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价格 >> 荀子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
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更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提出性恶论,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起伪。晚年代表作《劝学》。
荀子特别重视学习,荀子在《劝学》中指出:“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提倡师道尊严的思想,教师是崇高而伟大的职业,只有儒者和君子圣人才能承担,这种思想受到历代学者推崇。教师是以礼义来教化“士农工商”的职业工作者,因此,他特别强调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人性本恶
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但没有涉及人性的善恶。儒家的两位后起大家,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而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在那个人性本善主流思想的年代,提出人性本恶的论调,确实独树一帜。
“凡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
“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尧禹者,非生而具者也,夫起于变故,成乎修为,待尽而后备者也。”
由于人性中不存在道德和理智,就是本性不知道“礼义廉耻”,如果任其发展而不加节制,必然就会越来越恶。所以,荀子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老师的标准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天地君亲师是礼之本。”“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荀子·礼论》
荀子特别推崇老师的地位,让教师这一职业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职业。同时,对老师提出了一个严格的入门标准,不是任何人都能成为老师的。
在荀子看来,礼是最高的社会规范,而教师又是传授礼,实行礼的榜样,是礼的化身,因此,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荀子认为,教师的作用是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连的,关系到国之兴衰,法之存亡,所以把教师提高到与天、地、君、亲同等的地位。
荀子认为当教师应具备四个条件:一要有尊严,使人敬服;二要有崇高的威信和丰富的经验;三要具备传授知识的能力;四要能体会“礼法”的精微道理,且能加以阐发。
宽恕赞赏
人赞赏
人喜欢长按治白癜风的医院哪里好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g/15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