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信仰上天敬畏天命杨鹏尚书十九讲发

发布时间:2021/7/10 15:26:25   点击数: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些好 http://m.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图中利簋,乃周武王时期青铜器。记载甲子日清晨,岁星当空,征服商。美国汉学家班大为(DavidW.Pankenier)根据利簋“岁星当空”(岁星为木星)记载,以天文学数据推算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年1月20日。小编按:近期刚完成“杨鹏《尚书》十九讲”的编辑工作,决定重发《尚书》课程。《尚书》记录的是中国夏商周时期的思想传统,是周代思想的集中体现,更具体来说,是“周公之道”的集中体现:信仰上天,敬畏天命,在天人之间,安排人生。一个民族最早的思想作品,就是这个民族精神的种子,历史的演变,即是这些早期的精神种子在不同历史环境中的自我生长。杨鹏老师“《尚书》十九讲”加上前言和结课讲座,共由21条音频、21篇图文组成。欢迎加入。以下为正文:准备《尚书》课程,我花了不少时间。我早有讲《尚书》的计划,但考虑到《尚书》内容宏大、词句艰深,决定先讲完《史记》《道德经》《论语》《中庸》《诗经》《大学》这些课程后,再讲《尚书》。这样我就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尚书》,学友们也能有一个国学知识的准备。我讲完上述课程,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尚书》课程的思考和准备的时间也有三年多。《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历史文献,记载了虞、夏、商、周君臣的谈话、誓辞、诰命等等。内容主要是治国经验和教训,是中国最早的关于国家治理的政治神学或哲学的记录,谈话人有一种文明原创期特有的质朴、自然的精神强度。《尚书》是中国周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尚书》表达的是中国夏商周时期的思想传统,但因为其中大致有十二篇核心文献是在西周时期编定的,其余文献多出于春秋战国时期,所以《尚书》是中国周代精神的集中体现。研读《尚书》,是思考中国精神史的重要起点。精神的种子埋入历史的土壤,逐渐生长出历史的事件。从《尚书》中我们能清晰看到中华民族精神原生的形状,也能发现一些指向未来的重要信息。一个民族最早的思想作品,例如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和最早的诗集《诗经》,就是这个民族精神的种子。很大程度上,历史的演变,是这些精神的种子在不同历史环境中的自我生长。《尚书》所表达的周朝制度和文化传统,是君主-贵族共和的封建制传统。周代封建制度经过近八百年的演化,到公元前年秦统一中国后才逐渐式微。秦国以君主中央集权的秦制终结了周朝的贵族封建制。秦制形成以后,也逐渐生成与秦制配套的文化。秦制文化与周制文化有继承,有断裂。学完《尚书》全部课程,把《尚书》的思想放到世界上去比较,我们会发现周制文化传统远比秦制文化传统更符合人性深处的生命渴求,更具有人类的普世性,更容易与世界文明产生正向共振,对中国来说也更具有未来秩序建设的意义。站在未来看中国的历史传统,周制传统比秦制传统有更高的精神价值。《礼记·玉藻》中记载:“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君主有行动,左史书写下来。君主有言论,右史书写下来。《尚书》以言论记载为主,属于右史的范围。秦朝君主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之前,朝廷史官往往出自世袭史官家族。史官家族形成了属于史官的职业道德传统,他们追求历史记载的公正性,在记载君主重臣言行时保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汉书》中记载:“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古代君王,世代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君主所为,必被记载,所以君主言行谨慎,昭明法则规范。以历史记录呈给历史审判,这是中国先秦政治特有的一种权力约束方式。中国国学经典不少,最令我内心震动的,是《尚书》。把《尚书》放到世界上比较,可以用一个也许并不太恰当的比喻:《尚书》相当于中华民族的《旧约》。《尚书》对中国人的意义,相当于《旧约》对犹太人的意义。《尚书》格局之宏大、思虑之深远、德性之刚毅、行为之务实,有一种宏大的神圣的力量运行其中。《尚书》与后代史书《尚书》与后代史书的精神气质不同。人们习惯上把司马迁的《史记》当成中国史书的典范。《史记》当然是伟大的史书,人物性格描写堪称经典,诚如鲁迅评价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在讲解“《史记》人物评点”五十课的时候,与学友们一起体会了《史记》的魅力。但研究《尚书》,我体会到《尚书》这种宏大深远、震动心灵的精神力量,《史记》是无法比拟的。《尚书》和《史记》记载的历史人物,在精神特征上有差异,似乎不是一种人格类型。《尚书》中的人物是双层人格:他们是世俗的,也是宗教的;他们是功利的,也是信仰的;他们是现实的,也是神圣的,他们有现实和神圣两个世界的力量统一在身上。《史记》记载的历史人物,已基本丧失了宗教的、信仰的、神圣性的一面,似乎更多是单一的、功利的世俗力量在身上,是一种单层人格。《尚书》是神圣性与功利性的统一,能让人明智也能让人感动;《史记》似乎能让人明智但并不感动人。《史记》的精神是世俗功利的。在《史记·伯夷列传》中,司马迁质疑天道是否能罚恶扬善:“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司马迁受宫刑,这可能是他怀疑世界秩序的公正性的原因,这与《尚书》信仰天道全然不同。《尚书》与诸子百家《尚书》是史书,不是理论著作,但所记言论的核心内容讨论治国之道,与后来诸子百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g/16491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