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作者 >> 电影失孤原型郭刚堂,万里骑行寻子十八
这是来自山东聊城的郭刚堂,是前段时间热映电影《失孤》里主人公的原型。
年,郭刚堂两岁半的儿子被人贩子拐走,从此他便开始了长达十八年的漫漫寻子路。十八年来,郭刚堂去过21个省、个城市,走过近60万公里路,报废了十多辆摩托车。一辆摩托车,加上一面印有两岁孩子照片和相关信息的旗子,早已成为郭刚堂出行寻子的标志。一路上,他经历过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乞讨、被敲诈、露宿街头……
尽管如此,他也始终没有放弃寻找孩子。不幸的是,十八年过去,郭刚堂仍没能找到孩子。但幸运的是,在此期间郭刚堂遇见了许多和他同样遭遇的父母,他积极地帮助这些父母发布信息,搜寻线索。至今,郭刚堂已帮助几十位走失的老人和被拐的儿童重新回归家庭。
年,郭刚堂两岁的儿子郭振被人贩子抱走。发动亲友拉网式搜索,无济于事,郭刚堂骑上摩托车开始了天涯寻亲。就是《失孤》中那样一辆摩托车,插着印着儿子照片和信息的旗子,一个破旧的黑色挎包里塞满寻人启事,两件换洗衣服,还有一挂妻子做的东昌府工艺葫芦,那是一路的盘缠。
以山东聊城的家为起点,北到漠河,南到海南,十几年里,除去新疆、西藏,郭刚堂骑着它,走遍了其余所有省份,走遍了每个可能有消息的犄角旮旯。
(郭刚堂走遍了数十个省份,这只是他用过的部分地图)
儿子刚走失一两年,有次骑到河南,兜里只剩一毛五分钱,太饿了就找了一家面馆,老板看着面善,郭刚堂小声问:“您能不能……”后面的话没说出口,眼泪上涌,郭刚堂扭到一边攥紧拳头捶地。多年后回忆起那个场景,郭刚堂觉得那是和前半生的自己决裂的时刻。
乞讨、流浪,为了省钱找寺庙道观借宿。饭馆老板、街头混混、桥洞里占地盘的流浪汉,怕跟人起冲突误事儿,所有挑衅、嘲笑、刁难都不去理会。明明笑不出来,也要硬挤出张笑脸,求这一路上的人行个方便。唯一一次大冲突是有年在河北,路边吃饭时碰到几个醉汉,原本挨了几下可以忍过去,但对方把旗子从摩托车上扯下,在孩子的照片上跺了几脚。挨完揍推着摩托车走了一会儿,郭刚堂忍不了了,折回去和他们打了起来。年轻时是个体育能手,最后竟也算不得吃亏。
有年冬天在内蒙古,看着地图上镇子和镇子离得挺近,但真骑起来,荒野里一处人烟都没有。风刮在脸上像刀子,手指上裂开口子,不敢动。半夜实在骑不动了,躲在一个小土堆背身休息,困意袭来,零下30几度,郭刚堂知道一旦睡过去人也就没了。他就在旷野里蹦跶着取暖,挺到天明。
有没有想过放弃?
只有一次,骑到大别山碰到大雨。山里的邪风让雨点加速,石子一般抽在头盔上,发出爆炸一样的声音。山路上,摩托车推不动,雨水灌到头盔里顺着头皮往下淌,郭刚堂在心里骂,老天爷,我都已经这样了,这雨就不能停吗?风就不能小点儿吗?老天爷没听,一股强风把郭刚堂和破摩托一齐拍在山路上,所幸路一侧有一排一尺多宽的水泥桩,不然掉下去就是悬崖。卡在水泥桩中间望悬崖,郭刚堂觉得跳下去把一切了结也挺好。“不是想放弃郭振,是想放弃自己。”
但这时候,歪斜的摩托车后座上的旗子还在风雨里飘着,发着啪啪的声响。他幻听了,那声响像是郭振在说,“爸爸别难过,我一直陪着你呢。”
“儿子,你在哪儿啊?爸爸找你回家。”天南海北地找,不管摩托车后面的旗子换过多少面,这句话一直用最大的字体印在最醒目的位置。骑行的时候,郭刚堂喜欢听身后旗子抖在风中的声音,他觉得和郭振在一起。
郭刚堂说,那些年皮肉上遭受的痛苦更像是赎罪。只有在路上,他才觉得对得起儿子。
(这是一家三口唯一的合影,郭刚堂视为珍宝)
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郭刚堂接触到了“宝贝回家寻子网”的志愿者。通过和志愿者的交流,郭刚堂突然意识到原来被拐及走丢孩子的群体,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庞大。从那时起,郭刚堂开始和志愿者结伴行动,并成功建立了“天涯寻亲”网站,寻找的范围不再仅限于孩子,被拐的妇女和走失的老人也进入了志愿者群体的视野。
我们还是要把这条信息转发出去:
郭振,现年20岁,年9月21日,2岁半的郭振在山东聊城开发区被拐。孩子左脚小脚趾和脚面之间有烫伤的疤痕,两只耳朵外侧有明显的尖尖。
赞赏
长按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白癜风的食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zz/13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