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于《现代哲学》年第5期摘要:对“性”这个词的所指做出限定,是孟子构建人性理论时首先考虑的问题。从其论述中可以发现四个限定,即被称为“人性”的东西是指人身上①自发、②固有、③独有且④能为人自主的欲求。提出限定①②③,旨在类比感官生理欲求,强调心官道德欲求
差等、度量分界与权利——荀子义概念中的正义观陈乔见作者授权儒家网发布原载《孔子研究》年04期摘要:荀子“义”概念的一项主要意涵是“上下有差”。礼义建构并维持了此种差等社会,也确定了社会成员的“分义”,亦即他们的位阶、角色和职业等及其相应之义务与权利。荀子虽然认
原文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荀子·大略》)注①言之:谈论事情。②身:自身。③器:器具,用具。按:器总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器具。这里喻指对
邯郸学院党委书记杨金廷教授讲话邯郸学院校长马计斌教授接受媒体采访中国先秦史学会荀子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历史系廖名春教授主持颁奖仪式河北省社科联常务副主席、河北省社科院副院长曹保刚先生致辞海外名家代表佐藤将之教授致辞邯郸学院党委书记杨金廷教授颁发一等奖中国人民大
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致福在“荀子思想与治国理政”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讲话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学者,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不久,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荀子思想与治国理政”学术研讨会,这既是学术界的一件盛事,也
人物简介思想主旨西周周公“元圣”,儒学先驱、奠基人。制礼作乐。敬天保民。春秋管仲《管子》法家代表人物,齐国相国。法治。重视发展经济。尊重民意。公孙侨郑国政治家、思想家。维护公室利益,限制贵族特权。邓析“名辨之学”倡始人,名家学派先驱人物。 个反对“礼治”。不法
“荀子与儒家思想——以政治哲学为中心”学术研讨会综述作者简介丨于超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原文载丨《社会科学报》,年7月28日。继年11月举办“荀子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之后,年7月7-8日,“荀子与儒家思想——以政治哲学为中心”学术研讨会再次在复旦大学光华楼隆重
中国书画研究平台赴邯郸市荀子中学举办“迎接国庆、赠送作品、关爱教育、奉献爱心”暨书画名家进校园书画交流活动年9月21日下午,中国书画研究平台领导及书画家20名组成代表团赴邯郸市荀子中学举办“迎接国庆、赠送作品、关爱教育、奉献爱心”暨书画名家进校园书画交流活动。
摘要:荀子作为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和重要代表, 次系统地提出了“义利之辨”的荣辱观,并就荣辱观念产生的心理原因、外部环境,以及荣辱观的本质内涵和社会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论证。荀子认为,“义”是荣辱观的核心观念,它统摄了道义、仁义、礼义、礼法等范畴,成为
作者介绍鄯爱红,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教授,伦理学博士。摘要政德也称官德,是从事政事的官员在政治生活、公共管理以及个人日常生活中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标准,是官员群体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职业修养。与中国传统社会重视政德修养一脉相承,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员干部的政德
摘要:荀子治道思想的特质可以归纳为四个层面:一是政治主义。荀子治道思想以治政为主导,最关心的是由天道推及政道、由人道推及政道,思考重心是治家、治国、治天下、治世、治法等,治道理念逻辑上包含政道。二是德治主义。战国末期,围绕如何实现德治,荀子创造性地继承并发展了
荀子(前年-前年)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战国时期赵国人, 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一、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出自荀子的《劝学》君子的本性和其它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是善于利用和借助客观条件罢了。
石火光阴丨读书得间赵国思想家荀子不仅是集合诸子百家之大成的一代思想宗师(郭沫若语),更是继圣人孔子、亚圣孟子之后,儒家的第三位圣人—后圣(章太炎语)。荀子开创的荀子思想,不仅仅是邯郸文化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华文明长河弥足珍贵的人文财富。课程内容《荀子与他的弟子们
9月20日—23日,第二届全国啦啦操创艺展示大会在江苏省江阴市举行。邯郸市荀子中学24名啦啦操运动员以新颖的创意、巧妙的编排、高超的基本功赢得了大会评委的一致好评,最终在72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荣获高中组 造型奖。同时,学校还被评为全国啦啦操创艺展示大会 展演
《荀子》的这一句话,前后半句非常相似,只是相差了几个字,却代表着完全不同的意思,连缀起来看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光芒。“物物”是什么意思呢? 个“物”名词作动词,表示管理、治理;第二个“物”便是事物。这一句经典告诉我们的是,要掌握看事情和做事情的方法,也就是
人与政治[日]丸山真男/文陈力卫译1敢于直面政治的思想家无一不提及人的问题。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马基雅维里、霍布斯、洛克、边沁、卢梭、黑格尔、马克思、尼采,他们总是把人、人性问题置于考察政治的前提,其中当然是具有深刻意义的。政治的契机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一部分人指
陈可辛导演的《亲爱的》原名《亲爱的小孩》,几经易稿从标题中去掉了“小孩”二字。事实上,这部电影没有办法躲开“小孩”,它直指为数众多但不为人所知的家庭痛楚——走失儿童,并引发了强烈共鸣和不少争议的声音。由于电影取材于年的彭高峰打拐新闻事件,其真实的力量更令无数人
提要:中西方政治文化的差异之一是政治合法性思维特点不同。西方以思辨理性为主,中国则表现为浓重的信仰理性。本文从西方合法性理论的基本范式入手,通过比照,认为中国上古三代时期的政治合法性思维具有鲜明的原始宗教信仰因素,春秋战国时期则提升了其中的理性认识,至西汉时代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自光绪初年以后数次被提请从祀孔庙,直到光绪末年才得以入祀两庑, 一次请祀更掀起了广泛的激烈论争。一方面,时代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对先儒与孔庙祀典的认知,三人的形象越来越脱离原来的轨道,而被塑造为新兴政治理念的代表人物;另一方面,在清末预备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余英时一、引言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