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权威教育部考试中心首次公开2018年

发布时间:2017/12/6 16:25:57   点击数:

年的高考试题有哪些特色和亮点?如何多渠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方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考是如何承载为国选人育人的重大使命的?为此人民日报记者专访了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

年的高考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载体,考试中心主任对相关试题做出了很高评价,说明这样的出题策略符合国家的育人要求和高考选拔思路,也说明这对乃至未来的高考备考,具有导向性的作用!

1

年高考试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文化味道浓厚。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姜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出发,提出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必须世代传承的文化根脉、文化基因,也是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无论是服务选才,还是引导教学,高考都应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

年高考充分体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覆盖各个学科。具体来说,试题呈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哪些方面?

姜钢:年高考试题精心萃取思想精华,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展现中华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体悟跨越时空的独特魅力。

语文着重于展示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德情操。全国卷名篇默写中,庄子《逍遥游》、荀子《劝学》、曹操《观沧海》、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刘禹锡《陋室铭》、杜牧《阿房宫赋》呈现出了自我超越、自省好学、乐观进取、推己及人、洁身自好、责任担当等优良品质。全国I卷古代诗歌阅读选取欧阳修的《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借以强调中国选拔人才历来德行为先的传统,试题要求考生赏析诗中“下笔春蚕食叶声”的精妙之处,也表达出对他们“如春蚕食叶而不断成长”的殷切期望与美好祝福。

数学科试题加强中国古代数学文化的渗透,强调中国古代数学文化的传统特色。全国Ⅱ卷第3题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算法统宗》引入,阐明试题的数学史背景,激发考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全国Ⅰ卷第2题以我国太极图中的阴阳鱼为原型,设计几何概型以及几何概率计算问题,可以使考生了解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

年高考是如何利用考试这一特殊方式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提升考试育人效果的?

姜钢:年高考命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架起试题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渗透学科思想方法,学生有兴趣、感受深、易接受,有利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契合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整体提升了考试的育人效果。

语文注重“以文载道”,如文言文试题引导学生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位。浙江卷引用《论语》中孔子与子贡、颜渊的两段对话,测试考生文言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导品评古人平等善诱、好学勤勉、谦虚恭顺等良好品质;山东卷谢贞聪敏好学、孝敬父母、忠诚正直;江苏卷汪中专心学术、正直友善、笃于亲情;上海卷李大亮宽厚仁爱、智勇双全、忠于职守;天津卷王充恭顺仁爱、好学深思、廉洁清高。

历史学科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通过古今对照,指引学生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文综全国Ⅲ卷第40题,通过17世纪郑成功收复和建设台湾这一历史事件,要求考生概括荷兰侵占中国领土的事实和台湾的收复在促进国家统一方面的意义。通过作答,考生加深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的认识,台湾的回归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增强了两岸人民的民族和文化认同,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思想。

地理试题立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背景材料,使传统文化具体化。文综全国Ⅲ卷1—3题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剪纸为载体,通过人文景观去考查背后蕴含的地理特征、地理过程,最终落脚到和谐共生的人地关系。

4

年高考试题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产生哪些影响?

姜钢:年高考“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命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与时代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促进学生培养文化探究和创新意识,培育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现高考为国选人育人的重大使命。

全国II卷作文“中华名句用用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材料,突出了语文学科育人的鲜明特点和独特优势。该作文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等六句分别来自不同时期的中华名句并列齐观,包含自强奋发、家国之爱、豁达自信、敢于担当等丰富内涵,涉及个人、社会与家国等不同层面,既各自独立、言简意赅,又彼此关联、声气相通。试题明确要求考生“合理引用”二三名句,引导考生在亲身使用中感受名句的魅力和活力,体悟转化发展传统的可能性。试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激活名句的内在生命力,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感受文化魅力,思考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自信。

历史学科重点考查国史、党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如全国II卷第41题,以清朝盛世雍正年间、中国近代洋务时期、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三个不同时段的矿业政策为线索,反映出长时段国家历史巨变和求富求强的轨迹,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英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中外文化的对话与交流,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全国I卷写作设置了考生教外国朋友学习汉语的情境,要求考生给外国朋友写封邮件告知上课计划,内容包括学习唐诗和了解唐朝的历史。全国II卷写作要求考生给外教写封邮件邀请他参观中国剪纸艺术展。这些情境设置真实,任务要求符合学生能力水平,又自然融入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外语、了解外部世界的同时,运用中国元素讲好中国故事,也引导学生在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明成果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

高考如何备战?

各科命题方向预测往下看

  年《考试大纲》进行了修订,高考命题贯彻考纲修订精神,在命题理念、考试内容、试题设计等方面都有所改变,这对高考的各科复习备考提出了明确的指引。

  语文:阅读“关键能力”的培养很重要

  高考语文将扩大文本选取范围。论述类文本将多选用论文和时评,考查逻辑论证和批判推理能力;实用类文本将多选用新闻和报告,考查信息处理和超文本阅读能力;文学类文本将多选用小说和散文,考查审美鉴赏能力。

  高考语文阅读反映了信息时代阅读的特点和要求,将全方位考查阅读的“关键能力”。学生在阅读广度、数量、速度上要下大工夫。只有全面培养阅读能力、文学素养和思维品质,才能笑傲今后的高考考场!

  数学:逻辑推理能力要比刷更多题重要

  高考数学将把考查逻辑推理能力作为重要任务,以数学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缜密思维、严格推理的能力。同时,通过多种渠道渗透数学文化,如有的试题将通过数学史展示数学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有的将通过揭示知识的产生背景和形成过程,体现数学的创造、发现和发展特点;有的将通过对数学思维方法的总结、提炼,呈现数学的思想性。

  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尽快养成

  高考英语将通过深度发掘语篇材料思想内涵,突出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交际能力、人文底蕴的养成。

  如阅读理解部分可能选取科技创新、环境保护、一带一路、遗产保护等话题文章设计试题,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体悟和谐发展之道。

  文科综合:学科素养不是一句空话

  高考文科综合将注重创新试题设计、挖掘时代主题、构建问题情境,突出地理、思想政治、历史学科所独具的思维与分析方法。

  如地理试题将更加注重反映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价值取向,将地理学思想方法自然、贴切地融入素材。

  思想政治学科将精心选择能够更好地承载学科知识、反映学科特色的素材,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代,更好地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历史学科将更加注重考查历史思维过程与方法,如学生对历史事实和历史叙述这两种不同史学概念的理解和辨别程度。

  理科综合:新知识或拓展信息将更多出现

  高考理科综合将坚持把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考查渗透到命题全过程,向学生提供新知识或原有知识的延伸拓展信息,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如化学试题可能增加化学反应图形和性能关联图形的体裁,让学生在获得化学信息的基础上,回归到基本反应原理和物质结构知识中去。通过延伸基本知识,在培养学生自学和探究精神方面也进行积极探索。

  物理学科通过将动量和近代物理作为必考内容进行考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更多有力工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实际现象,理解更深层次问题。

  生物学科要求学生能够对生物学问题进行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和实施计划、得出结论、科学表达等;同时,要求学生具备实验设计、实验结果预测的能力。

  

本文来源

教育部考试中心、考试服务平台、中国教育报,编辑综合整理。

责编:苏研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病的医院
北京哪有看白癜风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zz/1427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