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河间市为什么悼念这个人

发布时间:2017/12/3 10:46:52   点击数:
导语

年2月12日,河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占强一行代表市委、市政府,亲赴石家庄沉痛悼念夏传才先生,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彦恒陪同。   夏传才先生于2月7日溘然长逝,先生因深入研究《诗经》,与《毛诗》发祥地的河间,结下了不解之缘。   夏传才先生,生前曾多次到河间拜谒毛公墓、考察《诗经》文化传承、参加《诗经》研讨会,为弘扬传播诗经文化、打造“文化之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夏传才为中国诗经研究会会长,被学界称为诗经泰斗,其《诗经》的研究成果在国际领先。其对诗经文化作出的突出贡献,河间受益最多,同时他也赢得了河间人民的敬仰和尊崇。   在悼念期间,王占强一行在夏老遗像前庄严敬挽,并对其家属进行了慰问。

夏传才先生生平

文/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杜志勇

  夏传才(.11.15—.02.07),安徽亳州人,曾用笔名夏穆天、穆天、暮天、罗克、尚继愚等。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诗人、教育家、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先生年毕业于南方大学中文系,14岁即投身革命,组织地下工作,历任晋察冀边区民政处、军区民运部干事。解放后,先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河北师范学院教师、《河北师范学院学报》主编、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兼任中国诗经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名誉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获得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荣誉奖、河北师范大学教育贡献奖。

  先生精研《诗经》,著述等身。年,出版《诗经研究史概要》,这是第一部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诗经》学史。随后,《诗经语言艺术》《诗经语言艺术新编》《思无邪斋诗经论稿》《思无邪斋文钞》《二十世纪诗经学》《不学诗,何以言》等一批《诗经》学专著相继问世;论文更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此外主编《诗经要籍集成》《诗经要籍集成二编》《世界汉学诗经学》《诗经学大辞典》等大型《诗经》研究丛书和工具书。先生因此形成了鲜明的学术个性,享誉学界。年8月,发起成立中国诗经学会,当选首任会长,为海内外《诗经》研究搭建平台。在先生领导下,学会不仅将年会论文结集出版,还定期出版《诗经研究丛刊》,推动了中国《诗经》学研究的发展。除《诗经》研究外,先生还有《十三经概论》《论语趣读》《诗词入门》《建安文学全书》(主编)等著述问世,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一代名家的深厚学殖。

  先生自参加革命开始,便与文学创作结缘。抗日战争时期,以笔为枪,先后发表长诗《麦丛里的人群》《孤岛夜曲》《在北方》等;解放后,先生的诗歌创作先后结集为《双贝集》《七十前集》《思无邪斋诗钞》出版。先生之诗,引发研究者   先生自年到大学任教,自编教材多种,所讲课程涉及中国古代文学、文学理论、外国文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先生皆以学生成才为要务,奖掖后进,不遗余力,桃李遍布天下,影响学界深远。

  先生还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年先生主编《河北师范学院学报》,开领新风,荟萃名家,很快使之成为国内社科成果重要的刊发阵地。年先生发起创办河北刊授学院,自编教材,培养培训省内干部职工十三万余人。在全国自学考试尚未起步的情况下,先生此举,实开时代风气先河。年先生又与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楚庄携手共同创办燕赵学院,成为文革后国内涌现的第一所民办大学。先生一生历尽磨难、三陷囹圄,监禁、流放长达23载,英壮之年,几乎蹉跎殆尽。以将入耳顺之年,又老骥伏枥、旌旗重展,毅然干出了一番辉煌的事业!

  夏传才先生千古!

夏传才先生在毛诗发祥地考察暨国际研讨会的发言热词琅琊榜TOP

热词琅琊榜TOP5

这次会议,是经河北省河间市人民政府发起,由中国诗经学会和河间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我们邀请的来宾不多,是开一个小规模、高层次的座谈会。会议的内容是请专家学者们来河间考察,以后座谈研讨,为重建毛公书院、建立诗经碑林、建立诗经博物馆出谋划策,共同制订一个修建的基本方案,然后由河间市施工建设。对于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对于加强河间地区文化建设,使河间市面向全国、面向世界,推进地方经济建设的进一步繁荣,都是有意义的事。

▲夏传才先生在考察暨国际研讨会发言

  《诗经》是中华文化的元典,也是东亚和汉字文化圈各国共同的经典。现据确切的史料证明,《诗经》早在公元七世纪已西传至罗马,公元十七世纪译介到整个欧洲,从十八世纪起成为世界汉学的热点。美国学者称:希腊史诗、莎士比亚戏剧、中国的《诗经》鼎足而立,是古代世界的三大不朽杰作。德国大诗人哥德读《诗经》赞叹不已;20世纪美国新诗运动领袖、意象派大师庞德翻译《诗经》,提倡西方诗人学习以《诗经》为源头的中国古典诗的意象。《诗经》对于西方文化交流、促进世界文学的发展一直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肯定地说,全世界各民族的每所大学的文学课,今天都在讲读《诗经》。现在全世界读的《诗经》,与燕赵大地,尤其是与河间,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河间的人民和这块土地,对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将它重新整理编订,成为儒家的经典之一。当时不具备印刷出版条件,只有竹简木牍,主要靠口耳相传,传授者不同,经文和讲解也有差异。汉初传《诗》多家,主要有鲁、齐、韩、毛四家。鲁、齐、韩三家《诗》后来失传了,只有毛《诗》一家传下来,当时称《毛诗》,《毛诗》就是毛公传下来的《诗经》,也就是我们现在读的《诗经》。它的发祥地就在河间。   秦代推行文化专制主义,焚书坑儒,战国末期大儒荀子的弟子毛亨(大毛公),鲁人,不得不携家逃亡,来到现在的诗经村这个地方,便隐姓埋名隐居下来。他为什么选择了这个地方呢?原来这个地方在华北大平原的边缘地区,处于九河之间,土壤肥沃,水源充沛,他认为,这是一块“福地”,便在这里全家定居。秦王朝灭亡以后,毛亨便用古文撰述《诗故训传》,今称《毛传》,逝世前传给他的侄子毛苌(小毛公)。随着儒学复兴,毛苌便将古文《毛诗》用当时的语言文字在民间开始传授。汉代实行封国制,汉朝的第四个皇帝景帝,于公元前年封他的儿子刘德为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广求天下善书”,闻毛苌能讲《诗经》,便聘为博士,设君子馆公开讲授(今君子馆村)。贯长卿是学得最好的弟子,继承了他的教席,一代又一代,将《诗经》传下来。毛苌死后,将毛公最初传《诗》的村子改称诗经村,君子馆遗址称君子馆村,在崇德里(今三十里铺)建祠纪念,并营建了他的衣冠冢(称毛精垒)。元代在毛公祠前建立毛公书院,直至民国前期,是北方著名书院之一,由名儒任山长或主讲,为历朝培养了不少人才。前中华民国代总统冯国璋就是诗经村人、毛公书院的学生。历代河间都有治《诗经》的学者和专著。

▲田国福先生和刘毓庆教授陪同夏老(中)拜谒毛苌公墓

  河间在汉代是方国,明清是府治,民国是县治,现在是河北省沧州地区的县级市。几个月前,在《沧州晚报》上展开了一场争论,争论《毛诗》的发祥地是在现在的河间市还是在现在的献县,献县文化界人士说汉河间国都乐成,在现在的献县,而现在的河间市是当初的武垣县。毛苌不在那里讲学。这个争论表明了大家对地方文化资源的重视,是个好现象。其实,历史沧桑巨变,行政区划更是不断变动,但变来变去,在自然地理上仍属于一个地区,献县当年不也是河间吗?乐成和武垣相距不过三十公里,开小车,用不了三十分钟,不妨统称为河间文化。这里有毛公、有贯长卿、有韩婴和《韩诗》(韩婴墓在任丘)、有刘长卿、有纪晓岚、张之洞,还有吴桥杂技、沧州武术、西河大鼓……对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作出杰出的贡献。我们既要看到历史的沧桑,行政区域的变动,又要继承优良的文化传统,扩大眼界,放开胸怀,把地区的文化建设搞起来,把经济建设促上去。   我想介绍一下河北省会石家庄的经验。近几十年,人们都认为石家庄是天下第一庄,是由一个小村庄发展起来的新兴都市,土得很,没有历史文化底蕴。其实,正定(古代叫常山郡或真定郡)是历史文化名城,距石家庄市中心,不过十五公里,开车去,不到二十分钟的车程;历史上著名的封龙书院(属元氏县)所在的封龙山,距离石家庄市中心也只有二十分钟车程。当年由于修铁路使石家庄繁荣起来,如果把正定县政府搬过去,还叫正定市,仍是历史文化名城,问题不都解决了吗?民国的官僚,不懂得这个道理,偏偏叫石家庄,日本人叫它为石门(即石家庄村与体门村的合称)。地市合并之后,石家庄地区有十多个县,历史文化底蕴极为丰富,连战国时代的中山国都包括进来了。所以,现在的石家庄大力宣传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前两年,石家庄市委征求意见,说要提倡“中山文化”。我说不行。因为中山国存在时间很短,在历史上没有影响;它与燕赵文化、与我们现在说的河间文化不同,因为这里有具体的文化成果在。河间市以及沧州地区应该利用自己的文化优势。   我们已经生活在21世纪,在这科技和文化迅速发展的新世纪,没有优良文化水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文化品位不高的城市和地区也不可能有大的发展。道理很简单:没有发达的文化,根本发展不了科技和经济。建设是一个不断地继承和革新的发展过程,只有首先彻底清查并有效地利用本地的文化资源,然后才有革新和发展。河间市现在的党政领导是明白人,他们重建毛公书院、建立诗经碑林和诗经博物馆的决定是正确的、有远见的,而且是务实的。我们有义务完全支持。   我在这里通报一个信息:河南省新郑市,过去是春秋时代郑国的都城所在地,最近他们建设了一个“郑风苑”,把《诗经郑风》的二十一首诗都刻了碑,再配置一些花草、图片和文物,成为一个参观景点。半个月前,他们把题记寄来给我看。河间市的思路比新郑市的思路要大,这因为就文化底蕴而言,河间更加丰厚,设想也全面得多。

▲夏传才先生在毛公书院讲话

  毛公书院是七百年来北方著名的书院,是历代名师任教的学府,可惜在长期内战之中衰落下去,在“文革”之中又受到几乎夷为平地的破坏,除了门前一对石狮子和几通石碑,没留下什么,现在是一个乡中学所在。河间市政府和河间人民愿意出资重建,怎样重建呢?是仅仅作为一个参观景点呢,还是使它重新成为振兴河间的教育基地?请大家来共同研讨。   关于建立诗经博物馆,这几年,政府有关部门(主要是文化局及文管所)和田国福同志,收集了一些文物、碑记和各种版本的《诗经》图书,可以说已初具规模,有许多群众把个人珍藏的文物拿了出来。再广泛发动群众,多方征集,不断充实,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由小到大,博物馆完全可以闻名世界。   关于建立诗经碑林,就是把《诗经》的全文刻在石头上,作为定本供公开学习,并长久地传世。从汉平帝元始元年用古文书写刻石的石经开始,以后有七次,它们分别是:一、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年)的熹平石经(由著名学者蔡邕用隶书书写),称“一字石经”;二、魏正始(公元-年)用古文、隶、篆三体书写的“四始石经”(或称三体石经);三、唐开成二年(公元年)用楷书刻写的“开成石经”;四、后蜀楷书的“蜀石经”;五、宋仁宗嘉祐六年(公元年)刻成的篆、隶二体的“北宋石经”(又称二字石经);六、宋高宗御书的南宋石经;七、清高宗御书的清石经。这些石经,大多不存或残破,只有西安碑林的开成石经和北京国子监的清石经保存尚比较完好。我们为诗经刻石经,必然是文化史上的又一件大事。而且,我们立的碑林,除了篇刻石,还另有名家的题咏题词,请当代书法家书写,更有意义。   以上所谈只是个人不成熟的想法,现在提出来,是想请大家开动脑筋,一面参观、一面思考,完全可以另启思路。   东道主河间市人民政府为我们这次考察作了充分的准备,我们表示感谢。   (本文作者系原中国诗经学会会长,发表于年9月10日)

弘传诗经青史永志往生极乐大行无碍

——悼念恩师夏传才先生

田国福

  2月7日下午,突然接到师妹纳秀艳电话。她哭泣着说:“师兄,恩师他走了。”噩耗传来,像晴天霹雳,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呆呆地坐在床前,足足有六七分钟,眼泪不由自主地落了下来,一幕幕与恩师促膝相谈的场景历历在目。   年中秋节,我与河间市诗经文化研究会的三位副会长去看望恩师。夏老尚精神矍铄,谈笑风生,和我们足足聊了一个多小时,高兴地接受了担任河间市诗经文化研究会顾问的邀请,并笑答学生:“官衔多了不压身呀!”对于为沧州市政协编著的《诗经在沧州》一书作序,夏老也愉快地答应了;为河间踏浪诗社编著的《河间诗人》一书认真撰写了“诗经故乡出诗人”作为题辞。   乍闻恩师走了,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接电话后,我第一时间通知了恩师挚友天津画院金石书画家刘栋先生。先生因事不能亲自前往悼念,再三嘱我一定要取先生亲书“弘传诗经青史永志,往生极乐大行无碍”挽联祭典恩师。我和左靖华、沈阳驱车绕行天津,然后再奔石家庄悼拜恩师。   那日,学生给恩师行完礼,强忍着眼泪,在灵堂前,向师兄、师嫂述说了难忘的师生情:我与恩师相识于年,那一年,我从王延海教授处得知中国还有诗经学会,并给了我夏会长电话号码,之后我便打电话,向夏老汇报了我收藏《诗经》的情况。夏老对我的专题收藏很感兴趣,没过多久,便在曹秘书的陪同下,不惧辛苦坐公共汽车来到了河间,参观了“诗经斋”。翻阅了部分藏品后,夏会长非常惊讶,说我的《诗经》藏书比他们师大图书馆的还多,而且很高兴地接受了我这个学生,吸收我为中国诗经学会会员,在我的陪同下,夏老对河间诗经文化遗存诗经村、君子馆进行了参观调研。   年、我荣幸地出席了第五届《诗经》国际研讨会。夏老十分激动地对在座的专家学者说:“我向诸位先生介绍一位来自河间的特殊人物,他就是来自毛苌故乡的田国福先生,个人出资收藏明清不同版本的线装《诗经》余部。”会上特意安排播放了河间选送的《诗经情》专题片。当荧屏上诗经村、毛苌公画像、毛公书院复原图、汉君子馆砖、毛公书院老校歌等一批珍贵资料出现时,与会者耳目一新,个个激动不已,对《诗经》与河间的渊源,对毛苌公当年讲授《诗经》,传习弟子的诗经村、君子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一时间,与会者把情感都倾向了毛苌故乡河间,夏老对我的介绍,赢得阵阵掌声,我也一次次代表河间人民向与会专家学者鞠躬致谢!   年,在恩师的策划下,中国诗经学会和河间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了“毛诗发祥地考察暨国际研讨会”,近50位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河间考察,然后座谈研讨,为弘扬《诗经》文化、重建毛公书院、建立诗经碑林、建立诗经博物馆出谋划策,制订了一个基本的修建方案,并发出了倡仪书。同年,师母去世,恩师和情绪低落,我接老师来河间散心。老师与师母患难情深,刻在心里、挂在脸上。恩师师母的笃情之爱,深深感染了我。一周时间,老师从结婚到流放到北大荒,以及坐日本人和国民党的监狱,毫无保留地吐露给了我这个学生。期间,还抽暇拜谒了尹吉甫墓。应沧州日报社时任总编刘桂茂之邀,在沧州新闻大厦举办了“诗经文化和旧体诗创作”的主题讲座,并第一次提出了沧州是“诗经传播的故乡”、诗经文化是沧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突破口”的观点。   年,恩师陪著名学者、加拿大皇家学院院士叶嘉莹教授来白洋淀赏荷花,赴诗经村、君子馆考察,并参观了河间诗经斋。看得出,恩师已经慢慢地从失妻之痛中缓过来,又投入到他所热爱的事业之中。   年5月,《河间遗韵》研讨座谈会在石家庄白楼宾馆举行。恩师前一天刚从北京回来,第二天就赶赴会场,对学生弘扬河间诗经文化工作进行了褒奖,认为我“从对地方文化的   年,夏老参加了在毛公书院旧址举行的重修毛公墓碑典礼暨公祭活动。老师发表了动情的讲话,详述了前四次来河间的过程,说:“我是河间人民的老朋友了,因此请河间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同志向河间人民转达我的敬意!”并代表中国诗经学会谈了几点:“一是年在‘毛诗发祥地考察暨国际研讨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共同签署了倡议书,今天,河间市委、市政府复建毛公书院的关键工程——毛公墓碑的重修已经完成,说明河间市委、市政府是守信用的、有远见的。二是希望河间市委、市政府,将诗经文化这一纽带利用好,通过加强与海内外的文化交流,将河间的影响推广到东亚文化圈乃至更大的领域,把河间的旅游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推向新的发展水平。”最后,恩师祝愿河间的未来更美好!希望还能第五次、第六次甚至更多次地来河间,欣赏河间日新月异的进步,为河间的发展鼓与呼!语重心长的讲话,至今仍时时敲击着我,诗经文化开发利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等待着我们这些关心河间文化事业的人去完成。   恩师的仙逝,无疑是中国诗经学界的损失,也是国际诗经学界的巨大损失,同时也让我们失去了一位真诚关心河间文化事业的老朋友,青史永志,真心地祝愿先生前往天堂的路上走好。

夏传才先生组诗

毛诗发祥地考察暨国际研讨会

古郡河间忆逝波,风雷未变好山河。

诗经村里传故训,君子馆中篇义播。

刘德陵园礼乐振,毛公书院英才多。

民安国泰新时代,万众同吟雅颂歌。

诗经村

  骑驴访古出城关,村外琅琅三百篇。

政通人和新世纪,毛公遗韵满河间。

献王陵

  秋风瑟瑟访贤王,好古求书天下杨。

今日河间施政者,文明兴市豪气长。

悼念夏传才先生

何运强

儒雅芳声堪众师,般般轶事可称奇。

半生坎坷谁知骨,一世痴情独爱诗。

不忍风骚经晦雨,但凭花甲举旌旗。

忽闻昨日骑鲸去,远望石门云暗垂。

策划/王占强整理/张彦恒

编辑/张秀娟周富景审核/冯裕海田秀娟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g/1425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