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评价 >> 文山国学大语文第三级诸子百家闯关试题
在小学阶段给孩子打好文史知识的基础,背诵中学必背的古诗词文言文,对孩子中学学习是非常必要的!——文山
1.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
A、射B、御
C、礼D、武
答案:D、武
解析:六艺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
A、《孟子》B、《庄子》
答案:A、《孟子》
解析: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3.《在水一方》的歌词来源于:()
A《诗经》B《陌上桑》
C《楚辞》D《孔雀东南飞》
答案:A《诗经》
解析:《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4.孟子说:“君子有三乐”,下列哪项不在其“三乐”之列?()
A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B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C乡里无不称其善也
D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答案:C乡里无不称其善也
5.《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属于民间歌谣的是()。
A.大雅B.国风
C.小雅D.颂
答案:B.国风
6.平常体育报道中经常用到“收官之战”一词,其中“收官”二字最初是()术语。
A.书法B.围棋
C.绘画D.音律
答案:B.围棋
7.孔子弟子中擅长做生意的是谁?()
A、子路B、子张
C、子贡D、颜回
答案:C、子贡
解析:子贡小孔子三十一岁,善于货殖。他因为做生意而结交了许多达官贵人,可想而知,孔子之名能够名扬天下,多少得归功于子贡的宣扬。
8.发明“麻沸散”、被称为“外科圣手”的是我国古代哪位医学家?()
A、扁鹊B、华佗
C、张仲景D、李时珍
答案:B、华佗
9.《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A、孙武B、孙膑
C、孙权D、白起
答案:A、孙武
解析:孙武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其后人孙膑著《孙膑兵法》。
10.韩非子属于诸子百家中的:()
A.儒家B.道家
C.法家D.杂家
答案:C.法家
解析:法家最早可追溯于夏商时期的理官,成熟在战国时期。春秋、战国亦称之为刑名之学,经过管仲、士匄、子产、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乐毅、剧辛等人予以大力发展,遂成为一个治国之道的学派。战国末期,韩非对他们的学说加以总结、综合,集法家之大成。
11.两家结亲,我们常说结成了“秦晋之好”,这里的“秦晋”原指什么?
A、秦国和晋国B、姓秦和姓晋的两个家族C、秦晋两个部落
答案:A、秦国和晋国
12.《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
A、上古B、崇尚C、官名
答案:A、上古
解析:《尚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由伏生传下来。传说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
13.“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指哪“三不知”?()
A、天文、地理、文学
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
C、孔子、孟子、老子
D、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
答案: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
14.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满一百岁被称为:()
A期颐B耄耋
C不惑之年D杖朝之年
答案:A期颐
15.《论语·为政》中,孔子所说的“而立”之年是指()岁。
A.20B.30
C.40D.50
答案:B.30
16.“桃李满天下”的“桃李“指什么?()
A、朋友B、学生
C、老师D、兄弟
答案:B、学生
17.成语“白驹过隙”比喻()
A、速度飞快B、时光飞逝
答案:A、速度飞快
解析::《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卻,忽然而已。”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18.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是()
A、《孙子兵法》B、《孙膑兵法》
答案:A、《孙子兵法》
19.“文武二圣”指的是()。
A、孔子、曹操
B、老子、关羽
C、孔子、刘备
D、孔子、关羽
答案:D、孔子、关羽
解析:
一、文圣孔丘
二、武圣关羽
三、史圣司马迁
四、诗圣杜甫
五、书圣王羲之
六、画圣吴道子
七、医圣张仲景
八、药圣孙思邈
九、酒圣杜康
十、茶圣陆羽
20.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是指()。
A、下棋B、种花
C、武术D、驾车
答案:D、驾车
解析:六艺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年的周王朝。(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技术。御:驾驶马车的技术。书:文学、书法。数:算术知识。)
21.先秦两汉时期成就最高、影响最大、通过人物描写来反映历史面貌的是()
A《左传》B《史记》
C《国语》D《汉书》
答案:A《左传》
22.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规矩”指()。
A、法律条文B、美德善行
C、圆规曲尺D、道德准则
答案:A、法律条文
23.和谐社会中“和谐”一词最早出现在()
A《庄子》B《论语》
C《孟子》D《管子》
答案:D《管子》
解析:和谐就我知道的,最早一并出现在文章里的应该是《管子.兵法》里,原文如下:“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而能谐,谐故能辑。谐辑以悉,莫之能伤。”这应该是和谐一词的出处。
2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历来是中国文人的理想,这句话出自()。
A.《论语》B.《庄子》
C.《孟子》D.《大学》
答案:C.《孟子》
25.战国思想家荀子是()学派的集大成者。
A.儒家B.法家
C.墨家D.名家
答案:A.儒家
解析:荀子战国后期赵国人,著名学者韩非、李斯均是他的学生。荀子是一位儒学大师,在吸收法家学说的同时发展了儒家思想。他尊王道,也称霸力;崇礼义,又讲法治。
上下五千年文史古诗词文言文部分
每周一次,每次6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
一级:传说时代夏商西周
文言文:6篇诗词:7首名著:8篇
二级:春秋战国
文言文:8篇诗词:1首名著:8篇
三级:诸子百家
文言文:8篇诗词:1首名著:8篇
四级:秦汉
文言文:5篇诗词:7首名著:8篇
五级:三国两晋南北朝
文言文:7篇诗词:9首名著:8篇
六级:隋唐
文言文:5篇诗词:首名著:8篇
七级: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
文言文:9篇诗词:71首名著:8篇
八级:元明清
文言文:11篇诗词:13首名著:7篇
九级:近现代
诗词:9首名著:8篇
二、语文阅读写作部分
每周一次,每次6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
第一章拼音生字
第一节易读错的字音
第二节成语辩音
第二章词语
第一节词语知识
第二节容易写错的字
第三节解词方法
第四节成语知识
第五节歇后语
第三章句子
第一节句子知识
第二节修辞手法
第二节修改病句
第三节标点符号
第四章阅读理解
第一节片段阅读
第二节写人写事的记叙文
第三节写景的记叙文
第四节写物的记叙文
第五节寓言童话
第五章阅读与写作知识
第一节表达技巧
第二节文体分类
第三节记叙文
第四节说明文
第六章文史中的地理常识
第七章中国文学之最
第八章常见的文学常识
第九章古诗句与名句集锦
第十章文学名人及作品
第十一章中外名著部
课程咨询
文山国学大语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pj/162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