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原创分享丨罪与爱的光辉书评愤怒

发布时间:2017/11/3 14:47:28   点击数:
《愤怒》确实是一部严惩损耗作家身心的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学“义无反故”地走向媚俗和媚权、走向娱乐和游戏的时候,《愤怒》的出现具有标杆性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一部挽回中国当代文学声誉的优秀之作。作家本人勇敢站出来,申明我们的罪和我们的爱。作家所要捍卫的不是人的个性的相对价值,乃是其绝对价值,——保卫每个给定的个体的绝对价值,它永远也不能仅仅成为手段,无论为了什么目的。——徐杰我一直认为这世上作家也是英雄。他们在这浮华的社会敢于面对人性深处真实的东西,将真正血淋淋的事实揭示给世人看,让人在受到震动的同时灵魂和精神得以升华。在我们即将或者已经迷失在浮世的时候很给予当头一棒。《愤怒》正是一本这样的书。北村没有语出惊人的造势,也没有故事情节的荒诞隐喻,更没有浮躁作家的跟风赴势。在读他的《愤怒》之后,我开始喜欢这个作家。他给你的只是真真实实的描写,但却呈现写实一样的场景和情节。你会感觉一种声音在他的作品里,有人对你大喊:生活就他妈是这样了,你要怎么办?你能怎么办?这是为什么?!这些提问会让你觉得喘不过气来,不由自主的产生探求欲,进入作家想要理性思考的问题中。北村说:人的罪有两种,一种是行为的,就是犯的罪行;另一种是心里犯的罪,你虽然没有做出来,但你想做,你在心里已经做了,这叫罪性。不一定要犯出罪行来,但每一个人都有罪性。大一的时候从图书馆借到这本书,一口气看完。后来陆续借阅过多次,推荐过不少人来看。个人觉得,信仰之力乃是书中最主要的东西。信仰是一种神圣的东西。北村故事中的主人公李百义最后在法庭上的演讲无疑是本书的亮点同时也是作家的一种夸大和自我信仰的展示。他告诉人们,罪与爱是对立的,一个人不可能无罪,也不可能无爱。个人的信仰决定了个体精神世界中的罪与爱。法庭上的演讲揭示了一个让人揪心却必须接受的事实——受苦者与施虐者之间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唯一不同的是权柄的与否。李百义在意识到自己也在代表权柄的时候,十几年从来没有慌乱过的心也开始慌乱起来。任何人都没有审判别人的权利,只有当他代表权柄的时候,才能制裁罪人。近期网络上也出了个李百义。杭州叔侄强奸冤案受害人张高平十年后改判无罪,他在法庭上说:你们今天是法官和检察官,但你们的子孙不一定是。如果没有法律和制度的保障的话,你们的子孙也可以被冤枉,也可能徘徊在死刑的边缘。看,受苦者与施虐者,仅仅隔着一个权柄。李百义说自己看到乡亲们抢翻了车的橘子时,自己在旁边虽然没有抢,但心里还是很难受。因为他虽没有抢,但是他嫉妒了。由此可见,这个世界所有的罪,我们都是参与者——罪行和罪性仅仅是两种不同的犯罪形式。李百义在法庭上的演讲,超越了中国文化传统中,儒家孟子对荀子的人性善恶论。他不仅是罪犯,更是哲学家。正是意识到每个人都有罪这一点,他看到了自己的罪,看到了别人的罪,于是他选择了极端的方式来赎罪。“既然有这么美丽的世界,为什么没有美丽的人生呢?”这是李百义在法庭上的追问。以前参与李百义的劫富济贫计划的战友,有的如老六,混淆善恶,圆滑的作为商人生活在这个世界;有的如张德彪,无视善恶,最终走向法律的禁区。圣经上说:“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接受不接受,这是个人的问题。监狱的围墙已隐约可见,朝阳照临它,镀上一层金色光芒。好像天国的景色。小说的结尾,爱的回归。你的罪与爱,回归了吗?

赞赏

长按







































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治的好
白癜风吃什么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zz/1393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