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夫妻合葬中的过仙桥另一个世界的破

发布时间:2023/5/16 11:19:14   点击数:
北京看扁平疣的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8833387258790876&wfr=spider&for=pc

在中国人的死亡观念与墓葬观念中,始终相信人活着的时候是什么样,死去以后还会是什么样。

“事死如生”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活人为逝者修建的陵墓以及随葬物品全都是模仿活着的时候,并称之为“事死如生”。

《荀子·礼论》:“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夫妻,作为社会中最基础的关系组成,自古及今,也一直遵循“生则同衾,死则同穴”的爱情丧葬观念,合葬制度应运而生。

合葬现象,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磁山文化,距今约年。

到了距今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合葬现象开始盛行起来,各种形式的合葬也呈现多样化,甚至出现了同性双人合葬以及同性多人合葬。

合葬文化

在《史记》之中,便有了孔子父母合葬的记载:

“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陬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幼时,父亲去世,年幼的孔子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父亲葬在哪里。直到孔子母亲去世之后,打算将母亲与父亲合葬。

但不知道父亲的墓穴所在,只能先将灵柩停放在五父衢路旁,直到亲戚朋友将父亲安葬之处告知后,再把母亲的灵柩送往与其合葬。

可见,春秋时期,夫妻合葬已经成了墓葬制度的一个重要环节。

夫妻合葬

时间到了汉代,汉代时编户齐民政策,突出了家庭的核心地位。

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下,儒家强调人伦关系的重要性也逐渐深入人心,也进一步推进强化了夫妻关系,也推动了夫妻合葬形式的发展。

汉代时,出现了“同穴合葬”与“异穴合葬”两种形式的夫妻合葬形式。

“同穴合葬”,顾名思义,夫妻双方葬于同一个坟茔墓穴之中;

“异穴合葬”也称同茔异穴,即夫妻分别在两个相互紧靠的墓穴中。

此后,到了晋朝,出现了“并穴合葬”,即夫妻双方在同一墓穴的不同墓室之中。

“过仙桥”

年5月17日,考古工作者在对湖南宁乡市宁韶高速二标段坝塘镇南芬塘村杨家湾地段对一片古墓群进行发掘时,发现了一座特殊的北宋夫妻合葬墓。

这座墓穴采用的是“并穴合葬”,墓冢中有两个相邻的墓室,本应将其隔断开来的墙上却出现了一扇“小窗”,俗称“过仙桥”。

“过仙桥”,最初在汉代时作为异穴向同穴过度的一个产物,两个相连墓室墙上的一个土洞,寓意墓主夫妻在死后,依旧可以通过此处进行交流。

此后随着墓葬形式的不断发展,部分墓葬依旧保留了“过仙桥”这一设置,绵延千年,直到宋代。

古时亦有“破镜重圆”一说,指的是丧葬中的破镜习俗,即将一面完整的铜镜分成两半,各置与夫妻双方墓穴之中,寓意“长相思,勿相忘”之意。

相比于如今社会浮躁的爱情观、择偶观。

古时物质生活并不丰富,却能生时举案齐眉,死后长相厮守,想来,最美好的情感亦不过如此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zz/16845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