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荀子的管理精华荀子选拔将才的方法和不

发布时间:2021/6/11 15:09:54   点击数:

导读

上篇中讲到赵王向荀子请教“为将之道”。荀子把为将之道总结为六术、五权、三至,加上恭敬、无旷两个重要条件。第三篇主要介绍了荀子的为将之道的总原则,即“知莫大于弃疑,行莫大于无过,事莫大于无悔;事至无悔而止矣,不可必也”,以及荀子的管理精华之六术,我总结成“管理十二字决”即是“威严、明信、周密、快速、机密、行稳”。本篇继续讲述荀子的为将之道的“五权”。

五权

无欲将而恶废,无怠胜而忘败,无威内而轻外,无见其利而不顾其害,凡虑事欲熟而用财欲泰,夫是之谓五权。——《资治通鉴.卷六》

解说:本段荀子讲述了治军治国应权衡之五事。“权”在古书中常见的意义是“秤锤”。秤锤用来衡量重量,故“权”又引申指衡量,又指权力、权利、权势。衡量事物讲究灵活变通,所以“权”还引申指应变、变通。用权的中心是在于调节各个方面的关系,维持相对平衡。五权”是五种权变,五种能够掌握变化的能力。既然我们已经了解”权“是变化动态的,其实事务也是处于不停变化之中的,所以荀子在这里要教会我们的是权谋灵活变通的方法。

(一)无欲将而恶废

不要为保住自己将领的职位和权力而放弃自己取胜的策略,去迁就迎合君王的主张。

以上是字面上的翻译。感觉句意平平,没有什么好学的。其实想要学习真正的学问,就得好好琢磨琢磨。理解这句话其实从字面上并不好理解,但是这句话如果从人性的角度来讲解就豁然开朗了。

一个人要成为大将了,成为领导了,“欲将”意味着你马上要掌握部队、掌握大量资源了。每个人都想成就一番事业,觉得自己成为了将军,成为了领导者,自己肯定是出师无不利,一定会出师必胜,一定会是王者归来。但是事实上怎么样?事实上即使是诸葛亮这种千古难遇之才在领导方面、军事方面也都是有失误与失败之处的。

“恶废”的意思是你不要老是想着事情一定会成功,事情有正反两面,也可能会失败。成功的同时,你要想到会失败。你不要讨厌去考虑失败的事情。荀子就这里就是要教你时时刻刻要警醒,考虑事情要周全。正是由于接受命令前你就考虑了导致失败的种种因素,你成功的可能越大,失败的可能越小。

(二)无怠胜而忘败

不要因急于胜利而忘记还有失败的可能。

胜和败是相对的两面,你一味求胜,就会求败。你先要能够败,才能胜。历史上有很多反败为胜的案例。

(三)无威内而轻外

不要对内威慑,而对外轻敌。

你已经成为掌握权力的人,成为了领导者,这个时候,伴随权力的还有威严,你不要把威风与权力用在内部,而轻视外部的敌人。我前面几篇文章着重写了纸上谈兵的赵括,他就有这个特征。荀子说是的”无威内而轻外“,赵括就恰恰相反,他”威内而轻外“。

威内——赵母讲"赵括刚刚做了大将,就向东高坐,接受拜见,大小军官没人敢抬头正脸看他。大王赏给他的金银绸缎,全部拿回家藏起来,每天忙于察看有什么良田美宅可买的就买下。”你看看赵大将军好大的威风,大小军官在他面前没有人敢抬头的。

轻外:赵括从小学习兵法时,就自以为天下无人可比。

(四)无见其利而不顾其害

不要见到利益而不顾忌它的害处。

(五)凡虑事欲熟而用财欲泰

考虑问题要仔细周详而使用钱财要慷慨宽裕。

这里面我要着重讲解一下“泰”,荀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所以荀子的思想理论中也处处不离儒家学说。《论语》:君子泰而不骄。意为态度安详舒泰却不骄傲。这是《论语》中的五美,五美是“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君子应具备的五种美好的品德中,就有”泰而不骄“。

”泰“这里还有”国泰民安“的意思,是讲君子的用心。君子用兵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国泰民安“,平定天下的暴行,让天下回归和平。”

“欲泰”就是想要天下太平,国泰民安。

这些称为‘五权’。

五权用在企业中同样适用,也是企业领导者需要重点考虑的范畴。所谓君子不器。未完待续,下篇继续......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zz/16448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