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作者 >> 黄玉顺孟荀整合与中国社会现代化问题
今天应当怎样对待孟荀?这是儒学复兴的一个重大课题。孟荀思想本身具有复杂性乃至矛盾性;并且它们向来就是随着生活方式的演变和社会形态的转换而不断地被重新诠释、塑造和利用的,其影响力也随之而消长。
在中国社会从王权封建转向皇权专制之际,荀学兴盛,这表明荀学中确实存在着法家专制主义因素。皇权帝国时代“独尊儒术”,于是有法家之嫌的荀学衰退,而作为儒学正宗的孟学兴起;但荀学却仍以隐蔽的形式发挥着重大甚至根本的作用,这就是专制权力的“阳儒阴法”政治路线。
而在中国社会走向现代性之际,荀学复兴,这表明荀学中存在着有助于现代性启蒙的思想资源。但荀学的现代复兴乃是伴随着儒学的现代复兴而来的,所以孟学并未因此而衰退,这就意味着必须整合孟荀,而整合的前提是根据现代价值来分别对孟荀思想加以“损益”。
孟子;荀子;整合;中国社会现代化
”今天应当怎样对待孟子和荀子?是肯定还是否定?是将两者对立起来还是整合起来?对于这些问题,即便持有相同的现代价值立场的学者(非此立场的观点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也都充满争论,而且看起来不会有结果,因为双方都能从孟荀的言论中找到自己的证据。
这说明孟荀思想本身就存在着复杂性甚至矛盾性,从而表明现有的研究思路是行不通的,必须另辟蹊径。本文将从观察“中国社会形态的转换”与“孟荀思想影响的消长”之间的关联来加以分析,以确定我们今天对孟子与荀子所应有的态度。
何以如此?我曾说过:现有的儒学史、中国哲学史的叙述,“往往脱离了儒学的历史时代性质,成为一种纯粹的概念游戏,遮蔽了儒学的时代特征真相”;儒学“被叙述为某种无关乎现实、无关乎生活的自娱自乐的东西”,“标识为一个单一的纯粹的学术形态,掩盖或遮蔽了其中所存在的重大的时代转换问题”[①]。
但事实上,任何思想都是时代的产物,其对当世和后世的影响力也随社会形态的转换而变化消长;中国传统思想学术与现实政治的关系尤其密切,即诸子百家都是“务为治者”[②]。孟荀思想亦然,其实都是在不同时代“被诠释的孟荀”甚至“被利用的孟荀”;这种诠释与利用会凸显、放大、甚至改造其思想中的某些方面,换言之,孟荀思想本身就是被不断地重塑的。
因此,本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zz/164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