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邯山区传承经典文化之旅荀子史话之荀

发布时间:2021/1/25 13:22:12   点击数:
荀子(约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曾经做过齐国“稷下学宫”的领袖,时人尊称“荀卿”,是继孔子、孟子之后儒家学派的杰出代表,是集诸子百家之大成的一代宗师。《荀子》三十二篇,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荀子思想影响后人几千年。但史书记载荀子的文字并不多,为全面介绍荀子学说,传承优秀历史文化,新邯山文化研究中心邀请专家,就史书记载的荀子故事编辑整理成《荀子史话》系列故事,推介给大家,供大家学习参考。荀子生活乐趣荀子是一位富有生活乐趣的人。司马迁《史记》记载:“荀卿嫉浊世之政。”一个“嫉”字,道出了荀子嫉恶如仇的本性,更表现出了荀子“敢怒而敢言”的赵文化品格。面对乱世与昏君,荀子登高一呼,表现出“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精神气质!面对大自然,面对老百姓,面对弟子们,荀子又有怎样的神态与情怀呢?《荀子?宥坐》记载,一日,荀子与弟子们周游列国,途经黄河。荀子让弟子们停下脚步,邀请大家用心欣赏黄河之水!荀子赞美:“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作为君子,一定要懂得欣赏大河风景!为什么呢?看这浩荡的河水,其遍泽万物而无为,似德;其流势趋下,蜿蜒必循于理,似义;其浩浩渺渺没有穷尽,似道;其赴百仞之谷而不惧,似勇;其注入器物皆水平如一,似法;器物倾斜,依旧水平,似公正;无微不至,润物无声,似明察;涤荡尘埃,润洁万物,似教化;其万折必东,一往无前,似志向!荀子一连用九个比喻式的排比赞美黄河,一气呵成,万马奔腾!与此同时,寓教于乐,介绍了君子的九大品格:品德、义理、正道、勇敢、法度、公正、明察、教化、意志!《孔子圣迹图》之《在川观水》《道德经》记载,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论语?子罕》记载,孔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孟子?告子上》记载,孟子赞叹:“夫水,搏而跃之,激而行之,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智者乐水!从春秋时代的老子、孔子,到战国时代的孟子、荀子,大凡圣贤皆遇水而叹、情有独钟。他们眼中的水,绝非“游山玩水”之水,而是“智者乐水”之水!谈到教育时,荀子云:“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又云:“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谈到积累持恒,荀子云:“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又云:“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谈到治国理政,荀子云:“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又云:“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谈到治水兴农,荀子云:“修堤梁,通沟浍,行水潦,安水臧,以时决塞。”提出了建设“水库”的设想!荀子言必称大禹,大禹治水有功,荀子将“治水”的理论,运用自如,论及方方面面,如春风化雨;更能结合实践,总结出兴修水利的农业知识。荀子还是一位喜欢兰花的园艺大师!《荀子》一书,曾多次提及兰花。如:兰槐之根是为芷。(《劝学》)其民之亲我也欢若父母,好我芳若芝兰。(《王制》)椒兰芬苾,所以养鼻也。(《礼论》)兰茞、稿本,渐于密醴,一佩易之。(《大略》)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宥坐》)荀子对兰花,情有独钟。兰花之种植、品类、功效、品格,了然于胸,心向往之!晚年隐居兰陵。荀子热爱大自然,热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风景。《荀子?劝学》云:“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蓝:蓼蓝草,可作染料。从蓼蓝草中提炼出的靛青,颜色比蓼蓝草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荀子精通的制靛印染工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艺之一。可以想象,儒家一代宗师,带领二三弟子,在山谷幽静处,于鸟鸣回旋时,采撷兰草,制作靛青,印染布帛,其境如诗如画,其情心旷神怡。荀子对大自然的体察入微,几乎称得上是动植物学家!《荀子?正名》提出“上以明贵贱,下以辨同异。”辨同异,就是为自然万物,分门别类,最终“约定俗成,谓之实名。”《荀子?劝学》提到了一种特殊的鸟——蒙鸠!即鹪鹩,俗称黄脰鸟,又称巧妇鸟,全身灰色,有斑。蒙鸠用羽毛做窝,还用毛发把窝编结起来,把窝系在芦苇的花穗上,风吹来,苇穗折断,鸟蛋打破,小鸟摔死。《荀子?荣辱》提到了一种特殊的鱼——鯈?!即白鲦鱼,总是喜欢浮在水面上晒太阳,但搁浅在沙滩上再想得到水,就来不及了。《荀子》列举:蚯蚓、螃蟹、螣蛇、鼫鼠、鼋鼍、鱼鳖、鳅鳣、凫雁、麻葛、茧丝、蓬麻、苇苕等动植物,更是一本先秦时代自然辞典。试想,我们走在百草丛林之中,许多动植物的名称,就出自邯郸思想家荀子之口!荀子精通自然之名,更了解自然之情。《荀子?荣辱》:“乳彘不触虎,乳狗不远游,不忘其亲也。”哺乳的母猪不去触犯老虎,喂奶的母狗不到远处游逛,这是因为它们没忘记自己的亲骨肉啊。面对人类的欲望,古罗马人崇尚“纵欲”思想,而宋代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而荀子主张以礼法,达到“养人之欲、给人之求”。牛羊猪狗等肉食和稻米谷子等细粮,五味调和的佳肴,是用来调养嘴巴的;椒树兰草香气芬芳,是用来调养鼻子的;在器具上雕图案,在礼服上绘彩色花纹,是用来调养眼睛的;钟、鼓、管、磬、琴、瑟、竽、笙等乐器,是用来调养耳朵的;窗户通明的房间、深邃的朝堂、柔软的蒲席、床上的竹铺、矮桌与垫席,是用来调养躯体的。总而言之,礼是调养人欲望的。荀子作为祭酒,他对饮酒的态度,最能表现出“礼与欲”之间的关系。“饮酒之节,朝不废朝,莫不废夕。”喝酒的礼节,在早晨饮酒不耽误早上的工作,在傍晚喝酒不耽误晚上的事情。这样就达到了隆礼与养欲的共赢。《孔子圣迹图》之《舞雩从游》孔子的最大愿望是“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与弟子们在沂水沐浴,在舞雩吹风乘凉,歌咏一番,尽兴而归。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和谐的图景。与孔子一样,荀子的心里也向往山水自然,兰香鸟鸣,携子同游,饮酒讴歌。从孔子到荀子,他们身处春秋战国礼崩乐坏、战火横飞的大乱之世,却始终没有放下对太平盛世、和谐自然的美好情怀。山河壮丽,兰花馨香,政通人和,美好和谐。从孔子沐浴到荀子养兰,从生活乐趣到理想追求,寄托了几千年来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范文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邯郸学院新媒体创作中心主任。)▼猜你喜欢▼邯山区召开区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安排部署这项工作邯山区委书记靳禄兵主持召开疫情防控调度会,作出这些部署1+63!全国疫情风险地区最新汇总文图丨新邯山文化研究中心编辑丨李瑶初审丨卜丽芳终审丨王国庆王宪东

投稿邮箱丨hsxy

.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pj/16269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