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书摘荀子摘录7

发布时间:2020/7/28 13:55:04   点击数:
书摘之二荀子摘录(7)原文: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诗》曰:“礼仪卒度,笑语卒获。”此之谓也。(修身)白话:人没有礼的规范就不能很好地生活,做事没有礼为依据就不能圆满完成,国家缺少礼的规制就不得安宁。《诗经》中说:“礼仪完美地合于法度,言笑也会自在合于时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杂言:礼是礼仪、规则、规矩。所以荀子自己说“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富国》)又说:“礼者,人道之极。”礼起始于简略,逐渐形成固定的仪式,最终是以愉悦喜悦结束。“凡礼始乎棁,成乎文,终乎悦校。”(《礼论》)是说,美好的礼仪、规矩是人道的极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人间事务往来、社会和谐进步建立在“礼”上,就是最美好的存在状态。礼仪规矩从简单处开始,然后形成一定的程式规则,最终是使大家产生共同的愉悦喜乐。

佛弟子悠游于法海,依三宝而食,依三宝而衣,也要讲规矩的。首先是要时时存心于佛法之道上,每天早起摸头三次,不忘自己是一个承续法身慧命的僧人;每天早起念三皈依三遍,不忘自己是一个三宝弟子,当以佛法充则实其心,外化于事。其次是要知行结合,特别是僧众,肩负弘法重任,当具内修外弘的力用。自身要深入经藏、悠游法海、得尝法味,而后入世轻游,才能不为葛藤缠绕、不为是是非牵着、不为云雾障目,上弘下化随心自在。在家菩萨从佛法的清净庄严、缘起法则、慈悲智慧等中得到加持,吸取力量。规矩也有差别。五众之中,所在众不同,所践行的规矩也不一样,不必笼统混同。同时,严于律己可以,相反宽以待己严于律人则与佛法精神相悖。规矩也有时势之易。如《清规》辅助于戒律,渐渐成为日常行事中的主流依据。现代规章制度又渐渐替代《清规》,成为丛林寺院管理的主流。但,戒律依然是千古不移的根本;《清规》是历代流之久远的参照。通过制度规矩使常住大众和合,共修共证,愉悦和谐。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pj/16126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