能,有了智能就有记忆;记忆,也就是储藏信息;但是有所谓虚,不让已经储藏在心中的见识去妨害将要接受的知识就叫做虚心。心生来就有智能,有了智能就能区别不同的事物;区别不同的事物,也就是同时了解了它们;同时了解它们,也就是要彼此兼顾;但是有所谓专,不让那一种事物来妨害对这一种事物的认识就叫做专心。人睡着了心就会做梦,懈怠的时候就会擅自驰骋想象,使用它的时候就会思考谋划,所以心从来没有不活动的时候;但是有所谓静,不让幻梦和烦杂的胡思乱想来扰乱智慧就叫做静心。对于还没有掌握道而追求道的人,要告诉他们虚心、专心和静心的道理,以作为他们的行动准则。想要求得道的人,达到了虚心的地步就能够得到道;想要奉行道的人,达到了专心的地步就能够穷尽道的全部;想要探索道的人,达到了静心的地步就能够明察道。懂得了“道”的明察事物的能力,懂得了“道”的实际功效,这就是实践道的人。达到了虚心、专心与静心的境界,这叫做最大的清彻澄明。

2

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无所受令。自禁也,自使也,自夺也,自取也,自行也,自止也。故口可劫而使墨云,形可劫而使屈申,心不可劫而使易意,是之则受,非之则辞。故曰:心容,其择也无禁必自见,其物也杂博,其情之至也不贰。

心是身体的主宰,是精神的主管,它发号施令而不从什么地方接受命令。它自己限制自己,自己驱使自己,自己决定抛弃什么,自己决定接受什么,自己行动,自己停止。所以,嘴巴可以强迫它沉默或说话,身体可以强迫它弯屈或伸直,心不可以强迫它改变意志,它认为什么对就接受,认为什么错就拒绝。所以说,心采纳外界事物的时候,它的选择是不受什么限制的,而一定根据自己的见解;它认识的事物虽然繁杂而广泛,但它的精诚到来时是不会三心二意的。

3

故曰:心枝则无知,倾则不精,贰则疑惑。以赞稽之,万物可兼知也。身尽其故,则美。类不可两也,故知者择一而壹焉。…….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好稼者众矣,而后稷独传者,壹也;好乐者众矣,而夔独传者,壹也;好义者众矣,而舜独传者,壹也。倕作弓,浮游作矢,而羿精于射;奚仲作车,乘杜作乘马,而造父精于御。自古及今,未尝有两而能精者也。曾子曰:“是其庭可以搏鼠,恶能与我歌矣?”

所以说:思想发散浅薄就学不到真正的知识,思想认识偏斜就不能掌握精华,思想不专一就会疑惑矛盾重重。如果用专心一致的态度去考察,那么万事万物都可以被深入了解。亲自透彻地了解万事万物的所以然,那就完美了。不可能同时去深入研究掌握两种不同的事情,所以明智的人选择其一而专心致志地去研究它。…….古代喜欢写字的人很多,但只有仓颉一个人的名声流传了下来,这是因为他用心专一啊;喜欢种庄稼的人很多,但只有后稷一个人的名声流传了下来,这是因为他用心专一啊;爱好音乐的人很多,但只有夔一个人的名声流传了下来,这是因为他用心专一啊;爱好道义的人很多,但只有舜一个人的名声流传了下来,这是因为他用心专一啊。倕制造了弓,浮游创造了箭,而羿善于射箭;奚仲制造了车,乘杜发明了用四匹马拉车,而造父精通驾车。从古到今,还从来没有过因为三心二意而能专精某项事业的人。曾子说:“唱歌的时候看着那打节拍的棍棒而心想可以用它来打老鼠,又怎么能和我一起唱歌呢?”

4

赞赏

长按







































北京青少年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那里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zz/1350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