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新闻 >> 学习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年4月23日,是第24个“世界读书日”。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不同场合,不止一次讲述他读书的故事,也每每在演讲中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让听者叹服。习近平总书记说:“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书籍,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读书,是承继文化的重要方式。古人云: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学习,与经典对话,是党员领导干部需要追求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仕者必为学
01
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志。在读书学习提高修养方面,中国古代先贤的好学、善学,可以为我们所借鉴。
孔子的学生子夏说,仕而优则学。意思是说,要当个好官、称职的官,就得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执政本领。《荀子》全书的第一篇就是《劝学》。荀子说,学者非必为仕,仕者必为学。学习不是为了当官,但要当个合格称职的官,就一定要学习。
孔子就是好学、善学、博学的表率。有人问子路,您的老师是什么样的人,子路一时不好回答。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这么说,我的老师学习起来,忘了吃饭、忘了忧愁,孜孜不倦,连头发白了都不知道。孔子对于学习以及如何学习有太多的感受,他一生都坚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态度。他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孔子还主张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求人们不要好为人师、不知强以为知。
与思考相结合
02
在孔子看来,读书学习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最主要途径,学习还要与思考相结合。只学习不懂得思考就会惘然,空思考不学习就是空想,这就是孔子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此外,孔子还主张乐学,要快乐地学习,“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快乐地学习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说,几个人在一起,其中便一定有可以为师的人。我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看出他们的缺点则加以改正。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旁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知礼的表现啊。据文献记载,孔子不仅向当时声望显赫的社会贤达或社会名流虚心请教,如郯子、蘧伯玉、师襄子、老子、苌弘,还向那些田野山林之隐士,如楚人接舆、荷蓧丈人、长沮与桀溺等人请教。孔子甚至还向小孩子学习,即《三字经》中说的“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孔子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生而知之的人。孔子的学问是通过爱好古代文化、勤奋好学而获得的,是学与习、学与问、学与师、学与思、学与知、学与恒、学与行、学与用、学与仕、学与乐的结合。
积小流以成江海
03
“藏书不难,能看为难;有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多看书,积小流以成江海。读书学习,刻苦的学习精神固然重要,掌握好的方法同样不可忽视。
三国时的大学问家董遇,是以抓紧“三余”苦学而出名的。“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陶渊明称自己“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宋代朱熹经常向弟子们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到”,所谓居敬持志,就是读书必须精神专一,全神贯注,还要有远大的志向,顽强的毅力,这也是朱熹读书之法的基本精神。“眼到”,朱熹主张“读书穷理,当体之于身”,体之于身就是要心领神会、身体力行。“口到”,就是读出声来,有些文章还要大声有感情地朗读,朱熹强调读书要耐心“涵泳”,就是要反复咀嚼,深刻体会其中的旨趣。北宋欧阳修的《归田禄》讲了“三上之功”读书法,“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意思是抓住一切零碎时间来读书充实自己。
古人向来重视读书学习,为了劝人多读书学习,说了许多道理和好处。孟子在《劝学》中说:“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石头击打才会有火花,不击打的话,一点烟都没有。意思是告诉我们:只有多学习多读书,才能掌握知识。除了学习读书,还要多思考、多实践,这样那些知识才能变成自己的。西汉学者刘向曾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卷乃养心第一要务。读书历来都是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人品官德的重要标准。陆游在《寒夜读书》里讲述了自己的学习、读书经历:“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抄那计年。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用来系书的绳子都断了好几次,铁做的砚台都被磨穿,又是口诵又是手抄,坚持了许多年。这是从侧面劝诫人们,要热爱读书、用功读书。清代萧抡谓为了劝人们学习读书,写了这么一首诗:“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这首诗道出了读书的益处与不读书的坏处,告诫人们要热爱学习,读书要持之以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完善自己,始终把读书学习与加强政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让身上有更多的书卷气,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
(作者系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