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教育学考研教育思想荀子的教育观

发布时间:2021/7/31 12:24:02   点击数:

今天学姐与大家分享荀子的教育思想,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篇文章深入理解荀子的教育观念,同时能够把握其“性恶论”与孟子“性善论”的区别。

教育贡献

荀子在齐国的稷下学宫长期执教,成为资望最高的“老师”。荀子标榜儒家礼治,传授孔子六经,对儒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因此被称作是孙氏之儒。但他实际礼法并重,弟子韩非子、李斯成为法家代表。

教育作用

1.教育对社会的作用:认为教育能够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促使国富民强。

2.教育对个体的作用——化性起伪

(1)人性论基础:性恶论。

(2)教育作用的论述

①教育的必要性——性伪之分;

人的本性是恶的,本性中不存在道德和理智,如听任本能而不加节制,必将产生暴力。

②教育的可能性——性伪之合;

“性”“伪”通过后天的学习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对人的改造,仁义礼法有可能被认识,任何人都可以习得善。

③教育的作用——“化性起伪”;

人人都可以通过化性起伪,改变自己的恶性,化恶为善。

教育目标

荀子将儒者划分为四个层次:俗人、俗儒、雅儒、大儒。其中,大儒不仅知识广博,而且能以已知推知未知,自如地应付新事物、新问题,是教育所要培养的理想人才。

教育内容

重视古代典籍的学习,尤其是《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儒家经籍的学习,尤重礼乐。“学至乎《礼》而止矣。”

学习过程

闻、见、知、行的学习过程

(1)闻见:学习的起点、基础和知识的来源。

(2)知:学习并善于运用思维去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就能自如地应对事物的变化。

(3)行:知识的实践,学习的最高阶段。

论教师

1.教师的地位与作用:教师是治国之本。

2.师生关系: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无条件服从,主张“师云亦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处于主导地位。

3.成为教师的条件:

(1)有尊严而令人起敬

(2)德高望重

(3)见解精深而表述合理

(4)讲课有条理而不违师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g/16515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