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价格 >> 魔童降世你的坏孩子,可能只是缺乏合适
《魔童降世》:你的坏孩子,可能只是缺乏合适的指导!
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然而在儒学的历史上,却有一个迄今为止仍然争论不休的问题,即使有着无数圣人先贤也没有将这件事讨论出一个所以然来,这个问题就是,人生来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也就是关于人的性善论以及性恶论。孟子认为:人性是善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而同样作为儒家圣人的荀子认为:人性是恶的,人之生也固小人。所以才需要后天的学习与教导。
对于人性的善恶,现代的心理学有另一种看法,在现代心理学看来,人刚生出来的时候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只有在幼年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情才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差异以及不同的个体。即使是双胞胎也会因为父母社会之类的产生俩种完全不同的性格,而人性的善恶那里又是可以简简单单的论清楚的呢。
人刚出生是善是恶很难辩论清楚,但善以诱之,恶以导之。不管出生时是善是恶,一个人的善恶好坏,很大程度上和人在幼年时的经历是不可分割的。个人心理学派的创始人,著名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认为在人性格的生成中,幼年经历占了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他甚至认为“有一些童年的悲惨经历,是要穷极一生去修复的。”总结来看,阿尔弗雷德认为没有那个人是生来就善良邪恶的,即使你说他是邪恶的,可只要在后天的成长中循循善诱,人性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改变的。而生下来再善良的人,没有好的教育和疏导,他的善也是走不远的,很容易再受到外界的一点点磨难摧残后变得恶起来。
而说起人性善恶的转变,就不得不提一部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片中作为魔丸的哪吒,生来是极恶的,注定会为祸人间,还没出生便被天尊下天劫咒咒杀的存在。而就是这么极恶的哪吒在幼年接受到了母爱的包容,父爱的厚重,师傅的无私教导,觉醒了对陈塘关的热爱对人生死的敬畏最终度过了天劫咒的试炼说出了那句经典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
而与之相对的,天生的仙人,灵丸龙三太子。他热爱生命,尊重师长,待人亲和,但他从出生的时候就背负了龙族复兴的重担,沐浴在了父辈的仇恨,师长的贪欲之中最终在龙族灭亡的压力下差点水淹陈塘关,残害无数百姓的生命。
你能说哪吒性恶么?他保护陈塘关付出了肉体湮没的代价。你能说哪吒性善么,他是天生的魔丸,天地浊气所化,一出生便要杀人弑父。哪吒不善,他是荀子口中的“人之生也固小人”
但他也正如荀子所说的那样,在后天接受了合适的教导,善以诱之,恶以导之。所以哪有什么人性天生善恶,只是没有接收到合适的诱导。在我看来李靖夫妇才是哪吒从善到恶最大的功臣。夫人背负守卫陈塘关的重任,但她没有一天放下过吒儿,她能包容了吒儿的一切。女本柔弱,为母则刚,夫人正是这样一个英姿飒爽而又包含着母性柔爱仁慈的人。
而李靖呢,他是山一般的父爱,遮风挡雨,随身碎骨也在所不惜,他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换吒儿一个美好的未来。谁也不用知道他为吒儿做过什么,只需要知道他是一个称职的统帅,伟大的父亲。
性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好的父母好的老师去诱他向善,你不能确定一个人生下来是善还是恶,但你可以做到的是在后天的生活中,引导他向善。正如一开始阿尔弗雷德说的那样,幼年的经历决定了他性格的生成,而一个悲惨的童年需要一生去修复,一个幸福的童年也同样会终身都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