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高考历史26组易混易错知识点,高考必备

发布时间:2017/12/22 16:31:22   点击数:

高中历史的知识点非常多,也非常杂,很多同学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都会出很多概念性的错误,总是会张冠李戴。

如果连基础的知识都掌握不好的话,高考历史怎么应对呢?今天,我归纳了同学们最容易弄错的26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高中历史!

1

分封制与宗法制

对两者的关系理解不到位,不能根据材料信息判断反映的是分封制还是宗法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是周朝的重要政治制度,体现了其家国一体、注重血缘宗族的统治特色。从“国”的角度上看即为分封制,从“宗族”或者“家”的角度上看即为宗法制,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等级秩序的一种制度保障。

2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制度

对两个概念理解不到位,不清楚二者的异同点。

专制主义侧重于君主权力与宰相权力之间的制约与平衡,如隋唐以前宰相位高权重;中央集权侧重于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配与均衡,一般来讲,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均衡,国家政治状况、社会环境相对较好,否则,国家会陷于分裂和动荡。

3

郡县制与分封制

理解不到位,不清楚郡县制代表的是官僚政治,分封制代表的是贵族政治。

郡县制起源于先秦时期,最初的县的规模可能要大于郡,秦国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灭六国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推行郡县制,完全取代了分封制。

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维系分封制的纽带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而郡县制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

4

汉代刺史与宋代通判

对二者的地位掌握不准确,不清楚二者与监察对象之间的关系。

汉代的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政治制度,体现了当时汉朝维护国家统一、注重对地方官员监察的政治文明建设的成果。汉代的刺史权力和地位低于郡守,但却代表中央巡查地方,而且直接向皇帝汇报,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上下贯通、预防和惩治腐败。

北宋监察地方的行政官员是通判,其官阶地位低于知州,但却代表中央监察地方,直接对中央负责,因此通判与刺史同样具有“位卑而权重”的特点。

5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认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就是指一半是殖民地社会,一半是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是部分而不是完全丧失国家主权,半封建是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

6

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

不能客观评价这两次农民运动。

这两场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中比较典型的农民运动,从阶级斗争史观的角度看,这两场运动地位较高,但从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的角度分析,二者具有很强的阶级局限性,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究其根源在于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斗争目标、方式以及指导思想具有典型的小农色彩。

但《资政新篇》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明确提出学习西方、促进中国近代化的纲领、方案;义和团运动的指导思想“扶清灭洋”既带有一定的爱国主义色彩,也带有明显的盲目排外的思想。

7

辛亥革命

对辛亥革命最后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认识不到位。

从辛亥革命的直接结果来看,它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应该说是取得了胜利。但从最终结果来看,它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8

民国初年民众的思想状况

认为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主要针对的是城市中的知识分子人群;而广大农村的下层群众仍受封建儒家思想的束缚,所以辛亥革命后开展新文化运动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9

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

对各时期的根据地的名称记忆不准。

“革命根据地”,特指年至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由于这一时期,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被称作“苏区”。

“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指年到年,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下的地区。

10

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

对二者的关系把握不准确。

“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突破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态势,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而“马歇尔计划”比较隐蔽,它着眼于经济,担负着抗衡苏联和控制西欧的双重任务。

二者的实质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确立美国的霸主地位。

11

苏联解体

认为苏联解体代表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

苏联解体是各种矛盾和因素交织的必然结果。苏联解体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代表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模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国模式的社会主义正保持着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12

中国与不结盟运动

认为中国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

不结盟运动是年成立的一个相对松散的国际组织,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信守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国家结盟的外交政策。其成员国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中国于年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

13

均田制与宋代“不抑兼并”

对两者实施的主观目的与客观结果存在认识偏差。

均田制是我国古代北魏至唐代前期实行的一种土地制度,有利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激发小农的生产积极性,缓解因贫富分化而引发的社会矛盾。

宋代采取“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使土地高度集中,造成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加剧了农民与地主之间的阶级矛盾;但它也促进了宋代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对于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荒地的开垦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14

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

把小农经济等同于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与商品经济相对立,新中国成立以前,在社会经济中长期占主导地位。小农经济是伴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而形成的,是自然经济的一种典型表现形态。

15

洋务企业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对洋务企业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目的、性质混淆不清,误认为洋务企业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洋务企业是指近代由洋务派兴办的使用机器生产的企业,是官办企业;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指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民间投资经营的使用机器生产的资本主义企业,是商办企业。

16

英国确立殖民霸权的三场战争

误认为英国战胜西班牙、荷兰、法国都体现了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

英国战胜西班牙、法国,从本质上体现了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荷兰也是资本主义国家,但以商业立国,缺乏工业基础作为其海外扩张的后盾,英国战胜荷兰体现了工业资本优于商业资本。

17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认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没有任何积极作用。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有双重影响:一是破坏性,伴随着殖民掠夺和奴役而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给亚非拉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和亚非拉地区长期贫穷落后的局面;二是建设性,殖民扩张和掠夺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客观上冲击和瓦解着殖民地半殖民地旧的经济结构,推动了亚非拉国家的近代化。

18

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

把帝国主义等同于殖民主义。

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发展到垄断阶段,导致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殖民主义始于新航路开辟时期,是指比较强大的国家采取军事、政治和经济手段,占领、奴役和剥削弱小国家、民族和落后地区,将其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政策。

19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

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成立的目的与任务混淆不清。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属于“救急”性质的机构,当一个国家发生了金融危机时,可以向它求救,其贷款属于短期行为。世界银行属于“救贫”性质的机构,主要资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摆脱贫困,其贷款多为长期性贷款,利率很低。

20

“仁政”与“仁”

认为孟子提倡的“仁政”与孔子提倡的“仁”相同。

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具体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是“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从孔子的“仁”的思想出发,把它扩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仁”的思想适用于任何人的修养,而“仁政”则是对统治者发出的建言。

21

荀子的思想与法家的思想

将荀子的思想和法家思想相混淆。

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提出“性恶论”,法家也主张“性恶论”,但仔细比较可知,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法家则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和规范臣民的行为。

22

汉代新儒学

误认为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孔子的“儒学”。

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根本目的在于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大一统的需要,已经与先秦儒学大有不同,实际上是“外儒内法”。

董仲舒在继承先秦儒学精华的基础上,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宣扬“君权神授”,建立了“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的君主统治秩序,神化了皇权的同时,也塑造了对君主权力进行约束的“天”的形象。这一思想适应了当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因此被汉武帝确立为正统思想。

23

林则徐与魏源的历史地位

对二者的历史地位认识不到位。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他对西方的了解并不深入,只是开研究、学习西方之先河,率先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魏源在此基础上著《海国图志》,进一步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思想。

24

洋务派和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

对二者的关系认识不到位。

洋务派继承了“师夷长技”的方略,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早期维新派大多来自洋务派,洋务派成员在兴办洋务的过程中,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他们一方面继承了洋务派“师夷长技”和“中体西用”的思想,另一方面侧重于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主张“中学为主,西学为辅”,以商战保国,以制度强国。

25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认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反对宗教信仰、反对上帝。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并不反对宗教信仰和上帝,而是资产阶级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对宗教领域的黑暗腐败现象进行抨击和改革,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文艺复兴反对的是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如禁欲主义等;而宗教改革则反对的是罗马教皇、天主教会的权威。

26

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

对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盛行的时代及其主张认识不清。

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产物,都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它崇尚理性,向往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追求个人的自由和解放。

编辑:哆唻咪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在哪家医院治疗比较好呢
北京医治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j/1444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