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书摘荀子摘录8

发布时间:2020/7/24 17:22:40   点击数:
书摘之二荀子摘录(8)原文:凡治气养心之术,莫径由礼,莫要得师,莫神一好。夫是之谓治气养心之术也。(修身)白话:大凡理气养心的方法,礼是捷径,老师最重要,神情专注最好。这就是理气养生的方法。杂言:这里的“气”是血气,与性情、情绪、心态有关。性情或暴戾或猥琐,或狂或狷都不合于中庸之道,也不合于阳刚宽广雄厚的浩然之气。因此对于性情中不足的就要善于对治:血气太过刚强则柔以治之;思虑过深则以直接坦率治之;对于勇猛暴戾的人则以开导教训辅助对治;对于行动匆忙草率的人则以举止安祥来调节;对于心小气窄的人则以宽大宏远来引导;对于自卑迟钝且贪心重的人则以高尚的情操、志向来激发;对于低级趣味且散漫的人则让良师益友来感化;对于怠慢轻薄且自暴自弃的人则以祸福因果来感召;对于敦厚老实且拘谨的人则以礼仪、音乐影响他,并引导他思考、思索。气和心都是心理和精神层面的问题,荀子在这里举了九种不足的状态,并开出了对治的方法。最后的结论是:调养身心、和顺血气有三个关键因素,礼仪规矩、良师益友、专注用心。若论修行方法,荀子这里的九个对治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日常自省中很实用的参照。《六祖坛经》后面的三十六对法,也是对治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见大智慧者总有心心相同之处。念佛、参禅固然能够打破黑漆桶,顿然间张显自性一段光明,但无始以来的习气还是会随身显现,依然需要在日常言行之中检点消磨,也因此有保任一说。然而自性的启发也不是呼之即来、唾手可得的,光明显发的人在茫茫人海中如红炉点雪相似。因此,如我辈愚智钝根,在习禅念佛诵经礼忏之余,若能从当下身心中,回光返照,心心念念,善恶是非处,直面而观、调理对治,“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哪里还要什么开悟不开悟,往生不往生,自然上契诸佛之理,下合人生大道。若不然,一些玄妙虚明的意识境界,最终会自误误人。血气调和、身心自在的同时百尺竿头更进步,岂不是庆快平生的事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pj/16125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