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儒学论坛陈逢源孔门弟子轶事传说分析

发布时间:2021/5/25 19:05:37   点击数:
重庆白癜风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321/4595290.html

孔门弟子轶事传说分析

──以子路、子贡、颜渊为核心的考察

提要:孔子门人各具特色,孔子至圣,弟子与于求道之列,圣人与圣徒,于先秦以来轶事当中,世俗衍绎出活泼的想象,在「圣」与「俗」之间,低于「圣」人一等,又高于世「俗」之上,从属又具主体,后人揣摩其中特殊形态,于是在追述与铺排当中,捕捉「圣贤」的想望,本文撮举子路、子贡、颜渊三人为范围,分别针对师生从游情节、遭厄主题,以及共期于道等三个主题,再现师生求道场景,子路率尔而对,出乎本性;子贡言其利害,归于理性;颜渊直道而行,深有理想性格,三人代表孔门弟子不同的类型,也代表孔子宣教的不同层次,在本性、理性与理想性之间的对话当中,提醒后人于现实当中应有的自觉与坚持,轶事流传反映出儒家精神故事化的一种进程,以及后人思考深化的方向,不仅彰显孔门弟子的才能,也呈现共期于道的整体印象,此乃前人鲜少讨论之处,却又饶富故事趣味,为求明晰,辑录撮举,以供同好参考。

一、前言

孔子为儒学思想之核心,讨论集中于《论语》,几乎是清末以来学者的共识,相关议题,前人论之多矣,然而晚近出土文献渐多,李学勤先生引冯友兰「信古――疑古――释古」三阶段说法,标举全新的学术视野,高倡「走出疑古时代」,提醒文献参据应有不同角度,饶富宣言意味,郭沂先生从郭店竹简得出「《论语》类文献」的概念,包括帛书《易传》《孝经》、定县竹简《儒家者言》《哀公问五义》《荀子》、大小戴《礼记》《孔子家语》《孔丛子》等诸多有关孔子言行的记载,结集《论语》并未收入,但其实同出于孔门弟子之手,未必没有价值。当然细节之间,有待进一步深究,但参考范围扩大,代表有更为丰富的内容,儒学思想应有不同以往的观察,应无可疑。以孔门弟子而论,《尚书大传》载孔子之言:

文王得四臣,丘亦得四友焉。自吾得回也,门人加亲,是非胥附与;自吾得赐也,远方之士日至,是非奔辏与;自吾得师也,前有辉,后有光,是非先后与;自吾得由也,恶言不入于门,是非御侮与。文王有四臣以免虎口,丘亦有四友以御侮。

颜渊、子贡、子张、子路,各具特色,孔子认为大有助于己,类似说法,见于《孔丛子》《尸子》,司马迁《史记》分列〈孔子世家〉与〈仲尼弟子列传〉,孔子因材施教,弟子各自发展,儒学可以成为显学,固然出于孔子道德学术成就,但门人推阐师说,影响及于天下,贡献同样不可掩没,师生分出「世家」与「列传」,得见更为全面的儒学样态,实为合理的安排。然而不论是司马迁所言:「学者多称七十子之徒,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损其真,钧之未睹厥容貌则论言」,还是王充《论衡.问孔篇》列举「孔门之徒,七十子之才,胜今之儒」命题的讨论,后人对于孔子弟子的了解,显然十分模糊。一方面出于团体之间,呈现模糊群相,人数既多,特质不易描绘;再者,弟子各自发展,立场分歧,是非不定,自然难有清楚的轮廓,不过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历来形成的诠释角度,孔门弟子乃是附属孔子的存在,既非学术主体,缺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j/16422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