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评价 >> 历史干货丨高中历史全三册中外对比知识整合
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
相同点:
(1)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2)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不同点:
实行条件:
与宗法制相连,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西)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按地域划分(秦)
传承制度:
世袭(西)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不得世袭(秦)
官吏权力:
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西)
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秦)
与中央的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西)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秦)
官员职责范围:
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地的管理权(西)
辖区内只行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秦)
历史作用:
有利于巩固当时的统治秩序;但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西)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秦)
选官制度的变化
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相同点:
①都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中央行政制度
②从结构上看都具有分工明晰、职责分明,既相互配合又互相牵制的特点
③机构设置呈现以皇帝为中心、由内而外放射性分布的特点
④对后世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不同点:
应用朝代:
确立于秦,盛行于汉、确立于隋,盛行于唐
内部结构:
综合性的中央机构,其中行政、军事、监察等权力融为一体,皇帝家政、国政混为一谈,集决策、审议、行政为一体的中央行政机构
丞相职权和地位: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从而加强了皇权
作用和地位: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并趋向巩固,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上好每一堂课,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教师自身价值的体现,事业心、责仼心、师德水平的真实反映,更是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生命源泉,鉴于此,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以此为目标而努力奋斗。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从以下这些细节和老师一起思考:
1.不可忽视的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认识不足,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课堂浪费。课前教师的自身准备除了具备其本身的有关学科知识方面的素养、有关学科的教学方法等这些基本素养外,更重要的是对教材的把握,对课的设计,这是课前准备的核心工作。
2.养成“问课”的习惯
作为教师,“问课”是一种最基本的专业成长方式。通过“问课”,我们可以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各种现象(尤其是教学细节)抓住教学中的成功与教训的痕迹,感觉到预案设计的变化,更能捕捉到瞬间闪现的生成因素,从而探讨、发现自我教学上的一些规律。
“双向问课”一方面指听课者在听完课后,针对讲课者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问题提出质疑,探究解决;另一方面又指授课者在讲完课后,主动向听课者(包括专家、同行、学生等)询问其对课堂教学的感受和改进意见。
3.拥有教学的勇气
教学是教师利用自己的天资,发挥自我的独特优势,引领学生探寻真谛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在书写自我、认同自我、完善自我。自我是有待开发的资源,自我是有待实现的潜能。教师找回了真心与真我,就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以敞开的心灵启迪学生的智慧、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以敞开的心灵开放曾经害羞的课堂;以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教法、坚定的自信驾驭课堂。这样就会拥有教学的“勇气”。
4.重视目标性教学
一堂好课需一清晰合理的教学目标来支撑,采用适当教学方法,达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5.细化你的课堂
课堂教学活动就是由几个环节(或曰板块)构成的,而环节和板块却是由一个个的细节构成的。细节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
6.提前三分钟进教室
老师要提前进教室,便于做好课前准备,同时也是提醒学生安静下来。提前三分钟进课堂,也许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7.面带微笑进教室
教师每天必须面对的是一个个向往未来与憧憬的学生,其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是潜移默化的教育。面对着学生,老师的一个微笑能够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心与他们的心相连。老师带着微笑进课堂,能给学生一种强大的亲和力,而这种亲和力一定使老师的魅力倍增。也必将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毫无疑问,微笑的教学质量将可能得到提高。
8.上课要有激情
“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教育因生命而美丽,上课因激情而精彩!
9.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
只有我们教师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我们才能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我们的教学。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不仅是身体下来,心灵也要跟着下来,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学习,学生才会在快乐中学习。
10.课堂多预设些“问题”
预设问题情景是促使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有力手段,其基本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特定的情境,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总是和解决总是的学习活动;
二是通过特定的问题情景,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激活现有的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体意义,导致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
11.课堂上,警惕隐性霸权
很多学生认为老师说一套做一套,嘴上鼓励大家说出自己的观点,行动上却不支持不同的观点,扼杀大家的创新,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教师的威信。我们在课堂上要警惕隐性霸权,杜绝教师“一言堂”的发生,不断强化教师的角色意识。课堂教学要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探讨的氛围。
12.追求课堂的简约
所谓简约课堂,就是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中的高度概括性的课堂,这种概括性不是一般理解意义上的简单、空洞,而是以简洁、清晰、精练、完美的外在形式具体地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它不仅表现在形式上的简洁与明了,更体现在内容与方法上的丰富与深刻,亦即内容的言简意赅、文约义丰,教学方法与思维训练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简约课堂必将是教师提升教学境界的追求,也是学生认知、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教育的简化有三级水平:一是教育内容的简化;二是教育基本方法的简化;三是教育过程细节的简化。
这就要求教育者优化教育的内容,力求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要求教师善于选择优良的教育教学方法,考虑学习者单位时间内的记忆特点、识记能力等因素,浓缩大量的学习材料,方便学习者对教学内容与结构的理解,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要求教师课堂用语要简练,争取没有“口头禅”,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练习……简约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减法”,而是来源于教者独特的匠心。
13.锤炼你的课堂语言
老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严谨的语言使人可信,幽默的语言使人愉快,激昂的语言使人振奋,形象的语言使人清晰。
14.不可小看教学语调
在教师的许多特性中,声调占着一个最重要的地位。声调并不是教师的技能和设备中一个重要部分,但是一种不好听的或低沉的声调很可能阻碍教师事业的成功”,千万不能小觑与之密切相关的语调问题。
15.丰富你的表情
教师积极、阳光般的外部表情能使他们心情愉悦,愉快地投入学习,而这种愉悦又是可以相互传递的,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如:教师精神饱满、神采奕奕地站在讲台上,学生由于心情愉快,接受知识快,思维也变得敏捷,能提出有用的问题,并能积极解决问题,这反过来又对教师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样一来,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就高。
16.幽默是一种魅力
“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幽默是一个好教师最优秀的品质之一。教师的幽默,主要是指教师能用寓意深刻而又诙谐有趣的语言进行的教学。
17.要有自己的课堂文化
课堂文化是教师在比较长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份气息,一种课堂气质。课堂文化体现着教师教学的思想内核,它包括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根本理念、价值诉求、展开教学活动的基本方式、教学的思维倾向,以及维系师生交往活动的人际氛围和精神状况,还包括教师对学生、对知识、对教学、对目标等问题独到的个性理解,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根本理念、思想意识乃至教学的目标深度。
18.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让学生自己提问题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过程,就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过程。
19.课堂不妨适当“留白”
在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静思的权利,课堂的“留白”同样能给学生独立思考和理清思路的时间,给学生充分课堂练习和语言应用的机会。
20.善待发言错误的学生
课堂上出错,才会有教师的解惑、点拔和引导,也会孕育出学生创新的火花。我们不仅要善待那些发言错误的学生,更要挖掘、利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让学生在纠错中开启智慧,培养能力,有时这反而成就了课堂“无法预约的精彩”。
21.上课决不“拖堂”
通过观察及来自学生的大量反应表明,下课铃响之后,虽然教师在课堂上还尽情地表现自己,但绝大多数学生的心早已飞到了窗外。要么在交头接耳,要么关书待发,即便是正襟危坐,也是心思烦闷,甚至还会心中嘀咕:怎么还不下课!此时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学生无心接受,当然,更谈不上对教师所授内容积极反应。教师拖堂会影响下一堂课的教学。
对于教师而言,不管你有多少理由,有多少善意的想法,都不要剥夺学生课间十分钟的休息时间。当清脆的下课铃声响起时,老师最后一句话话音刚落,然后从容地走出教室,那才是真正的潇洒!这样的老师才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22.作业是一定要布置的
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应进行认真地筛选,把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和富有生活气息、充满时代感的作业挑选出来,力争给学生的作业能够“以一当十,举一反三”,做到质高量轻。这样,既能保证学习效果,又能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让学生在作业中享受乐趣,使学生的思维潜力得到充分地挖掘,由此使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23.每天,让课堂改变一点点
每天让课堂改变一点点。因为,课堂的每一天都应该是新的,不可能也不应该是重复的。课堂是展示教师创造力的场所,教师应该努力克服工作上的机械性与思想上的惰性,使自己的课堂每天都有自己的东西,一点一滴地产生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智慧。
教师应该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我们在平教学中要从点滴做起,从“改变一点点,一点点改变”做起,让我们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让我们的课堂渐渐精彩起来、魅力起来,在不知不觉中驶向理想的彼岸
本文图文来源于网络。好的资源值得分享,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
认识:人类文明史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政治制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时代、阶级的局限性。
比较明清时期的中国和同时期西方国家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过程
公元前8—前3世纪中西方文明的比较
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区别
古希腊民主政治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区别和联系
两者关系:古希腊民主政治在国家政治原则、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决策方式和公职选举、任期等方面都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十月革命
比较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共和制、法国议会制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
十月革命道路与中国革命道路的比较
相同点:
①都发生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都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点,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②都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
③都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④都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
区别:
联系:
①《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的一面
②《资政新篇》弥补了《天朝田亩制度》在社会改革方面的空想性、落后性
③两者在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的主张方面是相反的,矛盾的
比较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与影响
影响:
19世纪40—60年代:
(1)政治: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思想: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4)外交:清王朝被迫打开国门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政治:民族危机加深,民主革命运动高涨
(2)经济:严重摧残了中国的民族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3)思想:维新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对封建思想形成了巨大冲击,新文化运动更是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4)外交:中外反动势力勾结,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1)政治: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促成国共合作抗日
(2)经济: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
近代列强主要侵略方式
主要方式
●军事侵略:近代西方列强主要发动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即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政治侵略:
●经济侵略
镇压革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破坏辛亥革命
思想渗透:利用传教士、传教特权,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日本全面侵华时的奴化教育
近代三大革命运动的对比
中国革命道路与俄国十月革命道路的比较
不同点:
●相同点
都发生在资本主义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突破了马克思主义传统观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都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都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认识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
②社会主义建设是崭新的事业,需要再探索中发展完善
③坚持党的正确领导,警惕右倾,更要防止“左”倾思想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议会制度的比较
●相同点
①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②都是由定期选举产生的代表或议员组成③都是属于一种间接民主,即代议制民主
●不同点
近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认识
●认识
①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②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③新的国际格局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但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④多极化趋势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明清时期,中国和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不同状况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重大作用:
①促进了世界各国生产力的发展;
②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新的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壮大;
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促使世界经济体系形成,是今天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早期表现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
不同点:
启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要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
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
相同点:
都是在国力强盛、中央集权加强、国王支持下进行的;造船业的发展、指南针的运用等提供了条件;航行都经过了太平洋和印度洋;其航海壮举对后世影响深远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
西方与中国近代化起步的差异
-年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误
正确的措施:
探索中的大失误: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别
20世纪50至70年代,苏、美、中三国经济发展对比
启示:
①必须依据历史条件的变化,适时进行经济改革和调整
②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
比较世界历史上三大经济发展模式
布雷特森林体系与关贸总协定
不同点:
相同点:
近现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历程
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
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相同处和不同处
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比较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及主张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
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地位及原因
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思想的异同
不同点:
相同点:
同属于一个时代;都是以人和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重视人的作用;都强调知识的作用;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
不同点:
相同点:
强调道德和知识的作用;都主张追求个人的善;追求个人品性的修养
古希腊人文主义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启蒙运动思想家及其思想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
不同点:
相同点:
都是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都是成长中的资产阶级进行的反封建斗争,都波及西欧的广大地区,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近代文化的发展,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都体现了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及其内涵
认识:
①人文主义者崇尚人性,重视人的价值,对于破除封建主义和神权的束缚有积极作用
②人文主义也有局限性,过分地强调人性而掩盖了阶级社会中人的阶级性,造成了人的私欲膨胀
古希腊先哲的人文精神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比较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与欧洲启蒙运动的比较
古代中国四大发明
新中国科技发展的背景、重点和成就
中西方绘画的比较
从整体上把握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艺
洋务思想与维新思想的比较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
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过程
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近代前期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指导思想、特点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异同
蒸汽机的发明与电气技术应用的比较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比较
16—18世纪中国和欧洲科技的结局及其原因
标签:高中历史高中政治高中地理
问题:资料,合作等问题,首页对话框回复关键字(非留言)
声明:本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长按图片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pj/164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